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市场 > 浙江鹿城区双屿鞋产业转型中寻求新生

浙江鹿城区双屿鞋产业转型中寻求新生

2014-03-04 14:20:46 来源:中国鞋网/温州日报瓯网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中国鞋网-国内动态】一条瓯浦路,见证了浙江省温州市区双屿鞋产业三十年的发展史。

  沿路的砖瓦民房,每走几步就是一家鞋厂。门口、墙上,密密麻麻挂满了各类鞋厂的招牌。即使是背街小巷,一有空地就挂个牌子,用铁皮撑起一片“车间”。民房虽小,却是一条生产线,女鞋、、童鞋,只要市面上能看到的款式,路边的小老板,就能找出相似的样品。

  这一景象,在不少“老温州”看来,像上世纪80年代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初期的缩影。走过20多年的风雨路,这样的家庭作坊。固然孵化出双屿“中国”的国字号招牌,却注定不能再回复“昨天的故事”。

  即便从瓯浦路走出去的鞋企,搬进了不远处的鹿城工业区及鞋都工业区,十多年发展壮大,眼下亦遭遇产业提升的瓶颈,一场机器换人、腾笼换鸟、空间换地、电商换市的转型升级之战,就此展开。

  双屿,这座浓缩了家庭作坊时代到电商时代的温州工业重镇,俨然成了温州鞋产业乃至民营经济成长的“历史博物馆”。如今,这座“博物馆”正借助全面推开的综合整治,在产业脱胎换骨中寻求新生。

  挣扎的作坊,夹缝中难生存

  2月26日下午,阳光照到瓯浦路,却照不进路边毛代爱的鞋厂。两年前,上一批小老板搬进工业区之后,他成了家庭作坊新的继任者。

  昏暗中,“光杆司令”毛代爱坐在办公桌前。隔一道墙,一字排开的制鞋机器正月里运转两三天就停工了。一来工人没有到位,二来没有客户下订单。

  1992年,从湖北老家来温州打工,毛代爱赶上了鞋产业发展的好时代。“那时候,一个款式能做两三年。”他说,现在一个款式只能做一个月,要是一批货发出去没有商家返单,就只能认亏,再到全国市场“淘”一些新样品。

  尽管拉货的三轮车变成了面包车,土生土长的企业主换成了四面八方而来的新居民,但“低、小、散”这一多年来为人诟病的产业形态,并未得到丝毫改变。

  双屿的“低小散”,从一组数据可见端倪:在3300多家工业企业中,规上企业占4.1%,以制鞋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占比高达95%以上,亩均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分别为鹿城区均值的45%、55%。源于这种产业结构,双屿外来人口高达27.3万人,初中及以下人口占外来人口总数的94.4%,并催生了8000多处出租房,无证照小工厂、小作坊达2700多家。

  没有设计,更谈不上研发。毛代爱承认,像这样的作坊式加工点,早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唯一的求生之道,就是凭借民房里一年几万元租金的“成本优势”,在全国各地寻求低端客户。

  毛代爱也曾动过标准厂房的念想,但那太遥远。如果要进驻小微园,亩产、税收指标以及高额的投资成本,都是拦路虎。他说,“古董式”的家庭作坊,淘汰是百分百的事。

  “减少低端生产力,正是此次双屿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头戏之一,”双屿街道经济科科长徐英豪说,破解产业“低小散”现状,双屿已下决心淘汰一批效益低、污染大、与城市功能定位不符的落后产能。对列入政府淘汰目录的落后产能、非法产能、超环评外设备产能、假冒伪劣产品等,坚决予以取缔。就在年初开始的“清零”百日攻坚行动中,双屿要对辖区内所有无证照作坊实行全面取缔。

