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第五份沽空报告,急发公告
浑水认为,安踏体育将生产成本从自身转移到了该供应商身上,财务状况难以信赖。报告中,浑水将焦点放在了安踏体育的运营利润表现上。
今天(7月22日)安踏发布公告,强烈否认浑水报告中的指控,认为有关指控并不准确及具误导性。
浑水表示:
“目前为止,我们关注的重点是安踏的运营利润率,运营利润率高企则证明了安踏暗中控制着分销商,并将成本转嫁给他们。然而,在第五部分,我们关注的是安踏看似最大的所谓“第三方”供应商,它也是一个被秘密控制的对手方。
我们认为,安踏将生产成本从生产实体转移到供应商的身上。这家供应商由我们在第一部分中提到的代理“彭清其”所拥有。彭先生是安踏的资深员工。这再一次证明,安踏的财务状况并不可靠。”
安踏股价受此报告的影响不大,周一港股体育用品板块逆市上涨,截至发稿,安踏体育亦涨超1.87%,股价接近历史新高。
激进并购战略埋雷
安踏在短时间内遭遇多家机构多次沽空的猛烈指控,与其近年来大举并购、快速扩张的多品牌战略,数次演绎“蛇吞象”的激进措施不无关系。
2007年7月10日,安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获得183倍超额认购,募资超35亿港元,市值迅速飙至200亿港元,成为全球第五大体育品牌。
2007年~2012年以安踏为代表的晋江鞋企迎来上市潮,资本盛宴让整个行业进入激进状态。
安踏率先宣布2011年专卖店要突破10000家,营收要“冲击百亿”。、匹克、361°、喜得龙等迅速跟进“万店计划”。晋江鞋企相互攀比,疯狂扩张。

作为此次沽空风波焦点之一的FILA,就是安踏2009年第一次跨国收购的成果,接盘时FILA亏损5000万元。经过安踏的运营和推广,2018年FILA对安踏的营收占比近30%,增速超过80%,已经成为安踏新的利润奶牛和增长引擎。
FILA并购成功后,安踏又相继收购了KingKow(小笑牛)、Kolon Sport(可隆)等国际高端品牌,构筑全球品牌矩阵。
2018年12月7日,以安踏体育为首的财团以46亿欧元的价格(约合356亿元人民币)正式发出收购要约,欲收购芬兰高端体育用品巨头Amer Sports(亚玛芬)全部股份的消息,在资本市场炸开了锅,堪称中国体育用品史上最大的跨国收购案。
汇丰证券曾发布研究报告称,安踏若要获得亚玛芬的实际控制权,不但将耗尽其约85亿元的现金储备,还需要对外融资约100亿元人民币,这笔钱相当于安踏至少4年的净利润,可谓一场豪赌。
业内人士分析,以中国企业的品牌运营能力,在30年内做出一个始祖鸟或威尔逊的可能性几乎为0。在正面战场上,的优势在中短期很难撼动;而通过收购Amer Sports,则可以在细分市场上迅速占领高点,形成差异化竞争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