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靴制作 飞针走线“绘”就斑斓美靴
【中国鞋网-滚动快讯】鞋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人类历史长河中究竟是谁发明了鞋,现在仍无从查考。但历史上“制鞋”高人却层出不穷,如著名的“谢公屐”,就是大诗人、著名登山爱好者谢灵运发明的;高跟鞋是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发明的……也许是巧合,藏民族制鞋名人也大多是男子。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的拉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藏靴制作传承人旺堆就是一位“巧男”。经他手做的藏靴五彩斑斓,引人入胜,看上去件件是精美的艺术品,观之者买回家后都不忍心穿在脚上,而是把它束之高阁,作为装饰品,以赏心悦目。
五月的拉萨,阳光美美,芳草萋萋,蓝天衬白云,绿水荡清波,煞是美丽;最宜人的是,当内地已进入盛夏时,这里还是春光无限,景秀宜人,可谓是“风景这边独好”。
车出拉萨城,沿国道318线一路前行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尼木县。
“尼木”,藏语意为“麦穗”。毋庸多言,大家从字面上就可以猜到这里是富饶之地。尼木县可谓是人杰地灵,被藏传佛教宁玛派视为圣地的“托嘎”就位于此。这里是藏文创始人吞米·桑布扎的故里;这里有闻名于世的“尼木三绝”:尼木藏香、尼木藏纸、普松雕刻。因此,这里从来就不缺能工巧匠,这里的民众不仅擅长农耕,还擅长藏文书法,著名的尼字体书法就诞生于此;这里的民众还擅长印制经幡,这里的绝技绝活、能人实在是太多了。但今天我们要寻找的是拉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靴制作传承人:旺堆。
旺堆的家在尼木县塔荣镇雪拉村。塔荣镇是尼木县城所在地,“塔荣”,藏语意为“兴旺”。近水楼台先得月,背靠大树好乘凉,在党和政府关怀下,雪拉村已通上了水泥路。
沿着尼木河旁的麻尼公路前行9公里就到达尼木县城所在地塔荣镇,再往县城西北走一两公里便可达到雪拉村。
家族渊源 世代靴匠
闻知我们要来,旺堆一家早早地收拾好了屋子,静等我们的到来。
旺堆的家二层小楼,土木结构,典型的藏式建筑,房子加院子,约有三四百平米。
旺堆家人丁兴旺,三世同堂,家里有13口人之多。
一进门,热情的女主人就忙着张罗开来,忙给我们倒酥油茶。
“这是我的妻子,卓嘎。”旺堆边说,边向记者展示他的杰作,只见旺堆像变戏法一样拿出双双藏靴。
靴子双双漂亮,黑色的鞋腰,白色的底子,红绿相间的鞋面花朵艳艳,栩栩如生;双双做工考究,针脚细腻,可谓是巧夺天工,引人入胜,让人瞠目结舌。
记者很难想象一个男子,是怎么做出这些漂亮靴子的。因为在记者的印象中,缝纫、绣花向来是女人擅长。
见记者疑惑,旺堆给记者讲起了自家的制靴史。
旺堆告诉记者,他们家世代是藏靴制作匠人,到如今自己也不知道传了多少代了。
旺堆17岁就开始跟父亲旦增欧珠学习藏靴制作,至今已学了14年。
14年,对于人生而言,已是不短的时间;但旺堆坦言,自己也只是学了个皮毛而已。
据了解,历史上藏鞋制作派别林立,大师众多,西藏各地均不乏制鞋高手。一般来说,藏鞋大致分为三种,即“松巴鞋”、“嘎洛鞋”和“多札鞋”。“松巴鞋”以花纹美丽著称;“嘎洛鞋”美观、结实;“多札鞋”多产于昌都。
尼木县地处拉萨与日喀则交界处,两地的文化对其均影响。“松巴鞋”也一般分为“日喀则松巴”和“拉萨松巴”。因此,旺堆家的制靴技艺应属“松巴”一派,可谓是吸收了“日喀则松巴”和“拉萨松巴”的特长。
据了解,“松巴”鞋可根据用料的质地不同及工艺的繁简程度不同分几个等级,同时也可以分为男式、女式及童鞋等式样。其中较为高级的有“松巴梯呢玛”,做工精致考究,喜庆节日才拿出来穿用。无论何种等级,何种样式,大的结构基本相同,都是由牛皮、棉线、丝线、金线、毛线、氆氇、呢子、棉布等材料用手工一针一线缝制而成。
松巴鞋的鞋底是牛皮做的,用粗毛线密密缝订,厚达寸余。鞋帮色彩斑斓,分别用红、黄、绿、蓝等8种颜色的丝线绣花边和花瓣,鞋面绣银花朵,十分艳丽好看。鞋帮用黑氆氇呢做长腰,长腰与鞋面间,用红、绿毛呢相接,颜色相配得体,长腰上端靠腿肚部位,竖开一条约十公分长的口子,便于穿着和提携。这种鞋,实际是靴,非常适合在高寒地区穿。
针针考究 双双漂亮
旺堆告诉记者,藏靴藏语发音为“索巴拉姆”。其制作原料为“索姆热扎”,一种类似大麻的藏地特有植物。