  改造的企业,转型中求新生

  与作坊小老板为生计发愁不同,在鹿城工业区及鞋都工业区,企业家们考量的是如何在转型升级中求新求变。

  从作坊式工厂起家的浙江鞋业有限公司,在30年发展历程中攀登到了产业的上层。鼎盛时,其规模达到年产300多万双鞋、年产值超两亿元,连续三年销售收入和利税名列全省皮革行业前二十强。但受金融危机、国际市场低迷、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等因素影响,主营外贸出口的事达利,从2009年起走入低谷。

  企业员工从1015人降至510人,两亿多元的年产值升级为160亿元的年销售额,这是事达利给出的“强二”发展蓝图。企业在鞋都一期占地72亩的厂房,正分期进行“退二进三”,改造成总面积16.1万平方米的温州国际鞋城。

  事达利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雅悯,把这一国际鞋城定义为温州鞋业的盆、集散地,计划建成浙南最大的成品鞋批发市场,也是全球客商来温采购成品鞋一站式平台及温州鞋类电商孵化器。这一计划今年7月试营业的鞋城,在许多从事鞋贸多年的业内人士看来,像一条珠链,串联起温州优质鞋企与优质渠道商,承载着从“原产地”到“原销地”的期许。

  “主题鞋城在温州早就是千呼万唤,如今投资兴建,对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是大功一件。”市鞋革行业协会决策顾问团成员、东艺鞋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耀华认为,温州国际鞋城应分析温州及周边鞋城市场的优缺点,作好战略定位,充分运用市场杠杆作用,汇聚优势资源,优化鞋业格局。

  与此同时,在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鹿城工业园内,一场代号“A378”的有机更新项目,也正在酝酿之中。该项目将在1015亩的鹿城工业园内划出378亩,对50个单体建筑实施整体“退二进三”,打造成为集时尚、电商、研发、文化、休闲、购物、贸易为一体的创意产业园。“A378”计划今年4月份召开动员大会,旨在打造温州城市有机更新的又一大示范区。

  整治的双屿,突围中立标杆

  在双屿这座产业“博物馆”中,产业层次问题,是区域转型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基于这一产业现状,双屿对产业转型升级实行阶梯式“动刀”。

  就传统产业而言,在淘汰一批落后产能的同时,双屿将引导一部分有潜力的规下企业,通过整合提升引入小微创业园,鼓励和倒逼企业技术改造。目前,总计270亩的双屿鹿翔小微园一期及新温化小微园,预计年内建成。未来4年,双屿还将总计开发创建5个小微园,打造中小企业的孵化器和起飞点。

  立足现代产业集聚提升,双屿要实行“政、银、企、协、园”联动机制,未来几年,重点建设10个发展平台、10个重大项目、10家重点企业,加快中国鞋都产业集聚区的扩容升级。

  展望都市圈经济,双屿正借助一系列“强三优二”举措,拟采用“1+5”模式以点带面联动推进。“1”个交运轻工淘宝城,总面积二十万平方米,拟与义乌小商品市场签订合作协议,在商务接洽、物流等多个领域进行合作;“5”大平台,包括温州国际鞋城、温州电子信息城、鹿城电子产业园区、中国鞋都鞋革城及国家鞋类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推动制造业向“微笑曲线”两端转移,打造区域性的时尚发布、休闲文化、品质消费中心。

  种种举措,无不折射出双屿擦亮“中国鞋都”金招牌的政策考量——依托“中国鞋都”效应和现有产业相对集聚优势,把双屿打造成有机更新的新样板、中国鞋业的新高地、产业升级的新标杆、时尚产业的引领区。

  “这是历史赋予双屿的神圣使命,必须善作善成、抓好落实。”鹿城区委常委、双屿街道党工委书记邱向真坦言,双屿的产业发展历程,堪称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缩影,如何补上历史欠账、解决发展进程中的滞后问题,对鹿城区乃至温州全市而言,都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急于脱胎换骨的双屿,正扮演着的角色,前方等待的,或许是一个区域转型升级的“新温州模式”。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合作媒体: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