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业“创造”之路任重而道远
中国鞋业“创造”之路任重道远
【中国鞋网-行业新闻】从2010年开始,“产自越南”的字样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中国鞋专柜上。 耐克基本都是都是外包生产的,其美国总部只负责耐克鞋的设计、研发与品牌的营销推广。2010年以前,中国凭借自身廉价的劳动力、原材料,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一度成为了耐克的最大生产制造国,“中国制造”曾长期稳坐世界工厂的首席地位。但从2010年开始,随着中国的劳动力“路易斯拐点”凸显,劳动力成本开始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再加上中国的原材料,土地租金等价格也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呈现大幅度上升。资源优势相对突出的越南趁机“上位”,取代了中国的“老大”位置。
长期以来,廉价是中国制造的代名词,然而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升值、通胀压力的加大,中国原有廉价劳动力优势渐失,很多企业开始把生产工厂转移到劳动力更廉价的地方。 从历史上看,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当年的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的迁移也纷纷经历了从日本到韩国,再到台湾,最后又到中国的演变。如今,又开始向越南、印度、非洲等地区大规模迁移。
从本质上来说,国际制鞋巨头的产地迁移史可以很形象的概括为一部“利益迁移史”。在全球的制鞋产业链中,生产制造环节是处于整个利益微笑曲线最低的一端。生产制造环节利润相对较低。因此,要在这一环节获得利润,只有二种方法:第一,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大生产环节科学技术的投入、技术人才的投入。第二,将生产投入到原材料生产地和劳动力低廉密集的地区,压低产品生产的成本。
上述两种方法中,第一种的成本较第二种来说,成本会更高。因此,大多数国际一线会采用第二种方式赚取更多的利润。那么最终造成的结果是,这些大品牌会在发展中不断寻找与对比产地的成本,并最终形成生产工厂在发展过程中马不停蹄的转向成本更低廉的地区。所以,“越南制造”最终取代“中国制造”是大势所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各大国际之前的生产迁移史中,中国鞋企就已经深刻意思到了他们的进驻同样意味着将来的转移。因此,几年之前中国政府以及各大鞋企的“中国”制造呼声就不断高涨。但是由于受到劳动密集型产业投入成本低、获益快、运营简单等因素影响,使得许多鞋企在利益面前蒙蔽了双眼,大多数鞋企意味的追求扩大生产规模,赚取更大的利润。“中国制造”不过当做振臂高呼的口号罢了,真正落到实处的企业少之又少。
同样,国家在“中国创造”方面也没有表现出大的决心来进行推广与实行。如今,国内甚至国际上各种盗版鞋,高仿鞋可谓无孔不入,“山寨”在鞋类产业中竟有形成一种文化的趋势,这对中国鞋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讽刺。国家没有大的决心来打击盗版、整顿鞋类市场、加大知识产权力度的保护力度,试问又有多少企业敢于大胆的自主研发与创新呢。任何一个鞋企都会害怕自己精心树立起来的品牌或苦心多年研发出的新技术,倒在无数的“山寨”品牌面前。一个经济体在经济起飞阶段必然会有一个学习和借鉴阶段,但始终依赖这样的“学习和借鉴”,就永远不能发展出自己的创造力。
随着“越南制造”逐渐抬头,如果我们还沉溺于“中国制造”的春秋大梦之中,中国鞋企必然遭受惨重的打击。在日益升级的生存忧患之中,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已经不能再成为众多鞋企仅仅振臂高呼的口号了,他应成为中国鞋企产业优化升级、改革与发展、解决中国鞋企当下窘境、实现中国鞋业飞跃与发展的必由之路。(转载请注明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