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东莞鞋业:收获脱胎换骨般的嬗变

东莞鞋业:收获脱胎换骨般的嬗变

2011-12-26 08:18:05 来源:南方日报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行业新闻】昨日下午,中共东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举行预备会议。会议开始前,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看望与会代表。

  今天上午,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东莞会议大厦隆重开幕。东莞,再一次站在起跑线上,即将开始新的征程。

  种种迹象显示,转型升级仍将是这次党代会规划未来几年东莞经济社会发展最核心的战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溯过往,岁月峥嵘,个中细节,至今仍让人心潮澎湃。

  事实上,过去5年,不管外界的声音如何喧闹,东莞一直在质疑中前行,在求索中感悟,在危机中自省,以实践探索着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并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东莞特色的科学发展、转型发展之路。

  转型升级不仅成为东莞在城市、产业、社会等发展的普遍共识,更作为一种基因深入到这座城市的生命肌理。从官方到民间,防止传统模式复归、警惕传统意识复发之音回荡不绝。

  回望过去,5年转型,东莞使命维艰、孜孜不息,最终否极泰来、豁然开朗。

  展望未来,东莞要真正实现高水平崛起,转型升级仍将是其不变的主题。

  善弈者先谋其势

  风头正盛的东莞制造,因为创下的一个又一个奇迹而被各种荣耀所环绕。刚刚闯出一番天地,又正处于上升期的东莞,为何要向自己的“看家本领”开刀?

  古语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转型”最朴素的内涵,就是变。

  2007年1月,当东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宣告东莞正式步入以“转型”为发展核心战略的历史新时期时,这座城市里的许多人其实都没有意识到,这将是一场影响深远的伟大变革。

  在那次会议上,东莞决策层首次提出,要将“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构建和谐幸福新东莞”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其中重点抓好观念转型、产业转型、人的转型和体制转型,而重心则落在了促进产业全面转型升级上。

  当其时,东莞已经以20%的经济增速领跑了20余年,逐渐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农业县,一举跃升成为声名遐迩的制造业大市。风头正盛的东莞制造,因为创下的一个又一个奇迹而被各种荣耀所环绕:全国服装1/5东莞造,全世界1/10的运动鞋东莞造,1/5的电脑东莞造……

  刚刚闯出一番天地,又正处于上升期的东莞,为何要向自己的“看家本领”开刀呢?

  东莞的决策层当时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以消耗资源为代价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制造产品等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制造了土地、治安、环境等突出矛盾和压力,东莞制造正陷入一种“双边缘化困境”——即所引进的产业以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加工环节为主,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处于边缘位置;本土产业成长空间受挤压,自主技术和自有品牌落后,在国内生产体系中也处于边缘位置。

  种种迹象表明,东莞制造的诸多荣耀背后,早已潜藏着重重危机。而历史已经证明,没有一劳永逸的产业,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

  “转型才是东莞的唯一出路,转则泰不转则否。”一时间,在不同场合,转型升级都成了东莞经济社会的主声调。东莞将重新审视既有发展模式,以产业转型升级来引领经济社会走向一个另创新局、另立新篇的开端。

  然而,改革从来就不会一帆风顺,转型升级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很快,关于转型的质疑声开始甚嚣尘上。“日子过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转型?”“转型的终点在哪里”……甚至有人将转型与“赶厂”、“赶人”相提并论。与此同时,“产业空心化”、“东莞将沦为空城”等各种担心与传言也渐渐四处蔓延。

  利益调整不容易,自我否定不容易,探索新路更不容易。虽然“双转型”的理念在争论、质疑中被更多的人理解、认可,但“双转型”的路究竟怎么走,仍然是个问题。被各种争议裹挟之下的东莞,一时间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无法持续的现在,方向不明的未来”的彷徨之中。

