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市场 > 中国鞋网:2014年东莞鞋企“生存报告”

中国鞋网:2014年东莞鞋企“生存报告”

2014-12-29 15:00:46 来源:中国鞋网/南方都市报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中国鞋网-国内动态】作为东莞第六大传统支柱产业的制鞋业,今年经历残酷挑战。很多扛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却没扛过2014年。鞋厂关停、老板跑路的消息陆续传来。不论是材料供应商还是工厂,都表现得小心谨慎。为保证资金链安全,他们改变了过去长期的生意习惯,一切现金操作,先收钱再出货;或是关掉工厂转做贸易公司,将订单外发。然而,随着东南亚等其他国家制造业的崛起和成熟,分食国际订单已对东莞制形成巨大冲击。

  2008年的金融危机好像一场急病,来得快去得快;而今年的形势犹如慢性病,下猛药也没用。“大部分鞋厂要么就是保本,要么就是亏钱”——— 有鞋企高管如是说。悲观气氛中,整个行业都在寻找出路。

  形势逼人

  “鞋厂在东莞生存的寿命是个未知数,普通的来料加工基本已经没有生存空间。今年大部分鞋厂要么就是保本,要么就是亏钱。”

  位于厚街的宝鼎鞋厂,开厂已经有13个年头了。这个冬天,从表面看起来也没有什么不同,从厂区到办公室,所有员工各就各位,生产正常有序,看上去风平浪静。但宝鼎的副总经理王仁国说,从2008年开始至今,东莞鞋业形势一直在走下坡路。今年,东莞的鞋业遭遇的更是“血的挑战”。

  人工、社保要求提高 一个厂年增开支两三百万

  “工厂就是夹心饼,工人工资涨,社会福利待遇一直有要求,客人订单价钱在下降。今年开年以来,工人工资又上涨了200元,平均工资去到3200元。”王仁国拿起计算器计算:今年每个月工资支出比去年增加了16万元,社保支出多了三四万元,两项加起来工厂每个月的负担多了20多万,一年多了两三百万的负担。

  自2009年开始,宝鼎鞋厂每年过完年回来就要涨工资,不然招不到人。今年东莞对工厂购买社保的要求也提高了。去年政府要求企业给员工购买社保,参保人数要达到50%的员工人数,今年是要求要给75%的员工购买社保,社保基数也提高了100多元。今年员工的社保提高到每个月598元,其中工厂负担部分大概是400元。即便如此,很多工人还不愿意买社保。工人们反映,回老家以后,社保转不回去。看病就诊要到指定的医院,转诊报账比例又不一样。企业要掏钱给工人买社保,还要逐个去做工作。至于工厂相应的硬件设施,环保、劳保、员工体检等等,以前政府部门只是抽查个别企业,今年是全面检查。

  订单一再减少 一双鞋利润几毛美元

  国外客户对环保的要求不断提高,现在客户都要求出货前要看测试报告。2002年之前,只要做出来像只鞋子,全部“出出出”。今年以来,就是一个线头,哪怕是胶水线,都有客户发图片要求整改。

  工厂生存环境越来越严苛。本来各项支出成本都在增加,又遭遇今年大市不妙,订单不仅减少,客户还不断压单价,平均从原来基础上再降0.5美元。而一双鞋的利润本来就薄得不能再薄,也就几毛美元。鞋厂还有传统的淡旺季,比如三、四、八、九月,这四个月的淡季要其他月份做的单去填。“在这样的内外夹击之下,鞋厂在东莞生存的寿命是个未知数,普通的来料加工基本已经没有生存空间。今年大部分鞋厂要么就是保本,要么就是亏钱。”王仁国说。

  纷纷关停

  “真正蓄意跑路的老板会有,但不多。能坚持谁不想坚持?能不倒闭谁想跑路?明年,很多企业仍然要在生死之间挣扎。”

  实际上,仅10月份一个月,东莞就已有数十家较大鞋厂传出关停消息。其中,在厚街办厂14年的兴鸿鞋厂较为知名。与工人们所控诉的台湾老板周仲铭是蓄意跑路不同,有同行的知情人士表示,周仲铭在业内信誉良好,也向村里表示有意向继续做,工厂方面也一直都有订单,原来的厂房可以容纳两三千人,后来员工流动大,余下700多人。刚好厂房到期,周仲铭曾向村里提出寻找合适的厂房,搬到小一点的厂房,以减少成本支出。此时资金链管控出了问题,客户欠他的货款没到,他又欠供应商货款、工人工资未发。最终鞋厂停工,周仲铭滞留台湾不归,事件被移交给公安立案,这也让许多业内人士感到惋惜。

