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市场 > 温州出口鞋企: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

温州出口鞋企: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

2013-09-26 08:19:43 来源:中国鞋网/温州都市报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中国鞋网-国内动态】今年7月份,温州鞋类出口超7亿多美元,创月出口历史最好成绩。据温州检验检疫局统计,温州鞋类产品出口从2002年的3.26亿双、8.56亿美元,到2011年的8.08亿双、48.81亿美元,2012年的7.61亿双、47.26亿美元。2013年1至7月份,出口4.4亿双,同比增长5.5%,出口金额28.42亿美元,同比增长11.7%。

  近十年是温州出口鞋业的飞速发展期,温州出口鞋业在温州经济社会发展或全国出口鞋业中可谓是举足轻重。在高速发展的背后,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温州出口鞋企遭遇成本增加、汇率变化、订单转移、单价增幅不大等困境。困境之下如何奋斗?王力宏有首歌很励志,这样唱道:“要一直努力努力,永不放弃,才可以改变世界,come on(来吧)改变自己。”

  记者深入温州鞋企采访,发现“改变”已经越来越成了企业的主旋律,无论是升级机器换人,还是提升劳动率,都有效降低了成本,最终才让出口获得稳定增长。

  走在前面的企业是这样做的:

  一台电脑针车5万元,价格是传统高头车的20倍

  可大大降低成本,员工仅培训半天就可上岗

  采用先进的3D软件使鞋样设计实现“数字化”

  集团是我市出口鞋的大户,2012年出口值达到近亿美元。“今年,我们的出口业务又增长了5%左右。”昨天,巨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出口基数大,5%的增长率已是非常了不得。“我们主要是采取了机器换人等设备技改以及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成本,保持企业稳步发展。”

  据了解,从2010年起,巨一集团每年投入500万元用于技改,引进电脑针车、激光机等设备,用机器换人提升生产率。“采用电脑控制的工序生产皮鞋,各类生产文件仅需硬盘保存,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生产空间的需求;而且这种清洁环保的生产方式既降低了能耗,从源头上消减污染,又提高了效率,效能比温州鞋类出口同行增加20%。”该公司相关人员介绍,公司现有电脑针车机85台,这种设备节省用工、用时成本,效率是传统工序的5~10倍。虽然电脑针车价格较高,一台5万元的电脑针车价格是传统高头车的20倍,但新设备的投入大大降低了员工成本。电脑针车对操作人员要求较低,一般员工培训半天就可上岗,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技术工难招的问题。公司不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设计始终处于国际流行前沿,更好地开拓了国际市场。

  去年下半年,我市另一出口鞋大户集团从国外引进了数字化研发软件,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3D设计软件开发鞋型,使鞋样设计“数字化”,节省了设计时间,缩短了研发周期。金帝集团相关工作人员夏先生说,公司不断引进自动化的制鞋设备,大大提高了企业生产水平,降低用工成本,“近年,公司在行业整体下滑的形势下,出口业务一直保持稳定增长。”

  许多小企业碰到这样的难题:

  “匆匆进,匆匆出”,变动率明显提高

  小微鞋企淘汰率高达52%,生存期只一两年

  有的甚至做了这一单没了下一单

  不过,鞋企靓丽的“金边”背后也有乌云。据温州检验检疫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份,温州出口鞋类实际生产企业为1046家,与去年同期对比,新增出口企业184家,倒闭、停产206家,出口企业的变动率达31.15%,比去年明显提高。这当中,新增企业大部分既无经济实力基础,又无外贸基础,基本上属于“匆匆进,匆匆出”的小微企业,小微企业的淘汰率达52%。

  “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出口鞋类行业,依靠小微企业自身发展壮大几乎不可能,而小微企业的存在,往往是行业内无序竞争和造成局部质量安全隐患的主要诱因,不利于行业转型升级。”温州检验检疫局轻纺处处长宋益国认为。

  瑞安一家胶鞋生产企业负责人杨先生告诉记者,该厂生产的胶鞋主要以内销为主,今年刚开始代加工外贸订单。不过外销订单不固定,所接到的订单量不大,一个单子普遍只有一千多双,有时候一个货号或一个颜色只生产四五十双。

