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st竟并非adidas一家独有?
【-行业动态】adidas的boost技术已经火遍了大街小巷,然而这项技术并非adidas专享,另一著名的运动品牌也拥有类似boost的技术,两家公司也因为这项技术对铺公堂。

adidas和Puma的渊源颇深,两家公司的创始人是两兄弟,最开始两人一起经营一家公司,后来分道扬镳,弟弟创立了adidas,哥哥创立了Puma。
两家运动品牌发展到今天,可以算得上是世界范围内极具影响力的品牌了。生意场上没有那么多的手足情深,利益问题还是会争锋相对。
adidas的Boost技术已经越来越被追捧和熟知,adidas也将其运用到了各类球鞋中。Boost似乎已经成为了卖座的标签,一旦贴上Boost技术,球鞋就会变得好评如潮。

但是,拥有类似于Boost技术的公司并非adidas一家,Puma也拥有相似的缓震技术,名为NRGY。adidas还曾将Puma告上了法庭。

最先,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了一种新型材料,名为发泡微球(Infinergy)。通过将普通TPU材料进行发泡处理,使每个大小在5mm左右的TPU颗粒像爆米花一样膨胀到原来的10倍大小,因此拥有了更弹,更轻盈,缓冲力更强的特点,坊间称之为踩屎感。
Puma最先发现了这项技术,并尝试将其运用到跑鞋当中。然而adidas后来居上,在2011年与巴斯夫签订了独占的专利合作协议,并成功推出了Boost技术。
研发到一半的Puma只能选择与全世界最大的私营化工企业美国亨斯曼合作,开发出了由发泡热塑性聚氨酯(E-TPU)构成的中底材料,并于2014年推出了NRGY缓震科技。

伴随着adidas的败诉,Puma也越来越多的将NRGY技术运用到更多的鞋款当中。Chow在今日去Puma逛了一圈,试了试Puma的"boost"技术,虽然没有踩屎感,但是也十分Q弹,价格相对adidas boost的跑鞋更低一些。单凭这高度相似的外观和略低的售价,也难怪adidas会起诉puma了。
最终adidas败诉,材料的研发和品牌本身的关系大,供应商占了更主导的地位,这也让adidas吸取了教训,开始注重自主研发的能力,让竞争对手难以轻易的模仿。
而对于puma来说,胜诉之后,品牌可以没有顾虑的发行"boost"产品,加上puma近年来在宣传推广方面的大动作,相信猎豹的标志将会越来越的出现在街头。另一方面,与adidas产生竞争,或许对消费者来说会是一件好事。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