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电商行业发展概况 价格战与转型成主题
【中国鞋网-鞋业趋势】还记得年初时,“如何走出严冬”是业内对于2012年的电子商务行业讨论最多的话题。然而在我们即将走出2012年的最后几天回头来看这个话题,可能当初的担忧会显得有点多余。虽然同样遭遇了国内外经济环境趋紧的影响,但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在2012年却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势头,而且热闹景象延续了一整年。有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电子商务平台销售额将超11315亿元。
当然,整个电商行业的发展在2012年并不是完全的顺遂人意。动辄开打的价格战,不仅将行业带入无序竞争中,也将自身困扰在盈利泥潭不能自拔。另外,在资本对电商的狂热开始回归理性后,倒闭、并购如潮水般蔓延。
接下来,让我们来详细回顾一下2012年的电商行业。
价格战+造节
电商的价格战贯穿了全年,人们印象最深的估计就是八月份的电商“三国杀”了,事件的始末我们不在此赘述。多数网友认为,此次价格战很大一部分就是忽悠,商务部随后介入调查,这场闹剧令电商行业的诚信降至了冰点。业内人士针对此次的价格战表示,这样畸形拼价的结果,无论谁胜谁负,长期只会消灭竞争而不是促进竞争,而任何消灭竞争的可能都是应该警惕的。另外人们还希望,商家在降低商品价格的同时,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不打折扣,甚至比以前做得更好。
而提起造节,“双11”肯定是第一个迸入脑海的。“光棍节”这个原本充满了网民自娱精神的节日,成为了阿里巴巴乃至整个电商行业的“狂欢节”.数据显示,“双11”当天,淘宝和天猫的成交额定格在191亿,同比增260%,其中天猫132亿,淘宝59亿。
“双11”的销量创新高并没有出乎业内人士的意料,但是在每年大促销后所出现的问题在今年“双11”后依然没有很好的解决,超售、物流、价格反弹等等的现象让消费者在参与“双11”促销后怨声载道。并且,接下来的“双12”并没有能再续“双11”的业绩辉煌。业内人士认为,电商促销应该差异化进行,细分市场按需促销,同时要着力提升服务质量,这样才能牢牢抓住消费者的荷包。
不断被刷新的交易额纪录,让人们忘记了“2012是电商冬天”的预言。然而,在马云看来,“双十一”并非仅仅是电商大战,而是一场商业模式大战。他在“双十一”前向媒体表示:“新的商业模式的大战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大战,让所有制造业贸易商们知道,今天形势变了。”有业内人士也表示,价格战不仅加速了商家由线下向线上的转移,更大的意义在于,消费者消费观念和购物习惯的转变。与此同时,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趋于理性,打破了网购群体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局面,成功渗透进三四线城市,电商概念得以迅速普及。
洗牌加剧+整合
电子商务行业也在遵循着大多数行业的发展规律:竞争初期,行业内企业数量不断膨胀;随着行业逐渐成熟,优胜劣汰,企业数量也会骤减。2012年,电商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也加速了行业的整合。
“每天都有人进场,也有人黯然离场”.从2012年年初开始,品聚、乐酷天、耀点100、维棉网等电商纷纷倒闭,没有卷入倒闭潮的电商开始合纵连横共抗“寒冬”.9月,红孩子出售给苏宁,苏宁借此在母婴类细分领域圈地,加速实现“去电器化”;10月,1号店委身沃尔玛,沃尔玛的电商布局有了基础,而1号店也从沃尔玛获得供应链和资金支持。
一些垂直电商则纷纷进驻各大开放平台,以“结盟”的方式共度时艰。拉手网、嘀嗒团、满座团等集体入驻京东商城、当当网入驻淘宝,这种“合纵连横”的合作方式,为这类电商企业免去不少引流成本。观察人士预测,明年绝大多数的垂直电商将面临要么倒闭关门要么被迫贱卖的艰难选择。今年以来,京东、当当、苏宁易购等相继宣布自身的开放平台战略,并纷纷加大对于开放平台的投入力度,12月刚刚宣布对其线上业务进行整合的国美也将开放平台建设放到了战略的重要位置。
