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贫血”
摘要:2007年7月,国家颁布实施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法律形式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南都讯 记者吴润凯 通讯员 罗会江 马学青 2007年7月,国家颁布实施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法律形式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3年过去,惠州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如何呢?昨日,惠州市政府透露,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48家,合作社成员5950人,上半年辐射带动农户8.5万户,户均增收1500多元。与此同时,合作社面临的发展瓶颈也日益凸显,248家合作社中,大专以上科技人才仅有80人,占合作社管理人员的6.7%。(南方都市报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目前惠州市荔枝、韭黄、马铃薯、甜玉米、柑桔、梅菜、特色蔬菜、花卉等八大特色农产品都相继发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粤农牌”荔枝产品和鲜荔枝、“黄西牌”韭黄、“平海牌”马铃薯、“岁岁红牌”柑桔等20多个农产品商标。去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农产品销售总值近6.5亿元。统计数据显示,入社农户增收普遍比非入社农户高10%以上。
今年8月26日至9月2日,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昨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执法检查组组长朱挺青在执法检查报告中指出,由于惠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起步晚、时间短,当前还面临着发展资金不足、科技人才缺乏等困境。全市248家合作社中,大专以上科技人才仅有80人,占合作社管理人员的6.7%。
对此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建议,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要建立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资金投入机制,金融部门要通过农户小额信贷等形式,帮助解决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结合村官培养,通过双向选择,每年从大学生人才库中输送一批专业人才到合作社任职锻炼;尽快制定合作社适用人才队伍培训规划,加大培训力度。
“强拉”大学生不是办法(南方都市报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吸纳大学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任职锻炼是否可行?南都惠州民间智库成员徐穗辉坦言并不看好,强行通过外力将大学生拉进合作社,最多也只是昙花一现,农民不一定欢迎。徐穗辉认为,打破合作社的发展困境,需要坚持走“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