  而在此前不久,厚街赤岭有间鞋厂,老板离厂去找人合作,还没来得及赶回来,工厂已经“被停工”。据厚街监察部门介绍,由于资金周转不灵,老板存在欠薪的事实,工人到法院起诉,导致法院查封而停业,这类倒闭情况并不在少数。官方认为,这跟恶意欠薪跑路还是有区别的。但关于鞋厂的坏消息不断传出。12月20日,台资鞋厂东莞市普威鞋业有限公司被传倒闭,这家经营了22年的台资鞋厂出现停工。南都记者从劳动监察部门获悉,普威鞋业今年订单下滑明显,为了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公司高层决定将该厂合并到普威旗下在莞的另一间工厂鼎力鞋厂。两间鞋厂距离并不远,但有些工人对公司信心不足,误以为工厂要倒闭了,有些工人则提出要辞职回家过年,并要求工厂补偿一个月工资,于是出现了停工停产的情况。目前,部分工人已经转移到鼎力鞋厂继续生产,老板也没有跑路。

  “真正蓄意跑路的老板会有,但不多。”在东莞做了20年皮料的商人王永培也表示惋惜:“能坚持谁不想坚持?能不倒闭谁想跑路?你想想,一跑路,面子、名气、家庭什么都丢了。”基于在行业已经有二三十年的经验和市场敏感,王永培预测,年关逼近,很多工厂可能就要“上路”了。“不是我乌鸦嘴,我估计明年倒闭的企业还会更多,失业率会更高。明年,很多企业仍然要在生死之间挣扎。”

  “我估计年前几十家鞋厂是要倒闭的。”对于接下来的形势,王仁国同样悲观:每年年底是一个很头痛的时期,工人这个时候流失了就不会回来了;年底材料厂商货款催得紧,货款又没到的话,工厂资金周转就会不灵,而明年开年二、三、四月又是淡季,怎么熬过去?在这样的多重压力夹击之下,有些工厂老板干脆不做了。

  谈及宝鼎鞋厂现状,王仁国说,他们一个月工资支出就要200多万,最惨的一个月做了4万多双,而一双鞋就只有3-5个点的利润,一个月要做18万-20万双才能保本。“我们的目标就是持平,今年能持平就不错了。”

  外发订单

  “今年厚街皮料、鞋材等材料凸显贸易化转型趋势。仅河田路口至河阳大厦沿线,贸易公司达3 0 0 0家以上。”

  “鞋博士”王勇均留意到,今年东莞的鞋厂少了,但贸易公司多了起来。“因为工厂还有订单,但是生产成本高企,又招不到人,只能把工厂收了,做贸易接单然后把订单外发。由于东莞制鞋市场成熟度高,企业更愿意把采购和研发留在东莞,像厚街河田皮料街一带,今年多了很多贸易公司,这些贸易公司接单后,基本都是外发的。”

  皮料商肖海波认为,今年厚街皮料、鞋材等材料市场凸显贸易化转型趋势。仅河田路口至河阳大厦沿线,贸易公司达3000家以上。客户喜欢来厚街贸易公司看样品,然后下单,再由外地工厂生产。

  大厂变小厂成为趋势

  关掉工厂转做接单,工厂转型为贸易公司,在王永培看来,有实力的人,有敏感性的人早在3年前就这样做了。而收缩规模、搬迁转移,大厂变小厂,也是今年以来的一股大趋势。除了一部分倒闭的台资厂,多数有实力的台资厂搬迁到东南亚等其他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地方;留在本土的工厂则收缩生产线,许多鞋厂从原来几千甚至几万人的工厂,逐年收缩到几百人的规模。

  东莞市鞋材行业协会会长方沛基认为,厚街鞋材贸易市场已经高度成熟并形成品牌效应,全球的客户都会跑来厚街采购;但这些材料多数不在厚街生产,厚街承担更多的是接单和采购的功能,这已经是近年来形成的新趋势。

  鞋材市场采购功能凸显

  方沛基指出,工厂虽然转移走了,订单也转移了,但他们却不是向一个地方转移,而是分散在许多地方.那么这样一来,其他地方就很难形成大规模的材料专业市场,因此,原本就具备基础优势的厚街鞋材专业市场的采购功能和集聚功能便进一步凸显出来。

  不过,刘劲对此持保留态度。他说,很多企业关了工厂转做接单贸易,往外发订单,今年有这种趋势出现,但还是要回归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你外发的订单质量是没有保障的,所以说这样的路能走多远就不知道了。

  现金操作

  按照今年的形势,拿1000万做皮料生意,估计一年赚不到20万,放银行还有50多万的利息。谁还愿意做实业呢?

