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鞋平台相继整顿 炒鞋热迎来末日风暴
【-消费市场】显然,圈外人的无端哂笑与不解,终是没能打击到鞋市资本的异化与扭曲。从潮流饰品逐渐演变成金融工具,这是我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属于一双球鞋的变异。
有传言称“上个月买几双AJ5冰蓝,这个月就能在北京全款买房”;“95后靠炒鞋一夜暴富”等外人眼里无稽之谈,几经发酵,成为无数狂热者期待亲身着续写的神话。
数据下的病态性炒鞋是最可怕的。6月A股上证指数涨幅2.7%,而6月潮鞋涨价榜十款鞋涨幅均在25%以上,让股市望尘莫及。8月19日,在成交量前100的球鞋中,26个热门款的成交金额已达到4.5亿元,超过同日新三板9431家公司的成交量。
然而,神话终究只是神话。颇为讽刺的是,一系列炒作手段并没有催生出多少暴富者,反倒将不少交易平台送上整顿之路。
此前,球鞋交易平台“毒”APP在发布说明称:“球鞋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近日,球鞋交易平台“nice”也在发布公告称,将全面整顿炒卖行为。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凡事有因必有果,在利益诱因下,结局通常是残忍的。如同曾经频繁整顿的小红书,炒鞋平台正日渐暴露生存危机。
平台与玩家的贪念冲突
头部炒鞋平台中,将鞋圈打造成迷你股市,却声誉幻灭的“第一人”当属nice。对于闪购活动,大多圈外人在隔岸观火,但透过原价为4.9元的钥匙扣在平台上一度卖出了上千元的百倍溢价的案例,依然要感叹一句“不疯魔,不成活”。
而当Nice被频繁投诉只能充值不能提现,涉嫌非法集资;违规扣除保证金,侵害卖家的正常权利;纵容卖家哄抬价格增加GMV和收入,后以“鞋穿不炒”的由头关闭相关商品,导致高价买家无法出货时,平台与玩家双方矛盾便初现端倪。
9月26号,nice针对满减活动提出进一步整顿炒鞋公告,并禁封部分账号的举动,在一时间引起满城风雨。
从引领鞋圈狂欢到整顿道歉,可以悲哀地发现,曾经的痴迷者们似乎没有这么好骗了。最直观地体现在网友对整顿措施的看法上:nice这番操作就是在“贼喊捉贼”、“带头割韭菜”、“阴谋论”。
外界恶评如潮,纵然nice自比窦娥,已是百口莫辩。显然,鞋市监管匮弱,平台搜刮行为严重似乎成为不争的事实。随意将球鞋证券化,鞋市金融化,这不仅在挑战法律的的威严,更是在突破入局者的心理底线。
另一方面,正所谓:“鞋市有风险,入局需谨慎”。鞋迷玩家蜂拥而上,输赢却是泾渭两分明。暴富的梦想没有实现,反倒血本无归的例子比比皆是。
一位参与闪购狂欢的网友表示,人心不足蛇吞象,身边朋友大多都成了韭菜被割了。操盘手在群里喊冲,900进场,半夜组织冲火焰到1500自己抛了,群也散了。我脑子一热自己也冲了两件clot,冷静下来赶紧抛了,亏了杯奶茶钱,据说有人一夜亏了30万,意图轻生。这简直堪比赌博。
轻生,痴狂,谩骂,触犯法律……炒鞋也许本身就是一门悬线生意。玩家有贪念,平台更是有,在利益热潮中迎风而上,双方自然针锋相对。回顾这场负面缠身的闪购活动,无数玩家造就的狂欢里,即使nice想通过整顿来明哲保身,其有意无意的推波助澜也注定是一个抹不掉的黑点。
如今,双方苦不堪言,这是一场鞋圈大逃亡,是炒鞋跌落神坛的现实缩影。值得注意的是,炒鞋的火经久不息,倒下一次闪购,谁敢保证不会有千千万万次“闪购”平地而起,反观nice的处境,又何尝不是其他平台的放大版。
核心竞争力的遗失
“在国内倒鞋堪比贩毒,圈子里的人一遇到鞋,恨不得化身福尔摩斯,生怕遇到假货。”一位炒鞋爱好者如是说。
假货横行,以假乱真一直是炒鞋圈最大的痛点。《中国新闻周刊》曾曝光部分假鞋产业链不仅仿制鞋子的技术出神入化,连鞋盒,购买清单与发票都一应俱全,有的交易平台甚至在售卖正品鞋盒。
倾塌趋势向下,市场漏洞越来越大,这促使二手鞋交易平台抓住鞋市的“心脏”,通过严谨的真假鉴定和查验服务提供正品保障,将球鞋鉴定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然而,不同于其他电商平台,二手鞋交易平台的特殊竞争点逃不开浮动波折,正品鉴定始终存在未知的变量与风险。一名资深球鞋鉴定师表示:“很多平台的球鞋鉴定师每天要鉴定几百双球鞋,每双球鞋鉴定时间仅有几分钟,加之国内的造鞋技术精熟,出现一些错误在所难免。”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在某种层面上,鉴定师的小失误是平台公信力在承担后果。2018年,RC官方确认“毒”上出现两双莆田款。随后“毒”发表声明承认商品类目管理存在问题。这场假货风波让其作为头部平台,辛苦搭建的品牌公信力一夜之间惨遭重创。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个电商平台,核心竞争力并不应该局限于这一点,毕竟正品鉴定有太多不可控因素。
