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风险警示发布,平台准备好了吗?
【-要闻分析】“国内球鞋转卖出现‘炒鞋热’,‘炒鞋’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各义务机构应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此类风险。”近日,央行上海分行发布《警惕“炒鞋”热潮防范金融风险》的金融简报。
《简报》点出了整治“炒鞋”乱象不可忽视的关注点:“炒鞋”平台。指出,毒、Nice、斗牛等国内十余个“炒鞋”平台,呈现出参与者数量多、交易量大、价格波动剧烈等特征。“炒鞋”行业背后可能存在的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经济金融违法问题值得警惕。
最近几个月里,球鞋二级市场的炒作现象异军突起。其实,在球鞋收藏领域,用户之间的交易并不鲜见,限量产品也常常成为商家炒货的对象,但让交易迅速向全社会普及,从小众变为大众,显著提高市场热度的头号“推手”,非平台类App莫属。
在这些App出现前,球鞋的二手交易市场是典型的“爱好者市场”,有行情,但波动不大,圈子之外的散户和大资本很少入场。然而,“炒鞋”App的登场,及大肆的广告宣传,让市场迅速膨胀,出现了显著的投机趋势。这些抱着投机而非消费动机入场的“炒家”,让球鞋的市场价格迅速被推高,达到了远超使用及收藏价值的水准。
在亢奋的投机者眼里,热炒背后藏着巨大的暴富机遇;但在理性的投资者和监管层看来,更多是难以预测的可怕风险。对于这种典型的泡沫现象,倘若放手不管,“炒鞋”市场很可能会在哪天,因为“黑天鹅”事件而轰然崩盘。届时,不仅投机者要“吃不了兜着走”,许多普通的球鞋买家,也会蒙受沉重的损失。
然而,就像开赌场的人不会在意个别赌客的输赢、总能稳赚不赔一般,作为交易平台的“炒鞋”App,不会因为市场的波动蒙受损失。相反,在没有外部制约的情况下,市场炒作越猛烈,作为中间服务商的“炒鞋”App越能获利。换句话说,“炒鞋”App既扮演了让市场迅速膨胀的原动力,也在炒作升级的过程中推波助澜。因此,他们很难有动机对市场进行规范和整顿,承担起帮助交易者规避风险的社会责任。
而且,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升级,平台大规模涌现的背景下,球鞋、盲盒之类的收藏品交易市场与正规的金融市场,差异正在变得越来越小,许多收藏品交易市场都出现了“金融化”的趋势。
因此,监管层必须及时转变思路,不能再将这些市场看作民间的“小打小闹”。我们可喜地看到,央行上海分行此次及时发布了风险警示,其他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及时行动起来,对其严肃看待,通过对平台的引导和约束抑制泡沫。
同时,也要看到,不论收藏品交易市场多么旺盛,和金融市场多么相似,两者之间还是有决定性的差异的。真金白银、股票期权的价值虽也会受到炒作影响,但归根结底是受到整个金融货币体系和法治大厦的支撑的。而球鞋、盲盒之类的消费品,市场价格完全由交易者的心理预期决定,且太容易受到一两家厂商的掌控。
这意味着一旦市场被投机、炒作的心态绑架,混乱失序是迟早的事情。已经有年轻人投入大量积蓄,抱着“暴富梦”在球鞋交易市场上大肆活动,最后血本无归的案例发生。有鉴于此,除了监管层面,仍要提醒个体充分认识到风险,谨慎入场,避免悲剧发生。
- 上一篇:“炒鞋炒裙”,该降降温了
- 下一篇:运动鞋的鞋跟为什么越来越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