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业变迁对于区域制鞋业有何影响?
【-行业新闻】东门,深圳最繁荣的商业街,因为物美价廉,节假日每日客流量超百万人次。我们身处一个变革的时代,罗湖是一片变革中的热土。这片土地上,出现过许多足以留名青史的人和事。毋庸置疑的是,这样的变革还在进行之中。记录、见证这样的变革,是媒体人之幸,也是媒体之责。记者关注罗湖,罗湖的步伐,也应和着时代的步伐,看罗湖,也是看天下。
这是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但优质的资讯仍是稀缺之物。回归专业,真诚面对消费者,是我们的自我期许。我们愿意和这片热土上无数心怀理想、务实求真的人一起,贴地而行。深圳最古老的商业街区,超过360年的历史,见证了深圳商业的变迁,浓缩了改革开放30年来的记忆与影像。近年来,尽管各区商厦林立,但这里始终保持强大吸引力,每天的客流量超过50万,古老东门的魅力何在?
鞋品带旺内需市场
12月21日上午9点30分,深圳地铁一号线列车停在了“老街站”,车门一打开,汹涌的人潮随之喷涌而出,挤满了整个大厅,原本拥挤的车厢随即空荡起来。
这,还不是中午和傍晚高峰期的时候,东门的商铺大多还没有开门,一些穿着时髦的年轻人,大多手里提着小小的饭盒往一个个小店里赶,这就是他们的早餐、午餐甚至晚餐。10点半左右,商户陆陆续续开门,人越来越多,呐喊声、叫卖声、音乐声此起彼伏……东门最寻常的一天开始了。
“你在哪里?不是说好了在肯德基门口等吗?”“我就在肯德基门口,怎么没看到你?”就算是东门的常客,来到这里也很容易迷路。不是因为东门很大,事实上,这里整个街道辖区面积才2.1平方公里,但其商业面积却达到了80万平方米,商户超过了1万家,光是肯德基,在短短的一条步行街上就有3家。
来自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东门日均人流量为50万人次,节假日高峰超过100万人次。走进东门,很容易被人潮推着往前走,直到你找到一个着力点把自己拽出来。“我们原以为地铁三号线开通以后,会分流这里的客流,但没想到反而是各方的客流朝东门汇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了。”东门步行街管理办公室主任万里江告诉记者:地铁一号线和三号线在此交汇后,每天从地铁里涌上来的客流有10多万,节假日期间大概是40万,占到了东门客流的40%以上。
就算是在2008年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候,东门仍是一贯的人来人往、买卖火爆,不少来东门逛的外国友人都会惊叹:“来到这里会让人觉得经济危机就像是外星球的事情!”
小小东门,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东门的服装、等一应俱全,业态多元,这里的商品和万象城不同,主打的是‘平、靓、正’,主要面向的客户群体是中低收入阶层,所以能够得到市民、游客的欢迎。”东门街道办党工委书记罗志威毫不讳言。
“深圳有1200多万的外来人口,大多数打工者的月收入也就是2000元到3000元,他们逛不起万象城、中心城,但却可以在这里找到适合的东西,这就是东门的价值。”罗志威说。
0.17平方公里容纳10多万人就业
步行街核心区的0.17平方公里就有近万商户,每天人流量超过50万人次。毫无疑问,这里最让人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拥挤的人群、密集的商铺,时刻高悬着安全警钟。
为此,曾有领导建议,对东门进行整体升级改造,这样一来,商品档次提高了,税收也上去了,安全隐患也没了。“如果真要这样改造的话,我这个街道办书记就做得舒服了,但这是不可能的。”罗志威说,我们可以在罗湖、在深圳、在中国复制很多个万象城,但是无法复制第二个东门。就好像北京的王府井、广州的北京路、上下九一样,东门是深圳商业的发源地,这一段历史如何能复制?
东门街道管理办公室主任万里江给记者讲了大运会期间的一个故事,大运会期间,东门吸引了13000多人次的外国运动员和游客,被誉为“大运会第二个主场馆”。“全深圳有很多景点和大型购物商场,LV、GUCCI名店就在旁边,为什么他们都不愿意去,非得要到东门来?因为这里是最有特色的,最能够代表深圳,最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地方。”
“把东门变成像万象城一样的购物广场,政府管理的压力倒是小了,但有几个商户能够负担得起昂贵的租金,有几个老百姓能够承担得起奢侈品牌店的消费呢?这不是逼小商家和普通消费者走吗?”罗志威还给记者透露了一个数据,据罗湖区统计部门统计,每户商家提供的就业岗位是8个,单商户,就容纳了8万多人在此就业谋生,如果算上银行、国企的就业数,这个数字更惊人。
据不完全统计,东门商品的年流通额是200亿元,服装多来自广州、东莞、潮洲等周边地区,也有的批发老板把厂设在了更远的湖北等地,如果算上制造业和流通领域带动的就业岗位,小小的0.17平方公里解决了十几万中国老百姓的饭碗问题,换算下来,一平方公里可以提供近60万人就业!