  善弈者谋其势。尽管充满争议,但在一如既往的坚持中,转型升级的理念却开始从政府层面的普遍共识,逐渐向全社会传播和渗透。

  决战危机再闯关

  被放大传播的“倒闭潮”,以及订单不济等负指标的出现,让一些原本坚定了转型思路的、甚至镇街干部又有所退缩,徘徊和犹豫的气氛再次笼罩在东莞上空。在转型升级的隘口,东莞又一次面临着进退维谷的抉择。

  2008年3月,省委书记汪洋履职广东4个月后首次造访东莞。在推进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东莞终于迎来了第二个重要节点。

  “如果东莞今天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要被产业结构所调整。”汪洋指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东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任务。他同时寄语,东莞不但要坚定不移地搞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还要将产业转型升级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相统一,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至此,莞内关于转型升级的质疑和争论,终于自上而下得以慢慢平复。

  是年5月,东莞召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试点工作动员大会,东莞正式拉开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序幕。6月,广东省政府将东莞确定为全省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试点城市,要求东莞为全省工作摸索经验。

  期许殷殷,但寒风猎猎。

  不期而至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外源型经济为主导的东莞首当其冲,各项经济指标出现明显下滑。被放大传播的“倒闭潮”,以及订单不济等负指标的出现,让一些原本坚定了转型思路的企业、甚至镇街干部又有所退缩,徘徊和犹豫的气氛再次笼罩在东莞上空,东莞转型升级的压力陡增。在转型升级的隘口,东莞又一次面临着进退维谷的抉择。

  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这一次,东莞继续选择了在淡定中坚守、在阵痛中闯关,以忍得住暂时阵痛、忍得住经济一定程度放缓、忍得住社会非议、忍得住暂时的利益等“四个忍得住”的精神,坚定不移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力图化危为机转危为安。

  回过头看,在金融危机的种种不确定因素下,东莞当时力推产业转型升级的做法,既体现了壮士断腕的悲壮与胆识,也昭示了其决策层志在千里的眼界和雄心。

  这一时期,东莞先后发布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1个总体意见和26项配套政策,并相继出台了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工作方案、来料加工企业就地不停产转三资企业操作流程指引、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开拓内销市场……

  在危机最肆虐时,东莞还设立了“6个10亿”的专项资金,从资金、项目和人才等方面帮助企业度过经济寒冬,给企业转型升级最直接也是最有力的实际支持。

  在环境最恶劣的时候,东莞的转型之路却“出人意外”地变得平坦起来。金融危机期间,东莞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试点工作迅速却有序的分行业、企业渐次铺开,涉及厚街、大朗等5个镇、32个村(社区),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和24家企业。

  是年底,广东省委政研室发布题为《东莞推动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做法与启示》的调研报告,详细总结了东莞发展加工贸易推动现代化进程的6条基本经验:即靠超前理念激活潜能、靠先进工艺掌握主动、靠强势研发抢占高点、靠创意产品撬动市场、靠人本管理凝聚士气、靠延展链条拓宽空间。这些经验,后经省委书记汪洋批示在全省各市进行推广。

  好了伤疤不忘疼

  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才刚刚开始,不能因为形势好转各项工作就有所松劲。否则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8个月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临近一年。这次,省委书记汪洋再度专程赶到东莞,对东莞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情况进行实地调研。他欣喜地发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东莞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已见曙光。

  经历了暴风骤雨般内忧外患的东莞,不但没有被击倒,反而乘势突破了以往“见物不见人,重数量轻质量”的发展旧路,在慢慢走出困境的同时,初步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华丽转身。

  危机一年后,东莞全市内销总额达1541.22亿元,占内外销总量的比例提升至29.4%;

  危机一年后,东莞第三产业比重从2008年底的46.9%提高到51.9%,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

  危机一年后,全市有988家加工贸易企业拥有自主品牌,拥有海内外注册品牌2678个,全市委托设计生产外资企业比重由2007年底的23.6%提高到了29.8%;

  ……

  除这些可量化的数字指标外,一些非量化的硬实力也逐渐呈现出来。在一系列引导和帮扶举措的带动下,曾因沿袭旧路而勉强度日的加工贸易企业,纷纷主动出击,在研发、管理、创意等现代发展要素中开拓疆土,从价值链的低端逐步游向了价值链高端,“加工制造”转向了“智造加工”,曾经的游牧一族开始就地扎根提速发展。

