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中国鞋业转型为何是场国际马拉松
【-行业新闻】据统计,从加入世贸组织到2010年底,我国共遭受国外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692起,涉案金额达389.8亿美元。其中反倾销510起,反补贴43起,保障措施106起,特保措施33起。我国已连续16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5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最多的国家。据悉,这与中国出口产品结构中以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产品为主有密切关系。
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局长周晓燕说,今后,贸易摩擦对象将更多地集中在高科技含量的、高附加值的产品上,不像过去更多集中在低附加值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上。
“产业转移的步伐一旦迈出去,就回不来了。”中国皮革协会主任卫亚非说。
制鞋产业的全球转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意大利是世界鞋业中心。70年代的代工路线图由日本、韩国开始,80年代转移至中国台湾,90年代初则来到中国大陆。
老牌的如西班牙、意大利,由于本国人工成本高昂,在当地主要从事附加值高的设计与销售。目前,中国每年生产各种鞋100多亿双,占世界制鞋总量的70%,成为全球最大的。
今年前10月中国鞋类出口346亿美元,出口价格始终不高。在整个产业链中,优质原料、核心技术、研发设计及市场营销主要依靠外国。
卫亚非坦陈,中国制鞋业跟意大利的差距有10年,真正高端的市场我们还进入不了。“有的老板去了欧州就在人家橱窗前猛拍,回来可以把鞋子外表做的看上去差不多,但内在差得很远。”
在奥康国际贸易中心,记者也了解到许多细节上的差异。比如国内市场上的很多皮鞋内里是合成革的,而出口欧盟的鞋子连内里都得是真皮环保的;鞋料方面,意大利的好,要进口;生产过程中,胶水、处理剂、干燥剂都要进口,还要防过敏。此外,出口欧盟的产品每一批次都要求试穿,吊牌、贴标上下两毫米都有要求。
更不可忽略的是,中国出口到欧盟的鞋主要以贴牌加工为主,几乎没有被欧盟市场认可的自有品牌。
“十年差距”就在这一点一滴之间累积。要追上对手不可能凭“短平快”,中国鞋企还是要调整好心态和节奏,做好跑一场“国际马拉松”的准备。(-最专业最权威的鞋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