“民众有了工作,就会有收入,可以养家糊口,这些家庭就稳定了,我们老说,保就业就是保稳定,东门的作用还不大吗?这笔经济账和社会效益账,该怎么算?一个每平方公里可以提供60万就业岗位的地区,在任何国家、任何地方,都是举足轻重的地区。”深圳市委党校副教授许剑波如是说。
罗湖区常强调“功能罗湖”概念——罗湖有界,但罗湖的作用、罗湖的影响力无界,在东门促进就业这个角度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尴尬税收vs新政绩观
东门中路步行街的入口处,有一家名为“旺记烧烤”的小店,酸辣粉、土耳其烤肉、章鱼小丸子、大连烤鱿鱼散发的香味吸引了八方来客。这家仅28平方米的老字号已经开了15年,来逛东门,许多人专程要来吃一碗4元钱的“八哥酸辣粉”。
“每天能够卖多少酸辣粉呢?”脸色红润的杜老板笑了笑,对记者说:“这是商业机密。”杜老板告诉记者,他在1996年买入这个小店的时候,每平米的价格是30万元,算下来这个小小的转角摊位在15年前的价格就已经超过了900万元。
依靠这一家小店的烧烤生意,杜老板这几年在东门又新购入了几家商铺,其中的利润可想而知。难怪有人笑言:“从东门走出的千万、亿万富豪,可能比深圳CBD或高新区的还要多。”
东门步行街商品零售额每年超过200亿元。然而,在不断飙升的营业额映衬下,辖区的税收却显得有点“寒碜”。2007年,东门从大企业和个体商户中收获的税收分别为1.02亿元和800万元,此后虽然每年有5%至8%的增长,但与东门这块商业旺地联系在一起,尤显单薄。
罗湖区委书记倪泽望曾在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透露:步行街的白马服装市场有经营户2019户,但年缴税仅113万元,平均每户每年不到600元。统计显示,罗湖的注册登记个体商户多达4万户,但对罗湖的GDP和税收贡献却很少,而政府对其管理的成本却很大。
东门人财两旺,罗湖赚了个吆喝。如何看待东门的作用?许剑波打了个比方,“在杭州,西湖有多少税收?可是,因为西湖而来杭州的游客,在杭州的消费,又带来多少财富?”
深圳市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的任务交给罗湖,东门是其中的重要成分。东门在罗湖的“江湖地位”从未受到置疑,区政府的各式政府工作报告、计划安排里,保持和促进东门的平安繁荣,从来都是重要的议题。
这是一种全局观,也是一种气度。“低税收虽然对政府的贡献少了,但却对老百姓有好处,正是因为税收低,东门的商品价格才比较低,能够通过物美价廉吸引市民和游客,低税制表面上使政府的收入减少了,但却实现了藏富于民。”罗志威这样解读。
与低税收相对应的是东门的造富神话。富豪黄茂如的百货王国就是从东门起步的,如今茂业百货已遍布深圳各区并落子全国,但东门这一家分店至今仍保留着单店单位营业额全国最高的纪录,这里甚至被称作是茂业百货的“黄埔军校”,不少分店的经理、老总都是来自这里。
“要提高税率,增加税收也不是不可以,这样一来辖区的GDP、税收收入也会好看一点,但这并不是最终目的,我们总说要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让他们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这种让利于民的做法不也是新政绩观的体现吗?”罗志威笑道。
让百姓消费得起 体面消费
深圳罗湖区,既有蔡屋围金融中心这样的新地标,也有东门这样的老商业区,新地标诉说着深圳日新月异的变化,而老商业区蕴藏着深圳不老的传说。说实话,深圳去了很多次,但是还没有机会真正去逛一逛这些地方。读了这两篇文章,我仿佛感受到了一个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商业街就在身边。这两篇文章生动形象地叙述了深圳东门这样一块老商业区的发生、发展和繁荣的历程,但也留给我们对这样一块老商业区未来发展的无尽思考。
东门是一个中低档的商业区,它是普通老百姓和外来打工仔、打工妹去得起的一个商业街,原因在于低税收带来商铺的低成本,使得普通老百姓和1200万外来人员也能消费得起“平、靓、正”的中国制造。深圳是个移民城市,能让这个为深圳发展作出最重大贡献的外来人口群体消费得起,同时,能够解决10多万人口的就业问题,这本身就体现了东门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然而,作为一个移民城市,仅仅让为这个城市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外来人口群体消费得起还不够,还要让这些人能够体面地消费,能够真正共享城市改革发展的成果。这就要求罗湖区政府不仅要继续发挥东门这块商业区的市场配置机制,而且要为这个地方市场机制发挥得更好而提供更优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财政覆盖到更广大的深圳人,促进深圳人民的福祉,固然体现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而在东门,政府打造一个让普通老百姓和外来打工人员能够消费得起而且能够体面消费的商业区,同样是当地政府提供更好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重要体现。
站在民本立场 东门意义非凡
在进行这次采访时,我们意识到,也许,应该重新调校一下头脑中的焦距,东门,是一个没有被真正聚焦的地方,它的含义如此丰富,而大部分的人,只是蜻蜓点水般地掠过了它。
