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鞋鞋码标注标准在哪里?
【中国鞋网-消费市场】许多家长都感到给孩子买鞋是件挺难的事儿,一来是现在的尺码让人看不懂,二来是即使是同码的鞋,不同品牌大小也不尽相同,所以买鞋时非得带孩子前往,否则很难买到合适的鞋。
那么,童鞋号码就没个标准吗?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童鞋和成人鞋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但没能被很好的执行,尤其是童鞋花样多,有些企业在技术上还不成熟;又有不少外贸品内销,按外码标注给市场带来混乱。
多种童鞋号码并存
不少家长为孩子买鞋时最头疼的是大小总选不准,“那天看到这鞋挺漂亮,就给孩子买了一双,特地比她脚上的那双买大一号,可回家一试居然小了。”一位朋友对记者讲。她正打算去退鞋,“真是自找麻烦。以后得带着孩子去试了才行。”
童鞋的号码不标准吗?为了搞清这个问题,记者来到北金五星商品城。在一家专销童鞋的商户内,记者随意拿了两双款式完全不同的鞋,比了比,一样大小,可再一看号码,居然一双标着“24”,一双标着“18”。记者问店主:“这号是按什么码标的呀?”店主竟也说不清,她讲:“您甭看号,把孩子的鞋垫拿来比着买就成。”
另一位顾客正拿着一双鞋反复比量着,半天拿不定主意。记者见他手中的鞋在鞋底上赫然标注着尺码:US3。“这鞋上标的尺码我怎么都搞不懂,只好用手来比一下,怕买回去穿不了。”该顾客苦恼地说。
记者随手拿起的几双童鞋也体验到了这位顾客的烦恼:鞋底上的标注有的是中国码,如22码;有的是US3,还有的是JP16、UK2.5等码数。营业员称,它们分别是美国、日本、英国的尺码标识,“但这都是国产的,人家做出口,就这么标。”
网店的对策
如今,众多童鞋生产企业瞄上了电子商务,而销售童鞋的网店面对童鞋尺码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也有对策,就是在号码后直接标出鞋的内长是多少厘米,有的则标为“鞋垫长”,鞋码只是参考,选购一定要量孩子脚的大小。
记者以买家的身份询问天猫某童鞋店的客服怎样给孩子选鞋,客服回复记者“您看的这款是脚长加上1厘米得出内长。按内长购买。”在这家网店的说明页面,“购鞋指南”全篇都在教买家如何测量孩子的脚长及脚宽,然后再按给出的“尺码对照表来”选对应的号码。这的确给选购带来了不少便利,不过给卖家也添了“麻烦”。很多网店都会有这样的说明:本店尺寸是手工测量,难免有误差,仅供参考。
记者又问,如果是想买双鞋送给亲戚的孩子,只知道孩子鞋的号码,没机会去量该怎么办呢?这位客服支招:“那就按码数来买吧。太小的话可以换,或者转手,或者是把鞋垫拿掉穿;如果大一点点,可以到有卖高跟鞋的店里买副垫子,这样就会好一点哦。”
即使号码相同,不同的品牌也有不小的差异,这在网店销售的童鞋号码后标注的“内长”就能看出来。
记者以“32码”为标准,在天猫比对了几家给出的“内长”。酷玛熊童鞋夏季透气网鞋32码/19.9cm;酷高夏网面镂空透气运动鞋32码/20cm;中童纤维网面镂空鞋32码/200cm;孩堡透气网布软底休闲鞋32码/20.8cm。
记者所选都是网面镂空休闲鞋,鞋型很近似。俗话说“鞋不差丝,衣不差寸”,同码的鞋“内长”能差近一厘米,可见这鞋码标得“没谱”。
国家有标准 执行不规范
随后,记者走访北京学院路一带的鞋类卖场以及百货商场发现,儿童鞋的品牌和款式都非常多,皮鞋、运动鞋、休闲鞋、凉鞋、框子鞋、娃娃鞋、网面鞋等,不下百余种。然而标注的尺码却是五花八门:有的在鞋底标注14、15、16,有的在鞋内标注160/22、180/24,有的则标注220、230。更有童鞋一气标了三四个码数标准,法国码、中国码、美国码、日本码,不要说普通消费者,连销售员也解释不清。在学院路临街的一家儿童服饰店特意准备了皮尺,专门给顾客量鞋尺寸。
到底哪种标注对? 其实国家是有标准的。
