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上海老品牌“回力”鞋的发展之路
【中国鞋网-品牌观察】编者按:无论是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还是新中国成立后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精神,打造了大白兔奶糖、永久自行车、中华牙膏等曾经为国人耳熟能详的品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的冲击和城市的转型,很多上海老品牌面临经营危机,有的不断突破寻求复兴,有的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我们试图追随历史的脚步,还原一个个上海老品牌的发展之路,以点亮城市的名片,唤起国民的记忆,更重要的,是为上海进一步的创新发展提供智慧和力量。
上世纪40年代南京路上的广告
说起“回力”鞋,上世纪8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甚至“80后”们,无人不知。回力是中国最早的时尚胶底鞋品牌。曾几何时,中国的校园、工厂和田间地头满是白色红边的“回力”鞋。从布鞋到“解放鞋”,再从“解放鞋”到“回力”鞋,那是中国青年穿鞋史上的两次飞跃。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回力鞋几乎就是运动休闲鞋类的唯一象征;相比解放鞋而言,它简洁鲜明的设计在那个同质化的时代显得卓尔不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拥有一双回力鞋在青少年中依然是相当牛的潮人标志。当然,回力鞋在那个年代也是价格不菲,一双鞋相当于当时普通工人半个多月的工资。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当时被称作“旅游鞋”的、们踏进中国,才打破“红白色”一统江湖的局面。
勇士诞生
1927年,杂货店伙计出身的江苏江阴人刘永康与人合资,在上海唐山路开设义昌橡皮物品制造厂(1929年改组为正泰橡皮物品制造厂),生产一款“八吉牌”胶鞋。1934年,正泰橡胶厂正式注册了中文“回力”和英文“Warrior”商标。“回力”是英文WARRIOR(勇士)的谐音,含寓“回天之力”。“回力”商标图案为壮男弯弓射日造型。该商标图案有两层含义:一是代表中国的后羿射日神话,喻指“能战胜困难的巨大力量”。二是代表了西方的“勇士精神”,这在饱受列强凌辱的当时是倍受中国青年推崇的。“回力”商标一经推出,就被当时的青年奉为时尚。上世纪40年代中叶,正泰橡胶厂率先派人赴美留学,员工们在美国完成了硕士学业,带着先进的制鞋技术和设计理念回国,极大提升了回力鞋厂实力,从而成为中国的第一品牌。
回力篮球鞋
中国体育事业见证者
作为中国运动球鞋的鼻祖,回力从开始就一随着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1948年,正泰橡胶厂推出新型弓形特制球鞋。正值“全运会”在江湾体育场举行,正泰橡胶厂精心设计并密切联络体育界、新闻界人士配合宣传。他们雇用飞机飞撒宣传单,同时在运动场内设置醒目的大型广告牌,藉以吸引观众,特别是青年学生,一时名声大振。从此,回力品牌就和中国的体育事业牢牢地联系在一起。
1948年全运会结束后,辽宁省篮球队十多人因该省解放战争已经开展,交通中断,难于返回。为了能求得经济上的支持,通过介绍,正泰橡胶厂同意收留这支队伍,遂成立了“回力篮球队”,成为上海篮坛上的一支劲旅,转战大陆及香港各地。回力篮球队的队员解放后均成为新中国篮球运动的骨干,有的队员担任了体校的教员,有的则成为国家或省、市篮球队的教练或领队。
1956年,回力专门为国家男子篮球队研发了“565”高帮篮球鞋,一经推出,立刻成为时尚的象征。此后,回力鞋就成为了中国几代篮球人的“御用”装备,伴随着中国运动员征战在世界赛场上。
1984年,中国女排的姑娘们穿着回力鞋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并夺得了冠军。回力的光芒,闪耀世界。
像买包子一样买回力
在那个“满大街都是蓝蚂蚁”的时代,中国老百姓穿的胶鞋不仅牌子不多,而且款式单一。绝大多数中国人穿的都是“解放鞋”。相比而言,回力鞋简洁鲜明的设计在那个同质化的时代显得卓尔不凡。著名作家王朔曾写道:“文革时社会秩序大乱,这款鞋和军帽一样是小流氓抢劫的主要目标。经常看到某帅哥穿着回力神气地出去了,回来光着脚,鞋让人扒了。”穿“回力”固然可以抖“俏”,但和戴军帽一样,危险系数也跟着陡增。但是高风险也意味着高收益。回力鞋在青少年眼中的价值可见一斑,其地位一点也不亚于今天的。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工厂最红火的时候,工厂门口排队买鞋的市民就像排队买包子一样。鞋刚下生产线,还热乎乎的呢,就已经被市民抢购一空了。回力鞋的风行也导致假回力鞋的畅销。毕竟正品回力价格要三十四块,而一双假回力鞋只卖十几块。于是一时间,中华大地上真假回力鞋遍地开花,假回力几乎达到了和正品回力同样的销量。
回力鞋
老品牌的新生
随着国外品牌的涌入,回力鞋的风光不再。1994年,回力不得不关掉第一家生产解放鞋的分厂。从那以后,每一两年关一家,直到2000年,旗下的7家分厂和1家研究所全部关门,8600名工人先后“下岗”。政府把“回力”品牌从破产企业中剥离了出来,新成立了上海回力鞋业有限公司,“回力”品牌这才得以延续。
新回力鞋厂在成立之初,业绩一度有不小的起色,但胶鞋行业全国共有1万多家企业相互竞争,在“东莞帮”、“温州帮”和“晋江帮”的猛烈攻势下,年迈的“回力”还是显得力不从心。于是,他们借鉴耐克和阿迪达斯“品牌运作”的模式,“抓两头,放中间”。虽然总部仍在上海,但“回力”鞋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上海制造”。公司到中原和西南地区去挑选质量最高、成本最低的制鞋厂,由其代工,公司则掌握品牌、技术和营销这3个附加值最高、最重要的环节。
2010年9月中旬,回力鞋业在老企业平凉路旧址开出了第一家旗舰店,并获得意外成功。时值中秋节和国庆节期间,店堂日日顾客盈门,节日期间每天下午还出现了顾客排长龙的奇观。开张第一个月营业额达167万元,创下了回力发展的历史记录。这也吸引了众多市场经营者的目光,一时间掀起一股加盟热潮,回力鞋业的终端专卖模式就此快速发展。如今的回力已开设专卖店上千家,其中时尚精品专卖已进入部分大城市一线商圈,与国际名牌同台迎客。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色彩斑斓的世博主题手绘鞋还进入国际信息发展网馆展示,赢得了中外游客的赞誉。(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