深圳人大多去过东门,对它有如下印象:热闹,人潮如涌,货品丰富,价格实惠,也许不精致但足够新潮。
每天,50万人,从四面八方涌向东门,节假日,这个数字还要翻上一番。要形象理解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这样的成语,看看东门就知道了。
东门为什么这么火?仔细想想,一个外来者,如果想在最短的时间内体会中国,在深圳,我想象不出还有什么地方比东门更合适:人员密集,生机勃勃,有点点乱,但大致有序,海量的“中国制造”,平、靓、正,还有劳动力密集的服务业,价格便宜得惊人,满街美食,岭南风味的骑楼,衬着大红的国旗与灯笼,活色生香——它符合国际社会,也符合我们自己的中国印象。1972年,意大利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在天安门广场架起了摄影机,拍摄那个年代中国人的日常表情。如果他可以穿越到2011年,拍摄现今中国人的表情,选景东门,一定也很合适。
可是,东门不止于此,它不仅仅是一个吸引人的旅游景点,它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的作用,被我们解读得远远不够。
朋友的亲戚自西安来深圳度假,读大学的小姑娘,发现了东门,衣服、鞋帽、首饰,太便宜了,比西安还便宜,而且更新潮,一双平底小花船型鞋,售价35元,一口气买了三双。东门也许不如万象城、人民南那样高档,但它满足的,是1200万深圳外来人口的购物需求,这是人口“金字塔”最为庞大、坚实的底座。
东门物价为什么会便宜?就是东门的低税。在步行街0.17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遍布着上万家个体工商户,这些商户往往以包税而非实际营业额的方式纳税。这样的做法,既有个体工商户实际营业额难于统计的客观原因、也有国家对微小企业的税务倾斜优惠政策原因。在东门,要打听出一家商户的纳税额很难,那是商家的一大机密。据东门办一位工作人员透露,一位相熟的在某工艺品市场设档经营的店主曾经告诉她,自己每月的包税额度为300元到500元。低税有效降低了经营成本,让东门的价格很有竞争力。
东门促进了流通,拉动了内需。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一大挑战是,内需不足,消费不旺,老百姓不愿花钱。可节假日坐着地铁到东门的40万外来工全是来花钱的。亚洲金融风暴也好,宏观调控也好,站在东门的街头,这些都像是传说。这个地方的人气不受任何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从地摊、小档口中成长起来的商家,会用最有效的手段聚拢人气。68小时不间断营业的促销大战中,人们担心的是人太多秩序失控,而不是没有人来。当中央和地方政府还在为促进内需殚精竭虑、想方设法时,东门商家,让中国最普通收入的老百姓痛快地掏出了钱包。
东门促进了就业。弹丸之地,容纳了8万个劳动者就业,这些岗位全是由民间资本提供的,如果算上带动的制造业、物流业的就业岗位,这个数字还要大。经济增长,就是让国民有工作、有收入,当人人有工作,生活有保障时,社会的稳定性也就增强了。保就业就是保稳定。东门,为深圳、全省、全国的稳定,作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
东门撬动了财富的杠杆。 从东门掘得“第一桶金”,一步步走向财富人生的故事俯拾皆是。这些在东门完成了原始积累的精明生意人,从东门出来后,涉足地产、高科技、物流、商贸等多种行业,东门的财富,又创造了更多的财富,做大了全社会的财富蛋糕。
诺奖得主、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有一段名言:“用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只讲节约不讲效率;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不讲节约只讲效率;用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既不讲节约也不讲效率;用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节约也讲效率。”在东门,政府采用低税的方式,不与民争利,财富在民间积累和增值,就是“用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比在政府的手中支配,效益更优。如果说,税收的宗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那么,这个环节在东门已被大大优化了。
周大福珠宝去年在东门买了200平方米左右的商铺,耗资过亿,但从未有人抱怨东门的房价贵。凡是市场可以配置,市场可以完成的事,都不需要政府插手。罗湖区在东门的自我定位,十分符合人们对“小政府、大社会”的预期。东门街道办党工委书记罗志威告诉记者,自己的工作重心,就是提供一个好的营商、消费环境,做好东门的公共服务产品。
站在民本的立场,东门的意义非凡,“旺丁不旺财”这样的断语几乎不需要去驳斥。罗湖区委、区政府对待东门的态度,也充分体现了这个基层政府的执政理念和眼光:以民为本,才是为政之本。(-最专业最权威的鞋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