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农村“人才市场” 缓解“就业难”问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为全体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一些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如果把就业问题和发展农村结合起来研究,可以考虑出台鼓励和扶持政策,鼓励毕业大学生和新生代农民工到农村创业、就业。
大学毕业生和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遭遇就业困境
全国人大代表俞学文关注到,现在每年有超过700万的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而其中大多数都是农村走出来的新生代农民,他们选择留在城市不愿回农村,愿意作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发展。这一矛盾在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内都将存在。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的理论素养较高,但走出校园后与社会接触少,实践能力上有所欠缺;而农村则拥有最广阔的实践空间,但缺少有知识、有抱负立志的年轻人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
此外,“国家户籍政策鼓励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但新生代农民工全都挤入城市,不仅加重了城市的承载能力,而且造成了大量农村土地抛荒,对农村发展非常不利。”俞学文代表说。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对青年创业就业工作高度重视,2008年以来先后出台《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等,目前全国已有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在内超过23个省(市)出台了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文件。但在鼓励高校毕业生及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村创业方面,尚未有相关针对性的文件出台。
“回村创业”遭遇政策瓶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将安排9884.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4.8亿元,不但要增加对农民的生产补贴,还要在农民专业组织合作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加大投入。“如果说传统农业需要传统的农民,那新形势下的‘三农’发展必须引入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型劳动力、农业人才。”傅企平代表说。
一些代表建议,为了加快实现农业科技机械现代化,各相关职能部门应联动引导、帮扶,有效支撑起高校毕业生及新生代农民工在农业农村的就业创业实践,培养一批“观念新、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能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可以让他们去承包大量的田地进行创业,牵头创办合作社等为农村农业发展做些贡献。一方面可以创造他们自己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国农业经营主体和县乡企业的科技创新、科技应用、科技服务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助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代表们提到,目前的户籍政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种发展,很大部分农村青年为了教育问题把户口从农村迁到了城镇,高校毕业后要再想迁回农村、特别是离城市或城镇相对较近的农村就极为困难,部分地方甚至已“一刀切”,对“非转农”一律停止。
应采取措施提高“回村创业”积极性
俞学文等代表建议,政府应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高校毕业生及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村创业的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措施来引导帮助大学生在农村创业。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出台第一个关于支持高校毕业生及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村创业的文件,采取多项措施提高“回村创业”的积极性。
首先,对于回村创业遭遇的“户籍瓶颈”,代表们建议应该要有针对性、有选择性、有指标性地放宽对人才回村户籍迁移制度,让农村真正接收一批“观念新、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能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让其可以以农场的性质、合作社的性质创办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
其次,“鼓励高校毕业生及新生代农民工回农村创业,可参照农业反补贴的办法,加大对在农业生产领域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的财政补贴力度”,俞学文代表说,政府可设立用于贷款贴息、创业培训和融资担保的专项扶持基金,在贷款、资金和支农项目安排等方面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对引进高校毕业生及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场等经营实体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
第三,针对当地经济主导产业和高校毕业生及新生代农民工在农业生产领域创业所进入的主流行业,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和农业部门牵头组织著名企业家、相关专家学者、当地特色产业技术人员及创业之星等代表成立青年创业导师团,为在农业农村创业的人才提供免费培训,以分行业的政策咨询、业务指导、现身说法、定期见面或通信联络等方式,量身打造进行全方位的项目论证、业务管理咨询、决策参考、融资指导和成长诊断等跟踪服务项目,着力解决其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引导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有效降低创业风险,提升创业实效。
第四,完备对人才在农村创业的保障。建议整合各职能部门涉及农业生产领域就业创业的相关信息,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向返乡创业的人才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及时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和各类市场信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返乡创业项目库,让政策的效用发挥得更加到位。人事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在户籍管理、劳动关系形式、社会保险缴纳和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财政、建设等部门要牵头开展为返乡创业人才提供廉租房等政策。
第五,发挥典型案例的带动作用。鼓励人才去农村创业就业,要从学生关注起。要让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大学、职业高中等这些学校,让更多的从事农业事业的优秀典范走进学校,对学生现身说法,用自身案例去引导他们,树立他们到农村去扎根、去创业的信心。(来源:中国数控机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