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杏林最老台资鞋企倒闭再言转型
【中国鞋网-国内动态】24年的坚持,24年的发展,最终它选择了关闭工厂,离开它钟爱的制鞋行业。当年第一家进驻杏林台商投资区的台资企业———厦门义芳鞋业股份有限公司日前悄悄关门歇业。义芳鞋业的倒下让不少台商感叹不已。是什么原因让它倒下?它的员工怎么办,厂房将何去何从?记者近日就此进行调查。
门卫:工厂已放假2个月了
近日,记者经过位于杏林马銮路的义芳鞋业时看到令人伤感的一幕:该厂门口那个鞋摊给人一种清仓大甩卖的感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义芳鞋业倒闭了。
“成人鞋55元一双,一分钱都不能少。义芳鞋业倒闭了,这是从厂里拿出来直销的鞋。”摊主这样回答记者。
因为记者此前采访过义芳鞋业,知道该厂后期生产的几乎都是,那么这个鞋摊的鞋真是从义芳鞋业拿出来的?义芳鞋业工厂门卫告诉记者:“不要听他们瞎说,那鞋不是我们厂做的。”
除了谴责鞋摊“搭车售货”,门卫并不否认义芳鞋业已经倒闭的事实,他委婉地告诉记者:“厂里放假2个月了。”不过,这名门卫又表示,他们也不知道有没有换老板,目前他们拿的还是义芳鞋业的工资。
门卫拒绝让记者进厂采访,但记者看到,在义芳鞋业工厂内还停放着几辆轿车和面包车,而且门卫偶尔还会开大门让一些摩托车进出。
随后,记者拨通了义芳鞋业总机,希望采访相关人员,但接线员告诉记者:“工厂放假2个月了,没人了!”
老员工:和公司是“和平分手”
昨日,一名在义芳鞋业工作了15年的老员工阿秀(化名)对记者说,她是义芳鞋业资深员工,现在工厂倒闭了,她很不舍。阿秀说,员工们几乎都是和义芳鞋业“和平分手”的。义芳鞋业的厂将被人接手,听说春节过后新工厂就会开工,但新厂不一定再做鞋子。她想等明年新工厂开工后再来做工。
另一位曾在义芳鞋业工作过的杏林人林女士告诉记者,几年前她在义芳鞋业打过工,由于工资不太高,没干多久她就辞职了。当时公司的员工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所以那些员工对工厂很有感情。
跟一些工厂倒闭时闹得沸沸扬扬不同,义芳鞋业倒闭时,无论是网络上还是社会上都“风平浪静”,记者在网上几乎搜不到该公司员工发牢骚的帖子,也未发现有人投诉。
台商投资区管委会:义芳鞋业倒闭很平稳
“义芳鞋业倒闭很平稳,没有出现恶性事件。”集美(杏林)台商投资区管理委员会企业科相关人员告诉记者,义芳鞋业此次倒闭都是按照《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和员工解除合同,未出现任何恶性事件。
连日来,记者一直试图联系义芳鞋业老板陈鹤纬,但对方的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其他台商称,他已经返回台湾。
相关新闻
欧美市场萧条,内需市场疲软,不少在厦台企面临生存挑战
台企亟待“退二进三”转型
谈到目前台企在厦的经营状况时,一位台商自嘲说“有人跳舞,有人喝粥”。据了解,在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杏林台商投资区设立初期,与义芳鞋业一同进驻的企业还包括正新轮胎、路达工业、广懋国际、来明工业、福太洋伞、新凯科技等数十家台商投资企业。如今,正新轮胎、路达工业等大型企业慢慢成了行业龙头,当然也有一些台企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其中就包括一家知名的电器生产企业和一家摩托车生产企业。
台商坦言
多数台商过得辛苦
“目前,大部分在厦台商过得很辛苦!”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厦门朝良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如旭昨日分析,厦门只有部分投资第三产业的台商目前的压力会小一些,实业企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而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建天福集团董事长李世伟也坦言,现在台资企业在厦生存状况很严峻,不管是内销还是外销,形势都不好。
“第一批台商进入厦门时,当时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都比台湾低,但20多年以来,大陆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大幅度增加,台资企业面临越来越沉重的成本负担。”李世伟分析,从去年开始,欧美市场日渐萧条,在厦台企订单持续减少,而内需市场又疲软,不少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债务危机加重,只能关闭或者外移。
如何应对
政府扶持“退二进三”
面对种种困境,企业该如何应对?
“要对企业进行‘瘦身’,精简机构,同时在研发方面要下力气,开发出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杰宏(厦门)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政郎分析认为,台企只有不断引进新资本、新技术以提高竞争力,同时极力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才能增强抗风险能力。
“据我所知,目前集美区正大力扶持台资企业转型和升级,鼓励台资企业‘退二进三’,也就是退出第二产业,转入第三产业,如文创产业等。”许政郎称,目前新一批台商进入厦门后纷纷投资第三产业,或许能抓住商机。
李世伟同时认为,现在新一批进入厦门的台商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压力会小一些。目前有的在厦台企通过转型,从第二产业转入第三产业,企业发展出现了一定的转机,“但那些只是个例,并不是所有的台资企业都能够成功转入第三产业”。
那么,厦门该如何帮助这些老台商?李世伟认为,有关部门要为在厦台商创造更好的“软环境”,在融资等方面对台商进行扶持。“据我了解,目前单是集美北部工业区就有十几家台资企业正面临资金调度困难。”李世伟呼吁,有关部门应该和台商站在一起,共同应对危机。
业界人士分析义芳鞋业缘何倒下
外销订单少 转内销失败
“几次金融危机波及不少台资企业,义芳鞋业就是其中一家。”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杰宏(厦门)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政郎说。
“义芳鞋业是进驻杏林台商投资区的第一家台资企业。义芳鞋业在杏林的工厂就在我的工厂旁边,我们是‘老邻居’了。”谈到义芳鞋业倒闭的原因时,许政郎分析:“今年的整体出口形势比较严峻,像义芳鞋业这样以出口为主的公司,压力自然非常大。欧美经济不景气,订单减少,国内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用工成本增加,面临重重压力,不少以出口为主导的企业都面临改组或缩小经营规模的局面。”
此前商报曾报道,义芳鞋业主打美国童鞋市场,近年才转而兼攻内销市场。分析人士称,像义芳鞋业一样,不少企业都是在外销转内销的过程中碰到品牌推广等综合因素,最终倒在转型的“征途”上。
相关链接
义芳鞋业起伏轨迹
1988年12月23日,厦门义芳鞋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杏林注册成立。
1989年5月20日,杏林台商投资区获批设立,义芳鞋业成为进驻投资区的第一家台资企业。义芳鞋业的创始人陈起健在建厂选址时,也曾到东南亚以及广东考察,但最终因为祖籍地在同安,也因为看好杏林台商投资区连片开发的前景,决定把工厂设在杏林。
义芳鞋业的第二代掌门人陈鹤纬于1994年从父亲手中接下企业,当时29岁的他成为最早的第二代台商之一。
义芳鞋业进驻大陆初期以生产为主,童鞋为辅。后来陈鹤纬发现,童鞋和女鞋的利润差不多,而生产童鞋的材料费及运输费用都比女鞋低,所以开始全部生产童鞋。
从1989年到2009年这20年间,义芳鞋业投资额由100万美元追加到1000万美元,工人增加到800多人,年产量增加到320万双,产品全部销往美国。
2008年金融风暴发生后,来自美国的订单受到影响,义芳鞋业开始积极开辟内销市场,开始内外销两线作战。
但是,最终义芳鞋业没有走完2012年。(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