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有大事业 深漂侏儒症修鞋匠日修20双鞋 月入5千
05月08日讯,5 月,罗湖区解放路阳光正暖,偶有微风拂过。树荫下的汪苏明正低头专注地为一双橙色高跟鞋钉上新的鞋钉,他将高跟鞋底朝天套在支架上,左手将鞋钉对准鞋跟,右手挥动铁锤," 哐哐 " 几声闷响后,一颗崭新的鞋钉便精准地嵌入到鞋跟里了。女顾客满意地接过修好的鞋子穿上,付钱后道一句多谢,汪苏明则回之以微笑。汪苏明是浙江衢州人,2009 年来到深圳罗湖区成为一名修鞋匠,至今已经在深工作 8 年,他靠着精湛的手艺和乐观的精神赢得了附近居民的尊重与赞美。汪苏明的另一个身份是,身高只有 1 米 3 的侏儒症患者。

" 为什么要把我生成这样,让别人嘲笑我?" 汪苏明在年少时曾不止一次质问过自己的母亲。而母亲每次都只能默默流眼泪。汪苏明的侏儒症是先天性的,在他出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他的父亲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采取了漠视儿子的方式来逃避现实。还是孩子的汪苏明曾亲耳听到父亲对家中的客人说,不要告诉外人自己有一个这样的儿子。汪苏明 6 岁那一年,母亲又生了一个身体健康的女孩。汪父开始把注意力都放在妹妹身上,汪苏明受到了 " 冷落 ",内心变得自卑又敏感。但好在妈妈并未放弃过汪苏明。在汪苏明的印象中,母亲每次有好吃的好玩的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他,在其他孩子都被家长要求做家务的时候,他的母亲也从未让他干过任何活儿。汪苏明常常觉得 " 母亲爱我这个残疾的儿子要超过健全的妹妹。"汪苏明小时候与普通孩子身高上的差异并不大。但进入青春期后,同学们都开始长个头,他的身高却固定在 1 米 3 了。身材上的差异,让汪苏明在学校受到了很多同学的嘲笑和排挤,他那时候常常抱怨:" 为什么老天爷这么不公平?" 情绪失控到极端的时候,汪苏明甚至想一死了之,但想起母亲对自己的好,他实在不忍心再伤了母亲的心。
转眼间自卑的少年汪苏明初中毕业,他选择辍学打工,在家乡的拉链厂干着每个月 1000 多元的手工活,一干就是几年。2009 年年初,一位在浙江义乌做生意的朋友开了辆豪车回家,并在闲谈中告诉汪苏明他 3 个月能挣 40 万。这深深地刺激了汪苏明," 我当时就想自己在家干一辈子都没法赚那么多,我一定要去外面闯闯。"说走就走,彼时 25 岁的汪苏明选中了同样年轻的深圳,他觉得充满活力的深圳能让自己这样的人施展拳脚。汪母和汪父都很不理解汪苏明的选择,也试图阻止,但汪苏明很坚持。最后汪母妥协了,她不想让儿子以后留下遗憾,便说服汪父一起凑了 4000 元钱给汪苏明,让他 " 就当去旅游了 "。有技术没有学历,凭借着一身孤勇和对深圳改革之城的美好向往,汪苏明在 2009 年的春天,乘着火车来到了深圳。到站之前,透过车窗汪苏明看到了深圳的地标之一——地王大厦,立刻就被它震撼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高的楼啊,当时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在这附近工作。" 汪苏明回忆起当年刚来深圳的心情语气仍有些激动。然而人生地不熟的汪苏明很快碰壁了,他发现地王大厦周围根本没人愿意雇佣他。汪苏明很快意识到,想在深圳活下去,自己必须有一门手艺。经过考察,汪苏明将目光瞄准了修鞋,他认为修鞋是自己能很快学会并赚钱的一门活计。