鞋迷对假货的讳莫如深确实为二手鞋交易平台崛起创造了最佳的时机,但可惜的是,平台自身所重视的,仍旧只是“正品鉴定”所带来的消费潜力,一味地将坚定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去致力构建一个健康的平台生态体系。
有个鲜明的趋势对比,一方面是被假货消耗的公信力,而另一方面却是售后与服务的风评下滑。9月9日,有卖家向黑猫投诉平台反映:Nice以球鞋瑕疵扣除保证金,侵害卖家的正常权利,而平台扣除保证金却不是赔付给买家的。
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8月14日“毒”投诉量达7477件,Nice投诉量达2027件,投诉内容主要为不发货、不退货、售假及售后客服不回应问题。艾媒咨询调查显示,从零售电商的消费评级情况来看,“毒”回复时效性评分为0,平台评级为“不建议下单”渠道。
于是,我们所看到的是,鉴定不稳,服务欠费,交易平台本该有的核心竞争力似乎一文不值。因此,无法想象等韭菜枯萎,潮水退却,作为电商平台的它们又该何去何从。
“鲶鱼”带来的挑战
往往是一阵热潮改变一个行业。国内的二手鞋交易平台在当下的发展境遇可以说是既幸运又不幸。幸运的是,站在风口上,红利招手即来;不幸的是,谁都不知道这阵风何时会戛然而止,落地后是生是死。
纵观国内的几大交易平台,可以明确地说,其本身成熟性与喧闹的市场氛围匹配度并不高。反观国外,二手鞋交易平台也是炙手可热,Stadium Goods、Grailed、StockX、GOAT陆续诞生。对于炒鞋人士而言,除了国内的“毒”与“nice”,还有一个平台不得不提,即Stock X。
StockX在美国上线后的成长速度绝非一般平台可比,它在美国市场上仅用一年多的时间整体估值已经突破了十亿美元,公开的交易数额一年大概在五千万美元左右。
艾媒咨询给出过具体数据:截至2019年7月15日,Stock X平台上共有51964件可交易商品,是包括毒APP、nice在内的三大头部球鞋二手交易平台中商品数量最丰富的平台。
诚然,这并不能直接证明StockX力压群雄,毕竟单就鞋类商品来说,数量最多的是nice平台,有17877件,其次是毒APP,有17252件,Stock X的鞋类商品数量则最少。但值得国内平台关注的一点是,在Stock X每年的巨额交易中,其中15%的用户来自中国。
此外,从经营模式上来讲,StockX纯数据型的股票运营模式未必有国内平台普遍的数据+社交形式占优势,尤其是在倒鞋这样一个更加注重交流分享的圈子。但不可否认的是,纯数据的直观性与判断性,的确有助于提高交易成功率。
很明显,国内外头部平台的对标,无论是从数据上还是经营模式上,都没有证据直接断言孰胜孰负。
而另一方面,我们却不得不承认,在球鞋文化里,类似hip-pop、电子音乐、街头运动、NBA等潮流形势,国外天然自带成熟性。这让国外交易平台衍生于自身文化环境,在用户认知上自然略胜一筹。
从高中开始热衷买鞋的小郑表示:目前惯用的都是一些国外交易网站,没什么原因,就是觉得国外网站比较靠谱。
事实上,国外交易平台真的靠谱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诸如Stock X等平台也曾曝出假货风波。鞋圈假货泛滥,国外也没法成为一片“世外桃源”。
颇为现实的是,在多重压力下,炒鞋大军或理智或痴狂,为了纯净的交易环境,每一个人都在期待着有更多的大平台加入中国的球鞋市场,也愿意接受新的优质平台。届时,国内头部平台的红利会被逐渐瓜分。
当然,这对他们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生存挑战,但换个角度思考,或许不失为一个机遇,毕竟国内交易平台始终未能发挥出积极的电商价值,“鲶鱼”游来,生死存亡,会激流勇进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