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市场 > 中国鞋网:莆田制鞋产业发力“奔跑”

中国鞋网:莆田制鞋产业发力“奔跑”

2015-04-07 09:14:28 来源:中国鞋网/东南网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中国鞋网-国内动态】莆田的制鞋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到目前已“行走”30多年。前几年,由于越南、老挝等低劳动力成本国家的竞争,以代工生产为主要业态的莆田制鞋产业屡现疲态。让人意外的是,从2014年开始,莆田制鞋产业却突然“奔跑”起来。当年,不仅鞋产量同比增长了15.3%,出口总额也实现了同比增长14.9%。今年2月,虽然逢春节长假,但莆田鞋产量仍达2925.86万双,同比增长高达41.4%。

  一个内有成本上涨压力、外有竞争加剧压力的传统产业,为何能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中实现逆势“奔跑”?连日来,记者走访多家制鞋企业和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后发现,广东地区转移而来的订单启动了这次“奔跑”,而莆田制鞋行业质量好、配套全、研发强的特点和智能化改造的发展思路,为持续“奔跑”奠定了基础。

  抓住机会,承接订单转移

  近日,莆田鑫龙有限公司各条生产线上的工人们十分忙碌,他们正在为PUMA等品牌运动鞋的订单加紧生产。作为莆田鞋企的第一方阵成员,鑫龙2014年生产鞋子约800万双,因为订单充足,其纳税额从2013年的2084万元大增至2014年的5641万元。

  纳税额大增的不止鑫龙一家。据税务部门统计,莆田全市从事代工的鞋企中,纳税额超3000万元的从2013年的7家增加到2014年的10家,超5000万元的企业从2家增加到6家,为NIKE品牌代工的老牌鞋企协丰鞋业纳税额则突破亿元大关。“纳税额增长的背后,是订单和产值的逆势增长。”莆田市鞋业协会秘书长王德春说。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莆田229家规模以上制鞋企业实现产值515.88亿元,同比增长13.9%。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广东东莞等地产业转型后,一大部分制鞋订单向莆田转移,而本地鞋企抓住了这次难得的机会。

  “能抓住机会,主要得益于高质量标准和逐步完善的产业配套。”莆田市经信委经济运行科科长龚峰分析说,莆田制鞋业从起步之初就吸收了台湾工厂严格的质量标准,制鞋工艺水平在行业内名列前茅,刚刚被评为国家级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此外,本地鞋面、鞋底加工等产业配套比较充足,仅鞋面加工企业就有1000多家,所以接到订单后能迅速组织生产,让客户放心地把订单下在莆田。

  “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说,只有坚持办厂、稳健经营,才能获得机遇。”怡丰鞋业董事长姚金海介绍说,自己的企业已创办20年,虽然前几年形势紧张,却并未盲目转行,“去年为欧美市场代工生产鞋子600多万双,同比增长超20%。今年从订单来看,起码还能增长10%以上”。

  在突如其来的机遇面前,鞋业协会等行业平台也发挥了作用。据了解,去年一家企业接到10万双鞋的订单后,由于意外原因导致无法按时生产完毕,如果想交货时间不违约,最后一批8000双鞋只能空运,而运价是海运的20倍之多。“企业到协会求助,我们发布信息后,几十家企业愿意帮助生产,最后选定一家合作,提前完成任务。”王德春说,以前各企业间交流少,今后要大力推动产业链纵向联合与企业间横向协作。

  练好内功,稳住高端市场

  郭氏鞋业的党员技术攻关室内,40多位研发设计人员正忙着画图纸、选材料、做样品。一面大墙壁上,展示着已经完成的100多款新鞋样品,“这是我们帮助意大利品牌FILA研发设计的新款,有了设计能力,订单肯定能巩固。”公司董事长赵庆宗说。

  郭氏鞋业与FILA品牌合作虽然只有6年,却连续4年获得“优秀供应商”荣誉,所接订单量也从最初的200万双增长到400多万双。为承接更多订单,郭氏鞋业去年把生产线增加到6条。赵庆宗说,虽然东南亚等国拥有低人工成本优势,但工人经验不足、工艺水平不高,所以高端品牌不会马上将订单转移过去,“在这个空档期,我们要加快提升研发设计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像郭氏鞋业一样代工生产高端品牌鞋,是莆田制鞋行业的一大特点。“很多企业都在建立自己的研发队伍,如能开发出品牌商满意的款型,不仅订单有了保障,而且利润也会增加一倍。”龚峰介绍说。

  NIKE、PUMA、KAPPA、FILA、SKECHERS……如今,莆田已成为世界高端运动品牌的代工生产地。据统计,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制鞋共产鞋3.53亿双,同比增长15.2%,而利润主要来自于为这些高端品牌代工。王德春认为,要想持续“奔跑”,必须保住高端运动品牌代工份额,除了加强研发设计,仍要巩固好质量优势、打响质量品牌。为此,市鞋业协会已引进全球知名的必维国际检验集团,用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来提升莆田制鞋业在国际上的质量口碑。

  此外,有的企业已从运动鞋向更高端的功能鞋转型。为美国户外运动第一品牌KEEN代工的新路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去年产值实现了翻倍增长。公司总经理郑新华介绍说,7年前刚开始为KEEN代工时,接到的只有两款凉鞋的订单,经过几年的积累、提升,公司已能生产KEEN品牌的所有产品,并成为该品牌的核心供应商之一。眼下,新路又计划投入数百万元新增两条固特异工作鞋生产线,进军更为高端的功能鞋生产领域,“第一条线的设备正在调试。”郑新华说。

  机器换人,谋划产业升级

  在大步快跑的过程中,莆田鞋企没有忘记抬头看路。王德春认为,广东制鞋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期,也就只有几年时间,随着本地用工成本的不断上涨,订单随时可能转移走。与此同时,招工难问题仍然困扰着鞋企,根据市统计局对69家制鞋企业的问卷调查,有72.5%的企业反映当前招工难。

  对这一难题,“机器换人”成为政府、协会和企业共同的答案。王德春介绍说,制鞋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现在工人工资每年在以15%-20%的幅度上涨,加上招工难,倒逼着企业投资购买机器代替人工。王德春说,现在有20多家企业在使用机器了,“机器换人”将成为行业趋势。

  郭氏鞋业董事长赵庆宗介绍,去年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引进了20多台电脑针车,今年计划增加到50台,“一台针车相当于过去的三四人,有的工序能顶6人。”赵庆宗说,FILA公司的总裁来考察过“机器换人”,对使用电脑针车十分满意,还要求研发人员改进工艺,多开发适合电脑针车的鞋型,支持代工企业转型升级。

  另一家鞋业龙头企业双驰股份也已从智能化改造中尝到了甜头。在生产车间中,基层管理人员手持智能终端,可随时查看每道工序的进度情况,迅速调配一线工人到需要的工序中。这个信息化项目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去年11月还获得了省级“两化融合”专项资金奖励。

  “我们还没有引进机器,但等到有了充足资金的时候,一定把机器买回来。”怡丰鞋业董事长姚金海的话,传递了不少鞋企老总的心声。(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合作媒体: )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