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动品牌现状:寒冬之后正开始新一轮洗牌
【-行业新闻】自1990年至今,国内先后出现大量运动品牌。据统计,运动行业顶峰时品牌数量曾超过4000家,品牌影响力和规模参差不齐。经过2008年前后的资本市场上市热潮,逐步树立包括、李宁、361°、特步、匹克等几大运动品牌的领先地位。部分缺乏品牌竞争力及终端掌控能力的中小品牌逐步淡出市场。
2008年奥运会前后,本土品牌(安踏、、匹克、361°、特步)登陆资本市场,品牌影响力达到顶峰。由于运动品渗透率快速提升,需求动力日趋下降,行业供需状况失衡,我国的运动用品市场从2012年开始步入寒冬,大范围关闭门店、去库存成为行业常态,安踏、李宁、等本土品牌都出现门店数量大幅萎缩和业绩下滑的经营困境。
2011-2012年成为运动品牌新一轮洗牌的分水岭。在此之前,国内运动用品市场主要分为高端和中低端两个部分,高端市场由、牢牢占据,以高品质、高价位为典型特征;本土运动品牌占领中低端市场,深耕二三线乃至更小的城市,走大众化、低价位的路线。到了2012年前后,国内运动行业品牌进入调整期,为部分国际品牌的发展提供了突破口。NewBalance、Skechers、Asics等国际品牌凭借功能性和更时尚个性化的产品,迅速征服了一二线的年轻消费群体。
对我国运动服装市场的判断
中高端市场中,NewBalance、Asics、Skechers等品牌近年表现突出,Nike、Adidas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渠道扩张是它们增长的重要引擎,Nike、Adidas等通过大量开设工厂店清理库存的方式进入三四线城市。
大众市场中,安踏超越李宁成为本土运动第一品牌。近两年,李宁、、特步、361°、中国动向等品牌的市场份额持续收缩。安踏通过签约孔令辉、投放央视广告实现品牌的大规模曝光,花费千万建成国内首个高科技运动科学实验室加速产品研发,与CBA、NBA、奥委会等机构合作促进品牌升级,率先完成从品牌批发到品牌零售的转型。
消费者的运动生活方式随消费升级发生显著变化,并向成熟体育市场迈进。典型特征是,对功能性为主的专业运动产品的需求逐步增加,更加注重产品品质,以及不同场景的个性化需求。这激发了本土品牌进行产品创新。过去各大运动品牌主打休闲化路线,差异并不明显,品牌同质化是成熟运动用品面临的主要挑战。
观点:
1.消费者逐步养成健身习惯,运动装备的需求持续增长;
2.消费品公司要把控好两个关键点:供应链和渠道;
3.当运动市场进入消费升级阶段,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品牌定位精确、品牌属性鲜明、能够表达生活态度、与多种消费场景相匹配的运动服饰;
4.无品牌个性的产品已经进入瓶颈期。市场定位明确、产品差异化显著、更加垂直细分、更具场景化的品牌将有机会在这场品牌大战中胜出。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鞋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