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康视角透析温州鞋入世发展新格局
【-行业新闻】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为入世的最大受益者,而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现在这些行业无疑成为发展受限的“重灾区”。要做出自己的品牌如此之难,尽管他们不断改变自己的产品,却无力改变客户的认知,即客户对OEM的“有效产出定位”。温州迎来了皮鞋官司胜诉的消息,尽管温州还在炙痛之中,但仍不妨将此作为一个契机:墙上面已经开了一个洞,但要把这个洞变成通渠大道,温州仍需要调整自己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打火机不是指路的灯塔,的大火也不应是路障。
从人人喊打的温州女鞋到成为世界著名的代工厂,地处长三角的温州诞生了一批如奥康、金帝、巨一、康奈等上规模的鞋企,夯实了温州作为基地的地位。2006年,当欧盟对中国生产的皮鞋征收反倾销税之时,以欧盟为第一出口市场的温州鞋业整体受挫,来自欧盟的订单猛跌40%,这对鞋类出口额占浙江省出口额五分之三强的温州鞋业造成了严重的打击。作为的领军企业之一,倍感叶落知秋的寒意。
2006年10月18日,奥康中贸出口部的职员李海军依然站在广交会上的柜台旁,他已经是第五个年头参加广交会了。随着欧盟对华皮鞋反倾销调查案的落地,李海军觉得这个广交会有点冷,以往盈门的欧洲客户变成了亚非拉人民的大团结。这家始建于1988年的温州鞋业公司自2001年开始从事外贸业务,紧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脚印。一开始李海军们总能接到一些零散的外贸OEM订单,中国制造的价格优势和产业集群的效应让奥康在一群国际竞争者中总能轻松胜出。
让奥康欢喜不已的是,2003年2月14日的情人节,意大利著名鞋企GEOX给送上一个“订情”大礼包,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奥康成为GEOX的生产基地,并且为其提供销售网络。至此,奥康真正开始了国际化的联姻,这段花好月圆的佳缘一时间在业界传为美谈。从2001年至2005年的4年间,李海军所在的奥康进出口公司总是能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由于GEOX的领头羊效应,别的国外高档品牌也跟着下订单,奥康外贸OEM订单的业绩几乎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在增长。渐渐的,奥康全部的营收明晰地分成两大来源:20%的外贸OEM订单以及80%的内销订单。
在整个产业链的布局中,生产环节的创新、产品设计的国际化、高端品牌形象的打造,每一个环节的努力无不体现出企业对微笑曲线的深刻认识,走附加值最高的两端——设计和销售。而几年下来的尝试,也证明了奥康等温州鞋企的努力成果。(-最专业最权威的鞋业资讯中心)
- 上一篇:2014年中国女鞋市场规模将达89亿美元
- 下一篇:蔡崇信豪赌估值30亿欧元的脏脏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