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北坡登顶珠峰女将潘多
【中国鞋网-登山名人】潘多,1939年出生,西藏昌都地区德格县人。1958年参加登山运动。1959年7月7日登上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荣获体育运动荣誉奖章一枚,获破世界记录奖章一枚,被授予国家级运动健将称号。1961年6月17日登上7595米的公格尔九别峰,获打破世界记录奖章一枚和体育运动荣誉奖章一枚。1975年5月27日登上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女性。曾三次荣获国家体委授予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被评为建国35周年、40周年、45周年“杰出运动员”。1985年被国家体委授予“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奖章。连续当选为五届、六届、七届、八届、力,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被全国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1981年调江苏省无锡市体委任副主任,1998年退休。
不辱使命 珠峰顶上完成心电图测试
1975年5月27日,是潘多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由于冲顶路线选择失误,再加上天气预报欠精确,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的第一次冲击无功而返。队中唯一的老队员潘多,被赋予主力队员的重任。身处海拔8300米的营地,她依然红光满面,一边吐一边还能吃东西。果然,她不辱使命,和8名男队友一起把觇标插上了珠峰之巅——8848.13米!
在峰顶逗留一个多小时,潘多还有一项特殊使命。她穿着特制的测试服躺在冰雪之中——衣服内的电线一端接着身体的各个部位,而另一端则插到报话机里。“作心电图测试要尽量松弛,但是处于寒冷和缺氧状态下的我哪里放松得下来,身子抖个不停。我只坚持‘放松了四五秒钟,等大本营一说数据已收集到的时候,我的身体又忍不住发抖了。”
很多人评价说,潘多的登山天赋极高。如果不是“文革”,她的珠峰之梦早就圆了。1974年,中国登山队重新组队时需要一位以老带新的领军人物,潘多是最佳人选——因为她曾于1959年和1961年分别登上海拔7545米的慕士塔格峰和7595米的公格尔九别峰,两次打破登山高度的世界纪录,并两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于是,1974年10月,放下还在吃奶的小女儿,她便报到集训了。经过半年的恢复训练,她开始向登山运动员的最高梦想——珠峰发起挑战。
“我当年登珠峰,不仅是为中国人民争气,同时也有妇女解放的意义。所以我特别高兴并且期盼,有更多女运动员登上珠峰。”潘多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诉记者,“女性登山要比男性更难。女性的体能天生不及男性,生理反应更强烈,头疼、呕吐、吃不下饭、甚至连水都喝不进。而且,女性的家庭责任更重些。不过,女性登山也有先天优势,她的耐氧量和耐久力通常更强些。”
下了珠峰之后,潘多的体重掉了整整15公斤,身体状况不允许她继续从事心爱的登山事业。然而,一个热爱攀登的人,她的心怎么离得开攀登?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时有攀岩等户外竞技邀请潘多前往指导,她欣然接受。爬泰山,她一口气直上直下。登华山,她连夜攀遍5个峰,年届六十,身手却仍远在年轻人之上。
迁居江南 从运动员走上领导岗位
在潘多征服珠峰的最后6个多小时里,前线指挥部里有一颗心揪得比谁都紧——中国登山队副政委邓嘉誉,他是潘多相濡以沫的爱人。
回忆当年在“世界屋脊”上的相识和相爱,邓嘉誉说:“那真是革命中结下的情谊!”他们曾是一个组的队友,登山路上,绳连着绳,心连着心。他幽默地将两人互相吸引的过程形容为“老实人找上了老实人”。攀上公格尔九别峰的同进共退中,潘多和邓嘉誉的“罗曼史”写下了新的一页。
1980年双双退役之后,潘多决定随丈夫把家安在无锡。“为了我们的爱情和家庭,潘多离开了生她养她的高原,那是多大的牺牲,我完全知道。所以,从决定一起回来那刻起,我就发誓:绝不能欺负她。”这是丈夫深情的承诺,也是这30年岁月的印证。
在登山队里,他是领导;但回到无锡,夫妻俩不能在同一部门工作,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转行。潘多从1981年起任无锡市体委副主任,邓嘉誉则担任江南中学的校长。在家里,他掌勺,最拿手之菜当数红烧肉,她常常拒绝饭局的邀约,只因为迷恋他烧的一手好菜。而逢年过节,她擀的面皮、包的饺子、下的面条、炸的油渣(藏族传统食品),全家老小都说好。
大概是因为在登山的岁月里积累了应付各类环境的经验,潘多的适应能力很强。19岁那年,在七一农场种蔬菜的她外出积肥,午休时遇见了前来选人的登山队。“去吧,你身体条件这么好,报名参加个选拔有什么不行的?”经不起***妹的再三鼓励,她举起了手:“我也去!”身体检查、体能训练、吃苦耐劳素质的考验,潘多一路绿灯,成了登山队的一员。“我是那种认准了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干好的人。”
定居太湖之滨后,潘多很快就融入了江南的生活,吃惯了偏甜的口味,喝惯了太湖的水。普通话中不时还露出些许无锡口音。她在无锡市体委当了18年的副主任,分管过群众体育活动、射击等竞技体育项目和外事工作。从运动员到管理者,潘多没有多提她的转型之路。她只淡淡地说:“不断学习呗,每一样事情都有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我一直在学习。”体委的同事都很喜欢这位从珠峰归来的女领导,门卫对潘多亲切的笑一直印象深刻。在体委工作了这么多年,潘多也见过夺冠成名后向组织上提要求的运动员,“这像什么样子!”这是采访过程中潘多唯一一次提高嗓门说的话。
67岁的她,看起来依然年轻。邓嘉誉说,淡泊名利是她永葆青春的秘诀。潘多却说:“那是因为江南地方好——养人!”除了头发烫鬈了,变得灰白之外,潘多的模样和当年凯旋时没有太大改变。丈夫打趣地说:“灰白头发好,派头足,再戴副眼镜就更好了,你们看她像不像一位老教授?”