最近有分析报告将电商死亡的原因归结为三类:一是盲目复制模式。从电商乃至整个互联网,网站模式重复率极高,比如已经关闭的耀点100.二是盲目跨界电商。百度有啊作为百度进军电商的第一个业务在今年年初寿终正寝。宣告着在互联网行业的巨头也有不争气的业务,盲目跨界需要思考。另外,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也是互联网企业做电商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转型+模式创新
这里所说的转型既有电商的转型,也有传统企业的转型。
电商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成本、低效的传统零售模式正在逐渐被打破,缺乏创新的传统零售商发展压力也越来越大,众多传统企业也加快了电商化之路。苏宁、国美彻底地将电商化列入自己未来的发展战略。宏图三胞、王府井百货、百盛、秀水街、红星美凯龙等传统企业纷纷开设网上商城,万达更是高调宣布进军电商。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大量传统企业进入电商行业的门槛大幅降低。2012年,电商和卖场开始互相渗透、加速融合。
另外,今年以来,一种新兴电商业态--代运营模式受到了关注。仔细观察发现,北京一家公司在2012年先后开设运营了创维、LG、亚都、百思买自有品牌等品牌的天猫官方旗舰店。这种三方共赢的模式,厂家在保留合理利润后交给代运营企业在网上销售,所售的产品比传统家电连锁低10%到20%.消费者在买得方便与实惠之后,厂家与渠道也能健康良性地发展下去。家电的电子商务代运营模式一改生产企业不得不参与到销售环节中去的窘境,而是专注于企业的产品设计,品牌规划等自身项目,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进一步压缩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马云曾经说过,新的营销方式方法、新的商业流程、新的商业生态系统,传统商业生态系统将会开展一次革命性的颠覆。传统企业进军电商或许是必然的,但专家提醒,传统企业在进入电商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做平台还是做品牌?因为目前对绝大多数传统企业电商来讲,电子与商务还只能是二选一的难题,电子向左走,商务向右走。
快递之争
伴随着电商行业发展而快速发展的快递行业,在2012年也不再只是满足成为电商行业的服务提供商,也想在电商市场分一杯羹,各大快递企业接连宣布进军电子商务行业。5月份,国内快递巨头顺丰速运推出电子商务平台“顺丰优选”,利用自身优势快递网络实现快速送达;7月初,申通控股的电子商务网站“爱买网超”、圆通的“新龙网”开始进军电子商务。
而与此同时,老牌电商“争取”快递牌照的步伐也一直没有停止,12月,苏宁的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申请获得批准,苏宁也成为继京东商城、凡客诚品、唯品会、1号店之后又一个拿到快递牌照的电商企业。获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后,电商企业变成了具备快递物流资格的快递物流企业,直接与第三方物流进行竞争,有利于提升行业整体的服务水平。
京东商城CEO刘强东曾经表示,京东商城的自建物流可以提供更低成本和更好服务的配送,从而在和对手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在目前的网购消费者投诉情况来看,来自物流方面的用户投诉一直居高不下,自建物流无疑是提升品牌改善服务的最好办法。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配送已经成为了不少电商发展的瓶颈,“双11”促销后出现的“爆仓”现象,就让不少电商企业看到了自建物流的重要性。而对于部分早已在物流配送领域布局的电商企业而言,快递牌照的获得,更是其开放快递业务的基础和保证。
2013年即将到来,已经有许多机构对未来的电子商务行业进行了预测。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联合业界各方发布的《Forecast2013:中国电子商务蓝皮书》表示,2012年B2C电商市场的主旋律是回归理性。除了仍有小部分企业继续采用粗放的运营模式之外,大部分电商企业已经开始寻求低成本精细化的运营出路。并且,随着阿迪达斯、欧莱雅、七匹狼、戴尔等一大批知名品牌入驻天猫,传统品牌触电步伐继续加快。
《蓝皮书》表示,中国电子商务正在走向临界点,用户、市场、运营关键要素持续变化之下,部分电商企业必然逐步赢利、进入发展“奇点”,但是具体的时间、方式、要素、规律等需要业者共同探寻。(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