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鞋大战,运动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中国鞋网-要闻分析】伴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发展,大部分国内外品牌都对可穿戴式智能产品市场虎视眈眈,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可穿戴式智能产品层出不穷,连内衣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都不甘示弱,于2014年推出了安装有心率监测模块的内衣Incredible。
智能设备的顺应而生,让运动也变得更加智能,国际运动大牌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蓝海,最早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adidas Micropacer便已加入智能元素,虽说只是简单地在鞋舌上搭载了一个计步器,但这在三十多年前,已经是一个非常超前的先锋概念。
2006年,Nike和Apple联合发布了Nike+ iPod智能穿戴设备。就运动鞋来说,穿着者可以通过在鞋款中底的凹槽内塞入Nike+智能芯片,在第一时间掌握自己的运动状态。而其智能球鞋更可以与iPhone相连接,通过无线传输,获取弹跳高度、移动速度和对抗强度的数据,使运动得到量化。
作为Nike的老对手,adidas也不甘示弱,miCoach应运而生,它通过数据监测收集,并将数据注入其服务性网站,可为每位训练者定制出最符合自身需求的训练计划。无论何时何地,整个训练过程中,这套装备将根据预设目标和实时身体状态进行语音指导,相当于拥有了一位24小时无休,随时提供训练服务的专业教练。
不仅是国际品牌,国内运动品牌也开始纷纷布局智能运动领域,想要从中分的一杯羹。2015年3月16日,公司正式公布了与(小米生态链企业、小米手环缔造者)华米科技的战略合作,率先推出烈骏和赤兔两款不同价位的智能跑鞋。可以说借着小米的东风,李宁一举奠定了国内智能跑鞋领域的领先地位。
2016年3月2日,在其天猫官方旗舰店推出10km专业速度型跑鞋——代号G10,首发价格与李宁智能跑鞋“烈骏”一样是399元。
作为专业运动领域的新贵,贵人鸟在这场智能战役中,并没有刻意强调智能概念,反而在产品性能上大做文章,给消费者清晰的传达出一种“在专业跑鞋里我是智能的,在智能跑鞋中我是很专业的”心理暗示。可谓是一次成功的营销案例。
看得出,这是贵人鸟品牌回归运动后首次研发成功的一双定位于中长距离且倾向于速度型的10KM专业跑鞋。在产品研发层面的突破,完全可以满足专业跑者各方面的日常需求,包括其推出的G-2HT阶梯缓震及一体式悬挂等十大核心功能科技均受到不少跑者界人士的一致认可,几大专业跑步类测评平台也纷纷推荐了该款产品,认可了其高性比。
不可否认,贵人鸟打响的另类智能战役,对后面将要发布智能产品的品牌来说已形成了一道无形壁垒。其对于智能运动设备的见解引人深思。对于运动品牌自身而言,究竟是应该将产品的专业性放在首位还是一味跟风炒作智能概念,的确值得讨论。
与国际运动品牌相比,为消费者提供专业的运动产品,科技研发的创新,应是国内运动品牌首先需要观其内而实现突破之处.,在智能风潮盛行的当下,一味跟风,强行进入智能运动领域,甚至不惜以调低商品价格的“价格战”进入智能市场,着实令人扼腕“偏离正轨”。对消费者或跑者而言,一双跑鞋最重要的仍是其实穿性和专业功能保障,毕竟没有消费者愿意购买一款连基本跑步需求都无法满足的”智能跑鞋“。
智能概念在目前这个阶段,仍是娱乐为主,科技创新并非首位。仔细观察身边使用智能运动设备的用户不难看出,它的优势在于它的趣味性与互动性,能随时监测自己的运动状态和运动数据,并且与好友分享,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人们运动的热情。但并未能对健身活动真正产生有价值的影响,更无法满足用户除分享外的实际需求,造成用户黏性不大,在用户中沦为“玩具”。
随着分享的热情日益减少,此类产品的用户也在逐渐流失。而对于运动强度较大的用户而言,此类产品的数据准确性并无法满足这群高端用户的需求。且目前国内智能运动设备在功能方面千篇一律,并无特别突破或创新之处,长久来看,对用户的吸引力恐怕只在一时。这就注定了智能运动设备在当下还无法真正进入主流市场,它还需要时间的累积和技术的完善。
作为消费者和用户,当然也十分期待运动与科技的碰撞,可以切实为我们带来好处,如果无法拿出与Nike一样的态度,花10年时间,真正融合数字化、电子工程及机械工程等尖端技术的深度研究成果去研发一款智能跑鞋,那还奢谈什么“智能运动”呢。(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