  一提到今年的形势,皮料商人王永培就一筹莫展,嘴里反复念叨:苦。做实业真苦。他说,去年卖一尺皮料赚1.5元,今年卖一尺要亏3元,1000万进来的货,卖出去才700万元。“没办法,不亏本卖根本卖不出去,现在企业手头都没钱。”

  不敢给客户赊账 因企业倒闭风险提升

  从今年5月份开始,王永培就意识到,今年要死掉一大批做鞋子、做皮包的。“银行贷款更难了,招工更难了,订单少了,企业经营的成本不断提升,所以我也没信心了,不敢给客户赊账,全部改现金,要不宁可不做。我怕他们倒闭啊。”他甚至举例说:“我卖100万的皮料给客户,赚他5万元,如果我赊账给他,万一他跑路,我自己要亏95万元,那我不是死翘翘?你说我怎么敢冒这个风险?”

  按照王永培的说法,他往年卖1000万的皮料,做500万现金,然后可以有500万的赊账给工厂。“今年以来,我估计企业倒闭的风险提升,所以改为做900万现金、100万赊账,这样来控制自己的风险。”

  王永培所在的厚街鸿运皮料市场,有皮料商上千户。据他所知,今年做不下去的,或者干脆跑路的估计超过100家,赚钱的不到10%,其他都是持平或者亏损。作为鸿运最早的一批商户,他说,原来鸿运鞋城很多工厂店,今年形势差,有些企业连工厂店都关了。现在继续在经营的工厂店估计连一成都不到了。鸿运经营方主动降租20%,与商户共度时艰。

  “开一个普通的皮料铺,起码要三五百万,所以,皮料商一般都是有一定家底的人。”王永培说,按照今年的形势,如果拿出1000万做皮料生意,估计一年赚不到20万,如果放银行还有50多万的利息。这样的话,谁还愿意做实业呢?

  供应商收缩 工厂尽量接现金单

  与王永培一样,在厚街经营了18年皮料生意的温州人肖海波,今年也全部改成了现金生意。“工厂打钱过来,我们发货过去。全部用现金来做,健康稳定。但也存在瓶颈,没有杠杆,发展比较慢,有一块钱只能做一块钱生意;如果有一定的杠杆,一块钱可以做几块钱的生意,控制好杠杆,发展的速度会非常快。”在肖海波看来,中国的工厂破产没有很好的机制,作为供应商完全要靠工厂的信用和自律。所以,在没有任何保障的情况下,供应商没办法只有做现金才敢做,不是现金宁可不做。他从两三年前开始收缩,到今年,客户从原来四五十个工厂收缩到四五个工厂。

  只认现金的不仅仅是材料供应商,工厂接单也显得谨慎,尽量接现金单。专注鞋业20余年,曾在多家中大型台资、港资等鞋企担任过生产技术总监等职位的“鞋博士”王勇均介绍,在他运营的微信公众号“鞋博士”平台上,每天有很多工厂希望通过他找到订单,但大家都想做现金,不想通过贸易公司,因为通过贸易公司不是做现金,有一个资金周转期,企业都不敢接单。

  “今年以来,在惠州出现的大量鞋业工厂倒闭,主要是鞋厂被国外的贸易商坑了。”肖海波分析,由于惠州很多鞋厂从国外贸易公司接单,都是二三手订单,也就是原来大贸易公司的业务员自己出来做,实力都比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容易出问题。一出问题,工厂的货款收不到,资金链断裂,只能倒闭。在东莞也有同样的情况,由于订单不足,工厂只要有单就会接来做,所以也难免遇到这类坑爹的贸易商。

  “今年以来,我对客户的要求也明显提高,只做现金的订单,没有现金订单,宁可不做,客户欠款对工厂风险太大。”东莞本土的鞋厂老板刘劲,已经做了20多年鞋业,身为行业内的领军人物,他对鞋业趋势的洞察力常常为同行赞叹。但现在他的预测同样沮丧:“不仅是明年,未来3到5年,经济形势都不会太好。”

  分食崛起

  两年前,他的客户全部在国内,在东南亚国家还没有一个客户;两年后,在他每年约一个亿的皮料销量当中,已经有近50%供应到东南亚。

  据“鞋博士”王勇均分析,订单转移到东南亚,已直接冲击中国鞋企的生存,东莞鞋业很难独善其身。他注意到今年一个独特的现象:越南、柬埔寨、印尼等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制鞋订单都在大幅增长,只有中国的订单是同比下滑的。