  “小企业的生存期比较短,往往只有一两年,有的甚至做了这一单没下一单。”宋益国表示。据了解,新增加的出口小企业,有些是原来在鞋企里的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生产经验和资金就出来单干,还有一些人只是手头握有客户订单。这些小企业的生存能力较弱,像有一家去年刚开始做鞋业出口,去年1至7月份出口了390美元,今年截至目前还没有一单报检。

  “行业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小企业在生产工艺、技术设备、新产品研发方面都竞争不过大企业。一些小企业想自然壮大基本不可能。”温州鞋革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林沨说,现在做出口鞋已经不像前几年好赚,大的企业还有比较稳定的客户,最不稳定的是小企业,订单不稳定,不少企业从微利到亏损,亏损到一定程度,也就自然关闭淘汰了。

  而原本资金实力和业务稳定的大中型企业,不少在近年的借贷风波中资金链断裂倒闭。像市区一家向国外出口各种款式男女皮鞋的外贸企业,已经有十几年的出口历史了,去年1至7月份还出口了1384万美元,今年就没有生产了。

  温州出口鞋业行业洗牌加剧,在宋益国看来,这个变化是从去年开始显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市出口鞋类生产企业总数1178家,同比下降9.80%,这是近年来首次出现企业数量减少。不过,鞋毕竟是日用品,市场非常大,有些企业转换经营方式,重新转向给内销企业做代加工。“内销市场的竞争比外销市场更加激烈,如果想要树立品牌,需要投入的资金更大。”温州鞋革行业协会工作人员表示。

  整个行业遭遇了这样的困境:

  接单时有利润,交货打款时可能就亏了

  欧洲客户忙着处理库存,只下少量订单

  全市出口鞋企前10强中今年有6家减产

  温州出口鞋类品种比较多,有革面鞋、布面鞋、皮面鞋、塑料鞋、安全鞋等等,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瑞安、永嘉、、瓯海、龙湾等地。经过十年的高速发展后,近年来,温州出口鞋遭遇了人民币不断升值、欧美消费不景气、劳动力成本提高、订单转移、贸易壁垒等共同困境。

  据统计,今年1至7月份,我市出口鞋类的平均单价6.40美元,增幅5.78%,但平均单价提升幅度不足以抵消生产成本和汇率变化带来的影响。“现在出口鞋的平均毛利只有4%至5%,人民币每升值一个百分点,利润就会下降1.3%,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严重压缩了出口利润。有些企业接单时本来还有利润空间,到了交货打款时可能就面临亏损了。”温州鞋革行业协会林沨表示。

  市区一家外贸公司负责人李先生对此深有体会,“订单量减少是从去年开始的。”李先生说,该公司研发的鞋主要是出口意大利等欧盟国家,出口单价都在五六十美元。去年以来,欧洲的客户忙着处理库存,虽然觉得新开发的品种好看,一般也只是尝试性下少量订单,订单少了三分之一。原先一个订单起码有五千双,现在减少到三千双不到。

  我市一家专门生产出口鞋的大型生产企业拥有员工1800多人,去年该公司产值3.5亿元,所有产品全部出口。公司金经理告诉记者,受欧美市场经济不景气影响,欧美当地的客户订单数量起码少了8%。企业现在是有单子就接,可人工成本每年涨幅10%,像技术性工人,现在月薪五六千元都比较难招到。加上汇率变化,企业盈利压力比较大。“现在鞋类出口市场竞争厉害,企业缺乏议价能力。生产成本提高,单价却没有提高。目前只能通过减员增效,降低内部管理费用来拉低成本。”

  据温州检验检疫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份,我市50强出口鞋类企业中,倒闭停产2家,减产22家,10家退出了前50强。前10强中,有6家减产。7月份温州出口鞋类生产企业912家,企业数量与去年7月份基本持平,但具体企业变化较大。同期比对,新增企业190家,停产、倒闭企业181家,企业变化率达33.36%,企业变化率比6月份又提高了2个百分点。

  温州出口鞋业有这样的优势:

  起步早,产业链和配套市场放眼全球都不输人

  鞋材及辅助材料均已形成规模产业

  大部分生产设备、模具生产已本土化

  “小企业在技改投入方面很难有大作为,温州出口鞋目前主要是借助温州完善的产业链,来降低竞争成本压力的。”林沨表示。

  温州鞋业起步较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有一批国有和集体鞋企。改革开放后,大批民营鞋企应运而生,由此带动了产业链发展,放眼全国乃至全球比较都不输人,目前,温州鞋业产业链和配套市场都具有独特优势。

