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反倾销时代,中国鞋业的发展之路
【中国鞋网-行业新闻】欧盟从4月1日起正式取消对中国皮鞋征收高额反倾销税,这一维持了近5年之久的不合理贸易保护措施终于结束。
成都高赵欣民鞋业有限公司的新厂房2日投入使用,其产能今年可以翻两番。市场大门看似打开了,然而记者在一些制鞋企业采访发现,品牌缺失、附加值低、设计落后等瓶颈仍然制约着中国鞋企抓牢市场机遇。
成都是中国四大制鞋产业基地之一,与温州、广州、泉州并称为制鞋业的“三州一都”。成都尤其以生产女鞋为特色,其产品占世界女鞋市场7%的份额。长期以来,与中国其他制鞋产业基地一样,成都鞋产品主要依靠的是国外市场。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巴西、阿根廷、欧盟等对中国鞋产品举起“反倾销”大棒,鞋企外贸订单锐减。2009年俄罗斯又以打击“灰色清关”等理由关闭了莫斯科最大的华商市场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成都鞋企被查扣的产品达千万双。
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雷鸣惊说:“近年来,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频频"反倾销"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下,鞋的出口之路越走越难。”
作为成都制鞋产业的集中发展区,成都市武侯新城聚集了当地80%的鞋企,全区有制鞋企业1100余家、鞋材配套企业3000余家,年产鞋1.4亿双。
四川大学皮革系专家徐波认为,成都鞋业虽然产业规模较大,但一部分鞋企依然处在家族式管理的手工作坊状态,靠的是价格竞争;企业市场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差,前店后厂、上店下厂现象普遍。
成都卡美多鞋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龙头企业,现有员工3000多人、生产线8条,年产鞋400万双以上。公司董事长助理刘鹰说:“2008年以来,整体制鞋成本不断上涨,即使在中国西部地区,原料、人工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也越来越小,利润越来越薄。惟一的出路就是尽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武侯新城管委会副主任范鸿说:“目前,我们大力引导制鞋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包括开拓内销市场、培育自主品牌、增强竞争力。我们还鼓励企业加强研发和设计,提升产品附加值。”
长期以来,中国鞋企多以来样加工、贴牌生产为主,缺乏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赚取的只是简单的劳务加工费。目前,国外的不少世界知名鞋品牌在成都代工生产。一般情况下,代工厂家最多能从一双鞋的利润中分配到10%,其余90%以上的利润都被拥有品牌和设计的国外鞋商赚走了。
刘鹰说:“现在中国鞋企不缺设备,不缺制造工艺,缺的是品牌和设计。打造品牌、建立销售渠道需要大量人员、资金投入,尽管很多企业都在开拓内需市场,但真正舍得下工夫的企业不多。”
此外,中国鞋企普遍不注重研究、设计,而主要靠相互模仿。欧美鞋企进行产品设计,需经过明确目标、市场调研、设计方案、工艺制作、设计确认等严格的环节,同时还需多门基础学科支撑,包括力学、人体工程学、环境科学等。然而,目前中国大多数鞋企没有能力研究这些内容。
刘鹰告诉记者,目前鞋企的设计人才基本上都是以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从版师、美工成长起来的,知识水平较低,有综合开发能力的设计师很少,受过高等教育又有实践经验的设计人员更少。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制鞋产业接下来一个时期发展的主题。
雷鸣惊说:“如何抓住机遇,抢占发展先机,是摆在鞋企面前的重要问题。政府部门将以园区和企业为载体,加大自主品牌、贸易公司和设计研发机构的引进工作力度,促进本土企业在设计、研发、人才培养和营销等方面迅速提升。”
如今,中国鞋企正在依靠提高质量来赢得竞争优势。欧盟对进口鞋检验工序多达几十道,为此成都高赵欣民鞋业对每一批款式都有严格的质量和用料标准,以最好的产品制胜。公司董事长赵志虎说,预计今年订单量将达80万至100万双,货值达6000万元人民币。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永说:“今后,高质量、高效益、低消耗、低排放的现代化大工业模式,将成为中国制鞋产业调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