  皮料供应:1亿皮料近半供应东南亚

  肖海波在厚街河田经营皮料生意已经18年。两年前,他的客户全部在国内,在东南亚国家还没有一个客户;两年后,在他每年约一个亿的皮料销量当中,已经有近50%供应到东南亚。“在东南亚的这些鞋厂当中,从东莞搬过去的大概占八成,越南、印尼、柬埔寨等本地的鞋厂大概占两成。”

  他说,由于这些地方每一个县城的人口都是很分散的,所以鞋厂规模都不大,基本都是几百人规模;而从东莞搬过去的厂都是两三千人的规模,因此通常都要在不同的地方设好几个分厂。也有人建议他去越南做皮料市场,“但我觉得条件可能还不太成熟,工厂太过分散,配套等方面还不够成熟,专业市场目前比较难做起来。”

  物流成本:寄越南35元 寄温州20元

  前两年,越南那边工厂少,物流成本也高,肖海波寄一个样品过去,快递费很贵,要200元;今年,寄一个样品过去只需要35元,寄到温州则要20元。因此,可以看出越南的物流成本已经跟国内差不多了。“这说明现在那边的工厂已经多很多了,快递量大,物流的成本自然降下来;另一方面,工厂去那边成本低,更有利于创业。”

  “东南亚的越南等国家基本上是零关税,而中国多了关税,工厂接单少了关税优惠的优势。”在东莞本土鞋厂老板刘劲看来,东莞制鞋目前主要还是做外销多,这块主要还是受东南亚等新市场的冲击。

  劳力成本:东莞越来越高 鞋企空间收窄

  “目前,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工人工资是1500元左右,相当于中国10年前的水平。未来做鞋子的趋势,生产部分应该是往这些地方转移。”宝鼎鞋厂的王仁国分析,在政策、材料、资讯以及配套等各方面,东莞是最成熟的,但由于劳工成本越来越高,鞋厂在东莞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将来,做高端鞋、自主品牌、顶级鞋的这类鞋厂可能生存空间比较大。现在来料加工的鞋厂拼的是工人管理、客户的实力。“未来三五年能够存活下来的,那就是很厉害的鞋厂。”

  约3年前,为了解决劳动力成本的问题,宝鼎把部分部件发给监狱代工,比如做链、缝珠、绣内里。如今,东莞不少鞋厂都有在走这个途径,最少有50%以上的工厂,都在不同的区域由监狱承包去做这个手工的工作。大的工厂,像华坚、兴昂更早就开始这样做了。

  企业信心:明年不乐观 后年也许会好

  王仁国预计,明年更艰难,订单量将继续减少,更多地分到越南、印尼、墨西哥等,总量就这么大,而且客人单价不加,在东莞生产的成本越来越高,鞋厂的生产空间会越来越小。除了此前比较大的鞋厂玖鑫、兴鸿的倒闭,在最近几天,宝鼎周边又有两间较大鞋厂关停,“已经搬迁到越南”。

  “明年不乐观,后年也许会不错。”肖海波相对乐观一些。他说,前两天的新闻显示,今年美国经济非常好,达到5%的增长,美国经济好起来,明年会带动欧洲好起来,后年大环境就会好起来。现在是黎明之前的凌晨5点钟,明年撑下去,后年就天亮了。

  鞋企转型

  “工厂店的成本比较低,基本上有条件的企业都在做,尽管不知道能不能做成功,但企业确实是很积极地在进行调整。”

  实际上,就在早两年,宝鼎还打算在四川达州扩厂,2011年在那边拿下一块地,打算建厂,但是发现劳动力短缺不仅仅是东莞的问题,内地同样缺工。于是果断决定转型,从建工厂改为建商业综合体,这个项目便是正在建设的四川达州奥特莱斯商业综合体。

  投资转向:斥巨资搞第三产业

  工厂生产方面也在调整。王仁国说,“我们现在接的单,也在往品质比较高、难度比较高、别人做不了的鞋子这方面去努力,从而延长工厂的生命力。”走“少量多款”的路线,工厂规模也会缩小,留下的更多的将是精益化生产的作坊。

  鸿运鞋城也在加速转型的步伐,提到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皮料买卖,鸿运董事长卓木雄直截了当,“没利润、风险大,今年干脆不做”。为了平衡风险,不久前,他斥巨资搞起综合广场,更多地投资到第三产业领域。