  据了解,鞋材及辅助材料种类繁多,涉及3000多种。这些材料在温州均已形成规模产业,即使个别材料是进口或外地生产,但在温州均可找到代理商或经销商。我市鞋类大部分生产设备、模具生产已本土化,并且在温州已形成专业维修市场,随时可以采购各种生产设备、模具采购,一个电话就可找到专业维修人员。

  “成熟的产业链及配套市场可以节约采购成本、设备维护成本、人员培养成本,直接降低生产成本。温州就是凭借这种优势,在一定程度弥补了温州的一些劣势。”宋益国认为。

  行业洗牌加剧有多方面原因:

  温州的高用地成本和高生活成本影响了竞争力

  传统制鞋强国和内地制鞋类企业两面夹击

  靠侨贸起家的温州出口鞋类优势逐渐弱化

  “行业洗牌加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宋益国认为,内因是“温州的高用地成本和高生活成本,直接提高了生产成本,影响了温州制造的竞争力,导致部分订单转移”。据了解,现在我市一些大的鞋类生产企业纷纷在安徽、江西、四川等地开设分厂,转移订单。

  外在环境则是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和内地制鞋类企业逐渐成规模,加剧了行业的竞争,这些地方的成本优势日益凸显。以越南为例,虽然2012年全球经济不景气,但该国鞋类出口总额实现同比增长10.6%,达72.5亿美元。同时,越南还在积极促进鞋业生产的转型调整,建立稳定的原材料供应链,拓展出口市场,并将2013年出口额目标调高到80亿美元。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我市鞋企通过技术改造、自创品牌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但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较为缓慢,大部分出口产品的档次依然偏低,出口鞋类在全球高端出口市场中仍无法与传统制鞋强国相抗衡。制鞋企业处于两面夹击的困境中,出口遭遇瓶颈。

  “温州出口鞋类靠侨贸起家,但全球采购日益便利化,侨贸优势逐渐弱化,在发达国家的侨贸日益萎缩,仍然依靠侨贸的小微鞋企首当其冲受到冲击。”业内人士担心,未来几年,假如温州出口鞋类企业在转型升级上无大的飞跃,原先从广东等地转移来的产业仍难逃迁移的命运。业内直指广东就是前车之鉴,2007年广东鞋类出口总量占全国的58%,2011年已下降到37%。

  鞋业发展要走这样的转型路:

  鞋材的“绿色”生产保证出口鞋类的安全质量

  应用新工艺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来提升制造能力

  培育自主品牌,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高品牌附加值

  林沨认为,温州出口鞋主要是代工贴牌。现在外部市场不好,出口鞋单价难提升,人民币汇率又分薄了利润。制鞋企业应该大力提倡科技制鞋,应用新工艺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来提升制造能力,进一步压缩生产成本。“外部环境没法改变,就要从内部挖掘潜能,从改变自己做起,才能逐渐改变世界。我市的一些规模企业如巨一、金帝等就做得比较好。”

  从政策方面,宋益国认为,政府部门应该重新定位鞋业在未来温州产业结构中的位置,依据定位制定温州鞋业发展规划,确定扶持具体鞋种、扶持企业类别,出台具体扶持措施,引导行业转型升级。另外,还要支持产业链升级和发展。鞋材种类繁多,其中饰扣、拉链、鞋底、鞋带、装饰材料等上游企业均未形成规模,大多是作坊式加工,工艺质量和安全质量均有待提高。只有鞋材质量的提升才能保障温州鞋业的质量提升,只有鞋材的“绿色”生产,才能保证出口鞋类的安全质量。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对温州出口鞋业来说,转型升级面临的困难很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储备都是短板。前几年鞋企投资其他行业较普遍,近五年来,温州出口鞋类企业在设计开发、设备升级、新工艺研发等方面均无明显改善,影响了主业的进一步发展。“现在经济大环境一般,企业订单减少,本身已经是微利或亏本,不少企业对设备技改提升方面的资金投入更加保守。”

  不论市场如何变化, 业内人士表示,鞋业转型的方向应该是鼓励制鞋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培育自主品牌,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高品牌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转变营销观念和营销方式,努力扩大市场份额。(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合作媒体: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