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制造企业出租厂房折射经济转型阵痛
【中国鞋网-要闻分析】福建厦门、泉州所处的闽南地区是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重要聚集地之一,这里的、男装、伞业、食品等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居重要地位。但近期有关调查发现,以往充斥于闽南地区工业区的招工广告明显减少,而出租厂房的广告却明显多了起来。
从短期来看,这是受订单萎缩、利润下滑等因素影响,企业试图通过出租厂房减损止亏;而从长远来看,则是相当部分中小企业主对“做工厂”信心产生动摇,开始出现收缩经营逐渐脱离一般制造业的“收摊子”心态。“不忙生产忙租房”,一定程度反映了当前制造业领域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加剧的困境,更折射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所遭遇的阵痛。
一家在闽南地区有一定市场影响的包装材料厂老板说,“现在出租厂房没有别的原因,实在是无钱可挣。现在行业毛利只有10%,要缴增值税和各种地方税费,还有不小一笔银行贷款利息,另外有销售业务员提成、管理人员工资福利、物流费用等几大项支出。一个年销售额亿元的工厂,最后剩给企业的利润只有一两百万。遇到一两笔货款要不回来,一年就没有赚头了。
在感慨利润下滑无钱可挣时,不少企业主都对一般制造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表示担忧。“成本在增长,产能在增加,价格在死拼,利润也就自然没有了”。
一些地方经济部门的官员表示,现在低端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不然工厂没有出路。现在国家倡导转型升级,但在基层落实谈何容易,不仅需要企业主动努力,也需要政府在大的营商环境上有突破。
一些研究人士忧心道,这么多企业出租厂房收摊子,意味着大家不想再增加投入,这对实业发展来说是个警讯,因为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又如何提升?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文溥表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沿海发展已有30年左右,一般制造业的产能过剩现在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而在以GDP为中心的发展导向下,不少地方还热衷于引进新项目,增加新产能,并通过土地、税收和降低环保标准等手段,刺激投资,加剧了产能的过剩。在当前国外市场需求趋冷,国内需求市场增长有限的情况下,制造业“以量取胜”的发展路径很难再走下去。(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