儿女长大 方知当年母亲走得艰辛
潘多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三十多年前离家去登山队报到时,才6个月大的女儿揪着她的衣角,说什么都不肯撒手。“眼泪一下子涌了上来!说实在的,登珠峰毕竟充满风险,这一去还能不能回来,当时心里的难受,你们没法体会!”
很幸运,记者采访潘多的当日,她的两个女儿也在家,如今她们都在无锡市体育局工作,成了妈妈的“同行”。大儿子则在法院工作,大外孙今年已经上高中一年级了。
当年襁褓里的女婴,如今已过了而立之年,自己也当起了母亲。邓卓君说,和哥哥姐姐相比,她是幸运的,小时候住在北京,时不时能看见从训练营地返京的父母。潘多的大儿子和大女儿,出生不到3个月就断了奶,一直跟着叔叔和姑姑生活在无锡。在他们的童年,父母大半时间是缺席的。“我们不怪爸妈,他们也是为了国家的需要,只是小时候,总是想他们,特别的想。”大女儿邓西君动情地说道,“收到妈妈成功登上珠峰的喜讯时,我上小学,当时非常非常自豪。但是这其中的危险和艰辛,是长大后才慢慢听说的。”
关于登山的种种,潘多从不在家里提起,很多事情儿女们都是从别人口中得知的。“妈妈一直教育我们做人做事要踏实,要与人为善,认准一个目标就要尽全力。”女儿们说,“只有从别人看我们的眼光中,从媒体的报道中,从亲戚朋友们的言谈中,我们才渐渐了解,妈妈原来是这么伟大!”“我们从不主动告诉人家我们是潘多的孩子,但是,我们绝对为母亲自豪!”
在孩子们的眼中,潘多是一位坚强而善良的母亲。“当我们自己也做了妈妈之后,才知道当年作为3个孩子的妈,母亲以37岁的年龄登上珠峰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生完3个小孩之后,母亲胖了很多。在仅有的半年训练时间里,她经常背着沙袋单独加练,硬是把赘肉给练掉了!”听女儿说自己的事,潘多大多时间里沉默着,脸上偶尔闪过对于往事的唏嘘,更多的是欣慰,她只是反复说:“孩子们都很争气,工作安稳又很孝顺我。”
如今,潘多一家的早餐时间常常其乐融融。女儿们的工作单位离娘家近,常常在上班前聚到娘家吃饭。她们最爱吃母亲打的酥油茶,为此,潘多家里特意添置了一台小冰柜,专门摆放酥油茶粉。“这是西藏特有的食物,大冬天里吃最舒服了,夏天不行,太腻!”潘多转头又对女儿们说:“西藏的朋友又寄来酥油茶粉了,天冷了就打给你们吃!”(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
- 上一篇:中国国家登山队队长王勇峰
- 下一篇:费宣登顶慕士塔格峰 成为登顶年龄最大中国人
- 奥康侯明昊、丞磊的理想型穿搭(内含福利)
- 奥康杜超 |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 361°发布四季度营运概要,主品牌零售额同比录得10%正增长
- 安踏集团旗下品牌2024年业绩均实现正增长
- 奥康必入!暖暖靴打开过冬新思路
- 奥康2025,我想对自己说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