正当汪苏明思考如何学技术的时候,常年在罗湖火车站拉货的师傅刘宏给了汪苏明帮助。刘宏与汪苏明偶然结识,并对汪苏明深表同情与支持,他给初来乍到的汪苏明介绍了 10 元一晚的旅馆住宿,还骑自行车带着汪苏明到处找修鞋师父。后来终于找到一位修鞋师父,汪苏明给 " 师父 " 买了牛奶等礼物,学了 3 天后," 师父 " 委婉地表示要拜师还需要交 1000 元学费,汪苏明只得离开重新找师父。 功夫不负有心人,汪苏明到底还是拜师成功了,他的新师父吴先生是一位双腿残疾的修鞋匠,只能靠着一个小板凳用双手支撑自己行走。或许是出于同为残疾人的同理心,吴先生不收汪苏明任何学费,并将自己的修鞋技术倾囊相授。2 个月不到,汪苏明就出师了。结束学习那天,汪苏明还特意给恩师吴先生买了一条烟并请他吃了一顿饭。吴先生吃了饭只收下了两包烟,剩下的换成钱又还给了汪苏明。带着对恩师的感激之情,汪苏明也开始了自己的修鞋之路。

2009 年 6 月 6 日,汪苏明在罗湖区宝安南路摆了一个修鞋摊位,忐忑不安地等待首位顾客的光临。一位女孩带着凉鞋光顾了他的修鞋摊,汪苏明既紧张又兴奋,修好凉鞋后,汪苏明还执意不收女孩的钱。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来纪念一下开业的日子。这一天汪苏明共获得收入 17 元,晚上坐在床上数着一张一张的零钱时,汪苏明乐开了花,他觉得未来充满了希望。不过,刚开始因技术不熟练,汪苏明的生意并不好。一个月后,汪苏明在好心人的建议下转换了阵地,将摊位换到了罗湖区解放路附近一处地方。这里人流量大,修鞋需求也多,汪苏明的生意也越做越好。随着手艺的不断精进,汪苏明渐渐得到很多好评,增强了自信心,他也逐渐开始摆脱自卑变得开朗。在修鞋之余,汪苏明常常能够迅速与顾客们聊到一起,对每一个老客户也都热情地打招呼。在顾客徐女士看来,汪苏明不仅手艺好,人还很善良。" 平时鞋子有一点小问题补个胶水都不收钱,所以我们都很喜欢找他修鞋子。" 徐小姐说。但真正改变汪苏明的其实是一句话。汪苏明告诉记者,2009 年 7 月的某一天他看到书上有这么一句话:" 你就是独一无二的。" 那一瞬间他整个人如醍醐灌顶,突然就对很多事情释然了。" 哪怕我长成这样,也是唯一的,正是这些缺陷才让我奋发图强,如果我是健全的,说不定会因骄傲狂妄而一事无成。" 汪苏明说。自此,汪苏明开始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与父亲达成了更深层的和解。汪苏明坦言,自己想通后,开始理解父亲了,认为父亲的 " 冷落 " 其实也帮助自己更加独立。汪苏明的转变,汪父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16 年底春节回家,汪父拉着汪苏明的手郑重地对他说:" 儿子,我对不起你,以前对你的关心太少了。" 汪苏明望着苍老的父亲,泪水几乎夺眶而出。

汪苏明的乐观开朗也渗透到工作中,并用这种积极的态度影响着周围的客人。有一次,一位女顾客的小孩当着汪苏明的面问:" 妈妈,这个叔叔为什么长得这么奇怪?" 女顾客立刻制止孩子,要跟汪苏明道歉。但汪苏明却摆摆手笑着对小男孩说:" 叔叔长不高是因为叔叔小时候吃多了零食,你要想长高高变帅气,就要多吃饭菜多吃肉,少吃零食。" 小男孩听完后非常认真地告诉他妈妈:" 我以后会好好吃饭的 "。一番对话下来,那位年轻的妈妈非常感动,连连向汪苏明道谢。" 因为我已经完全接受自己了,所以我可以拿自己的短处去委婉地给别人带来好的影响,这很有意义。" 汪苏明说。 没活干的时候,汪苏明会休息一下,抬头看看远处的天空和高楼。顺着汪苏明的视线看过去,记者发现地王大厦绿色的身影跃然于眼底。身旁的汪苏明笑了笑说:" 我这也算是实现了在地王大厦下工作的誓言。"汪苏明现在有空还常常会去看望自己的恩师,还有刘宏等帮助过他的好朋友们。

去年,汪苏明也免费收了一个流浪的残疾人做徒弟,教他修鞋,成功帮助这名流浪汉自食其力。这让汪苏明感受到 " 自己的手艺是有价值的 "。今年 33 岁的汪苏明在努力工作之余,也在思考着未来如何把修鞋事业做大,如何帮助更多残疾人学到一门谋生的技术。不过近期,汪苏明想先实现一个小梦想——攒钱把家人接来深圳玩一趟。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