  于去年11月份正式开业的鸿运3号外贸城,经营形势不佳。卓木雄又再投入亿元开发四期项目。他认为,虽然今年市场萧条,但危机也是机遇。厚街的鞋材专业市场发展已有高集聚效应,因此要舍得投入。

  电商冲击:各档次通杀 鞋企措手不及

  另外,原来很多东莞鞋企认为电商对高档鞋的冲击会比较小,今年看来电商已经是大势所趋,基本上对低中高档次通杀,很多国际的大品牌都在天猫有店,这也让很多鞋企感到措手不及。所以今年很多鞋企也开始尝试在做电商了。像琪胜等鞋厂的电商模式还处在前期阶段,线上线下的产品和定价基本一致。产品分开定价,还需要一段时间摸索。

  “电商的力量不可忽视。”肖海波也认为,现在中国的电商这么发达,东莞制造占电商商品非常庞大的量,连马云都要到东莞投资,如果东莞的制鞋能够好好利用电商,直接去推内销,对工厂是非常有利的。

  直接通路:从工厂直通到消费者

  未来可期的是,建立工厂到消费者之间的直接通路。企业都在不断求变、尝试,像厚街琪胜的工厂店,已经做了三四年,目前来看已经形成一定影响力。工厂店模式有它的好处,可塑性比较大,但培养期比较长,要引进一批消费者并建立对品牌的忠诚度,还是需要比较漫长的时间。今年以来,像琪胜一样做工厂店的企业越来越多。刘劲发现,“工厂店成本较低,有条件的企业都在做,企业确实是很积极地调整。”

  做强做小

  刘劲也认为,未来的东莞鞋企应该是不求大,而求精。大的企业很大,小的企业很小,中间型的企业存活空间比较小。

  琪胜是最早转型切入内销市场的鞋企,除了工厂店,两年前他们还开始探索私人定制。不过,琪胜方面称,主要是考虑不断增加品牌的附加值,给消费者一种新的体验,实际真正产生的效益并不大。

  私人定制:生产和定做是两个概念

  刘劲说,今年私人定制的苗头也开始在同行中出现,但技术和人才比较缺乏,毕竟,生产和定做是两个概念。东莞工厂规模生产比较多,个人定制比较少。肖海波也认为,东莞做手工私人定制鞋不是强项。私人定制的手工鞋要有老师傅沉淀,东莞一直都是做贴牌,没有这个基础。“不过,东莞一向做女鞋很强,在全国没有哪个地方做得过东莞,所以做女鞋的高端精品,这个方向是对的。”卓木雄注意到,东莞制鞋留下来的企业,基本在往高端精品方面转型,大家都在烧钱,确实是有实力的企业在推动往这个方向在走,但是资金不够雄厚,很难做得起来。

  未来方向:不求大求精的高端

  东莞制鞋业,已经形成共识,那就是东莞制鞋的优势是材料配套、客户群成熟、贸易公司集聚。走过艰难时期,将来留下的会是研发、采购、高端精品生产,会出现越来越多小手工作坊,就像意大利的鞋子生产都是高端精品,作坊式生产,三四十人即可。

  去年,经济学家林毅夫出席在厚街举办的世界鞋业发展论坛时就曾指出,未来东莞制鞋留下的将是精益化生产的高端精品。如今,林毅夫的预言,正在被东莞的制鞋企业践行。刘劲也认为,未来的东莞鞋企应该是不求大,而求精。大的企业很大,小的企业很小,中间型的企业存活空间比较小。因为大的企业有品牌影响力,虽然成本高,但利润附加值也高;而小企业有操作的灵活性,也是一个接地气的优势。

  扶持政策:扶起有实力但缺资金的企业

  刘劲说,他们前几天跟百丽等国内品牌商的老板碰头,现在大家聊的已经不是如何发展,而是如何活下去的问题。当地政府也到企业做过调研和沟通,希望能找到对策帮扶。此前,厚街的制鞋行业就曾提出要打造“厚街制鞋之都”的想法。但尴尬的是,真正内销的企业不多,拿得出手的东西也不多。卓木雄提出,希望政府方面能够出台扶持政策,比如能否减免哪些税费、银行贷款给予支持、放宽贷款门槛等等。这样,也许能够扶持起一批有实力但是缺乏资金的企业,帮助他们往高端精品鞋制造转型。

  未来的东莞鞋企应该是不求大,而求精。大的企业很大,小的企业很小,中间型的企业存活空间比较小。因为大的企业有品牌影响力,虽然成本高,但利润附加值也高;而小企业有操作的灵活性,也是一个接地气的优势。———东莞本土鞋厂老板刘劲(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合作媒体:)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