记者电话咨询了中国皮鞋协会制鞋办副主任路华,他肯定地对记者讲:“我国鞋码是有国家标准的,国家对鞋的尺码标准规定是,要求按3位数标注,即应以毫米为单位标注鞋号,所标注数字代表鞋的大小。如鞋号标注为160,就代表这款鞋的大小为160毫米。但是有些企业执行得不规范。”
依照这样的标准,记者发现在百货商场中,知牌的童鞋在尺码方面的标注还是比较规范的。
在圣熙8号购物中心,记者翻看了几款名牌童鞋:一双“轻透气卡通网面运动鞋”鞋码标的就是三位数,如“210”;上则有中国码、美码、欧码,例如中国码185(2.0)、美码11。5、欧码30;小童休闲鞋190mm(2)美码12.5、英码12、欧码30。
中国鞋码更适合中国儿童
世界各地销售的鞋子号码规格五花八门,如有法码、英码、美码、日码等,各有各的一套。但是尽管各国采用的鞋号各不相同,而他们的基本编码方法都是以鞋的内底长(即楦底样长)作为制订鞋号的编码基础。它的缺点是鞋号与脚长两者对不上号。相比之下,中国鞋号是很科学的,比如,从脚的长度就可以知道鞋号,如果脚长是170mm,那就是穿170号的鞋,非常方便。
中国鞋号的制定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戚晓霞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讲到:“中国鞋号是基于国际单位制(SI),脚的测量仅用国际单位制。标准无限定地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鞋。”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91年颁布了鞋子的国际标准,但是严格按照该标准标示鞋号的国家至今仍然不是很多。
她说,“标准中强调,凡在我国市场上流通的鞋品,必须一律按该标准规定标注中国鞋号。”不过,她补充到,这一标准目前仅是推荐标准。
我国儿童运动鞋企以前主要以代工生产为主,产品多为仿造国际品牌,所以童鞋尺码习惯使用国外鞋码,是有情可原的。但是要想在中国发展,就要使用中国鞋号。中国鞋号是通过对我国人群的脚型调研,经过科学的计算而制定的,很适合中国儿童。
许多童鞋企业没有采用中国码,因为出口的鞋底、鞋楦都是采用欧码,但起码要知道、要了解中国鞋号,毕竟中国鞋号才是最适合中国人群的。
与认识了解不深有关
企业执行国标不规范,与人们对中国鞋号的认识了解不深有关。
中国鞋号的标准在上世纪60年代已经制定,但是经过多年的推广,目前很多人仍是只知道自己的鞋号是36(女)或40(男)。
记者日前去“鞋城”买鞋,有如下对话:
店员: 你要几号鞋?
记者: 235号。
店员: 这是37号,请试一下。
记者: 这鞋上标有235,有这个号吧。
店员: 有,这就是37号的。
记者感觉,这位店员是一心一意要把我的比较规范的鞋号概念拖到一种不伦不类的鞋号概念里去。
上世纪60年代,国家组织了两次中国人脚型的大调查,制定了中国的鞋号标准。记得当时宣传,这个标准主要特点是:以鞋所适合的脚的长度并以厘米为单位 为 “号” ,以鞋所适合的脚的宽度为“型”(分5型)
以鞋所适合的脚的尺寸定鞋号,不是以鞋的某部位尺寸定鞋号,因此,无论皮鞋、胶鞋、拖鞋、布鞋只要号相同就适合同样大小的脚来穿。改变了过去同一个人穿不同种鞋要不同的号的现象。每个人要知道自己穿几号鞋,只要量一下脚的长度即可,且适用任何种类的鞋。
我国于1998年1月16日发布的GB/T3293-1998《鞋号》标准,将厘米制更改为毫米制,目的是与国际鞋号接轨。
多好的标准,这给鞋业生产带来的很多方便,同时给买鞋穿鞋的人带来的方便是明显的,因为鞋号很容易理解,很容易自测,很容易记住。
时间过去了这么多年,统一的鞋号标准的使用几乎又回到起点,在人们心中,自己的鞋号仍然是“36,40”,而且在外码的干扰下又添了很多错误认识。(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