  此后国际金融危机逐渐退潮,经济形势一步步出现好转。尽管如此,东莞仍旧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决策层多次呼吁,“好了伤疤不忘疼”,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才刚刚开始,不能因为形势好转各项工作就有所松劲。否则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为提高警惕,东莞从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体制机制等10个方面在全省率先就“警惕传统意识复发、防止传统发展模式复归”提出具体意见,并多次向全市领导干部打“预防针”。

  与此同时,东莞决策层明确表态,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政企仍要升温、加劲,要求在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上,政府比企业站得更高,与企业贴得更近,助企业行得更稳,为企业做得更细,以促使全市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在具体扶持政策上,由于企业群体庞大,而政府资源有限,东莞也逐渐摈弃“撒葱花式”的普遍支持,而选择因企而异,对企业进行分类支持。

  东莞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上的一系列创新经验与做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2009年,国务院内刊刊发了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初见成效的文章,而在此前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媒体关注产业转型升级的目光自始至终都没有远离过东莞。

  2010年11月,东莞跻身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东莞的转型升级思路逻辑和操作路径获得了中央肯定,东莞真正担当起全国加工贸易城市转型升级的急先锋。

  崛起之路任重道远

  未来5年,东莞将从“推进转型”转向“加快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也将继续步入走向深水区。这将是东莞在新的发展平台上实现高水平崛起的机遇期,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决战决胜期。在朝着实现高水平崛起的道路上,东莞转型任重而道远。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

  实践证明,坚持推进转型升级的东莞,不仅在观念上突破了重围,在现实困境中也同样转危为机,还因主动转型赢得了提速发展的新机。同样,坚守产业转型升级,也让东莞收获了跨越式发展的喜悦和脱胎换骨般的蜕变。

  5年间,东莞产业结构和经济生态明显优化。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4246.45亿元,是2006年的1.62倍;每平方公里GDP产出从1.07亿元增至1.73亿元;单位生产总值耗地、能耗、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35.9%、16%、23.9%、28.8%;

  5年间,东莞外资企业内销增加了1200余亿元,内销比重从2005年的19.7%提高到2010年的30.9%;

  5年间,东莞推动全市3500余家来料加工企业实现了经营模式就地转型,全市加工贸易企业转型率超过一半,来料加工出口占出口比重从2007年的37.1%下降到今年的23.1%,下降了14个百分点;

  ……

  在一番凤凰涅槃般的嬗变之后,曾经只存在于期待中的那些异彩纷呈的梦想,骤然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

  不过,被省委寄予“雄鹰再领跑30”厚望的东莞,却没有因此而停下转型升级的步伐。

  2011年,一轮新的思考和行动正在莞邑悄然展开。此时的东莞决策层,已经从考虑“怎么鼓动大家转型”,转向“怎么加快转型,怎么转得更好”。与此同时,有关转型升级的各种命题开始与惠民生等主题紧密结合起来。

  1月11日,东莞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正式确立了未来东莞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

  东莞决策层十分明确,刚刚过去的5年只是转型升级的起步和初见成效阶段。对于未来东莞而言,加快转型升级是手段,建设幸福东莞是目标,幸福东莞作为一个目标,重心仍在转型升级。

  升级无止境,转型无穷期。在近期召开的东莞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征求意见多场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大多认可一个提法:东莞未来5年的中心工作仍将是“加速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为实现高水平崛起而努力奋斗”。显然,即将召开的东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仍将围绕转型升级这一主题来展开,谋划高水平崛起或将成为新的亮点。

  未来5年,东莞将从“推进转型”转向“加快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也将继续步入走向深水区。这将是东莞在新的发展平台上实现高水平崛起的机遇期,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决战决胜期。在朝着实现高水平崛起的道路上,东莞转型任重而道远。(-最专业最权威的鞋业资讯中心)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