旺堆告诉记者,“索姆热扎”浑身都是宝,其果实可以用来炼油,当然也可以和青稞、小麦、豌豆等粮食混杂做成食品。制作藏靴的原料是它的杆茎,每年秋收过后,农闲时家人就到附近的山上把“索姆热扎”砍回来浸在水中,数日后将其捞出晒干;洒干后,用木棍将其拍打成“棉花状”,然后抽出纺成线。
旺堆说,“索姆热扎”线多用来纳鞋底。用“索姆热扎”纳出来了的鞋底结实耐穿,且经水浸泡会越变越硬,变得更结实,深受农牧民欢迎。但纳鞋底却是件不容易的事,几厘米厚的鞋底需要用锥子一口口扎,扎一个穿一个,针针是力气活、针针是技术活;鞋底纳得密实、均匀才有卖相、才能卖个好价钱。旺堆手上老茧满满,伤痕累累,一看就知其所言不虚。
此外,牛皮也是鞋底的主要原料,有的纯用牛皮做鞋底,有的将牛皮钉在“索姆热扎”鞋底上,一般底高2厘米左右。为了让鞋底更柔软,有时制靴者也会在将毛毯等缝在鞋底间,以增加靴子的保暖性。
相比纳鞋底而言,做鞋腰、鞋面就是细活了,制靴技艺也大多体现于此。鞋面上一般要绣上许多精美的图案。一般以花朵为主,相对而言女式靴子花朵较多,男式靴子花朵少,也有一些男式靴子鞋面上不绣花朵,唯求素雅。
一般来说,缝纫、绣花应是女人做的活计。因为,我们一般把这样的活计称为“女工”或“女红”。但旺堆的“女工”却做得比女人还女人,令巧妇们心悦诚服。旺堆的妻子卓嘎就坦言:“他比我做得好,你看这针脚,又细又密又匀称,花朵鲜艳漂亮,就像真的一样。”
卓嘎所言不虚。在卓嘎说话的时候,旺堆已拿起针线“秀”了起来。只见他飞针走线,驾轻就熟,边与我们聊天,边绣花,一心二用,绝了,竟一点都不费事。
鞋底、鞋面、鞋腰做好后,就差上鞋底了。只见,旺堆拿出“索姆热扎”线,将鞋帮逐渐收口。旺堆说:“这是个经验活也是个技术活,收口太大,鞋腰将无法扣住,收口太小,做成的鞋子会挤脚。”
鞋底缝上,一双“雪拉藏靴”就算做好了。
旺堆告诉记者,藏靴一般不分左右脚。所以看起来,藏靴左右匀称,都很漂亮。
记者数了一下,旺堆做的“雪拉藏靴”共有6种款式,款款漂亮,让人爱不释手。旺堆说,“雪拉藏靴”还有很多款式,做好的卖出去了。至于“雪拉藏靴”到底有多少种款式,自己也不知道,只有父亲知道。
望得扶持 壮大发展
旺堆告诉记者,最贵的“雪拉藏鞋”卖980元一双,一般的也要卖200元。
为了扩大销路,旺堆的父亲旦增欧珠在拉萨开起了店子,专做销售。旺堆说,父亲偶尔也回来指导一二;或做指导,或传授其一些新的技艺。
旺堆说,“雪拉藏靴”销路很好,今年已和拉萨、山南的经销商签下了不少订单;订单不断,让自己顾不过来。
平时,做靴大多是旺堆一个人的活计。他告诉记者,父亲年纪大了,有时做起靴子来已经力不从心。妻子也只是偶尔做一下帮手,“绣花”、上底这样的“高级”活,她也帮不上忙;再说,经销商、顾客对靴子质量要求都很高,也不敢让妻子做。
旺堆说,做藏靴大多是利用农闲时间做,平时还得忙于种地,二者往往不能兼顾。
旺堆告诉记者,做藏靴一年能带来2万元左右的收入,收入还算可观。有了这些收入,可让家人衣食无忧。旺堆家是一个人口大家庭,家里13口人,由于家庭观念浓厚,一直没有分家。
旺堆有3个孩子,大的已经上小学,另外两个也快到了上学的年龄。“现在,小孩上学都是‘三包’,基本上不用花家里的钱。将来上大学就要花钱了,所以得趁着现在年轻多挣些钱,为将来做准备。”旺堆并不希望孩子们子承父业。他希望孩子好好读书,将来都上大学,谋个好差事。
相反,旺堆却希望村里年轻人多来跟自己学习技艺,好组建制靴合作社,扩大生产规模,带动大家致富,把“雪拉藏靴”做大做强。“做藏靴收入还不错,但很辛苦、很累,所以至今没人来学。”这让旺堆很是头疼苦恼,他说:“村里也有极少数人家在做藏靴,多是单打独斗。这样不行,得联合起来,大家一起干;一起干有量力,能挣更多的钱。”
旺堆说,自己现在已被确定为拉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藏靴制作传承人。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很重视,出台了很多优惠扶持政策,希望村里人能跟着自己干,把“雪拉藏靴”发扬光大。
记者观察:
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经营方式优势越来越明显,广受农牧民群众青睐。“雪拉藏靴”发展应该走这样的路子。这不仅有利于将“雪拉藏靴”制作技艺发扬光大,也能让更多的人通过制作“雪拉藏靴”富裕起来,好处多多,何乐而不为。(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合作媒体: )
- 上一篇:英废弃商店变售假黑市 LV批发价15英镑
- 下一篇:离职前起贪念 盗窃产品鞋被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