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观念转变 假洋品牌的好日子快到头了
【-消费市场】上周,美国在法院里再次输给了中国乔丹。
因为这个判决,网友又吵了起来。
力挺乔丹的人,对乔丹体育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和鞭挞。
支持乔丹体育的人,也反驳得理直气壮。
一般来说,中国人站队中国企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合情合理。
但是,不是所有中国企业,都值得支持。
以乔丹体育为例。
它与乔丹的恩怨情仇,并不复杂。
1984年,福建省晋江县陈埭溪边日用品二厂成立,它是乔丹体育的前身。
1998年,乔丹完成第二次NBA三连冠,被称为“篮球之神”。
2000年,在乔丹已经名噪天下之时,乔丹体育成立了。同时,乔丹体育还有意利用乔丹做宣传,放着乔丹的集锦,贴着乔丹的海报。
结果在2012年,在乔丹体育计划IPO之际,乔丹一纸诉状将其告上法庭。在随后近8年的拉锯战中,双方你来我往,乔丹体育占据了绝对上风。
但乔丹体育赢下官司的过程,令很多人啼笑皆非。
例如对方拿出“证据”,想证明乔丹体育的品牌logo就是乔丹的经典轮廓。
在这几乎不可辨驳的“证据”面前,乔丹体育辩解称:那不是篮球,是乒乓球拍....
至于乔丹这名字,乔丹体育的律师在庭审中表示,品牌之所以取名乔丹,本意为“南方之草木”。
总之,乔丹体育的意思是:我是妥妥的“民族品牌”,从名称到logo,和乔丹本人没半毛钱关系。
话说得好听,但要知道,除了乔丹,乔丹两个儿字的名字“马库斯·乔丹”和“杰弗里·乔丹”,也都被乔丹体育注册成了商标,吃定乔丹一家子的意图可谓昭然若揭(好在俩儿子球技一般,并不出名)。
所以,乔丹体育有没有碰瓷乔丹,有点常识的人都能立刻得出答案。
所以说,乔丹体育虽然在法律上赢了,但在道义上并不值得支持。
更可怕的是,在中国,类似乔丹体育的品牌多如牛毛,它们们以假乱真,蹭着流量,欺骗着消费者。
它们有个统一的名字:假洋品牌。
从小到大,你被多少假洋品牌骗过?
假装洋品牌的第一招,就是和外国品牌或名人强行发生关系,以达到鱼目混珠的效果。
这个道理,不仅乔丹体育懂,连街边小店都一清二楚。
在它们面前,肯德基等国际巨头的中文翻译,顿时显得索然无味。
你还能看到肯德基和麦当劳强强联合。
当然,这种辣眼睛的街边小店,由于能力有限,要冒充洋品牌往往力不从心,一眼就会被看穿。
但稍高段位的假洋品牌,就非常考验眼力了。
因为一不留神,你手中的百事可乐,可能就成了“白事可乐”。
雪碧和雪霸,傻傻分不清。
美国绿箭失散多年的亲兄弟——中国“神剑”!
而像、阿迪达斯等运动品牌,更是被各路牛鬼蛇神模仿的重点对象。
万幸的是,以上山寨国外品牌的假洋品牌,一般人只要稍加注意就能有效规避。
但接下来,就不仅仅是有个好眼力就可以了。
假装洋品牌的第二招,就不是山寨了,而是原创出一个“洋品牌”。
在这类假洋品牌中,金坷垃是朵经典奇葩。
它的广告,一方面有美国人、黑人、日本人出演,一方面又极其接地气,靠着夸张的普通话,和魔性广告词,风靡全国。在广告结尾,还不忘用中式英语来一句“美国,圣地亚哥”。
它的代言人,是著名的“威廉伯爵”。
它的配方,与核武器、超电磁炮一起,并列为美国最高机密!
然而,它实际上是一个叫麻林涛的中国人发明的,还涉及夸大和虚假宣传,不知骗了多少农民的血汗钱。
相比金坷垃,其他企业的手段也不差。
例如在2008年,美特斯邦威推出一个叫做Me&City的品牌,当时请来《越狱》男主代言,海报多是外国模特,中文翻译“米安斯迪”。不知情的人,谁能想到它是个民族品牌?
还有被央视爆料过的卡尔丹顿(KALTENDIN),跑到国外注册商标,回到国内生产经营、加工,以国外品牌的名义进行销售,价格不菲。当时某个卡尔丹顿直营店的负责人还振振有词:“这不是消费者被愚弄,而是公司为迎合消费者想买进口商品的需求。”
而这种国外注册国内运营的套路,几乎是国产空壳洋品牌发展的共同模式。
有知乎用户甚至总结:“中国的服装行业,除了一线国际品牌和快时尚品牌,例如H&M,Zara,优衣库,Gap,基本上都是假洋鬼子。”
在服装行业之外,卡姿兰,马可波罗磁砖,阿斯丹顿电热水器等各行业代表,也都是毋庸置疑的民族品牌。
可以说,一家企业,即便品牌名、代言人、口号都是外国元素,都极可能是自家人。
有些品牌说,洋化是为了国际化考虑。先不说国际化是否就得洋化,且看它们在国外毫无动静,在国内却借着外国名头迷惑消费者,甚至将产品贵卖给同胞,你就知道这解释不过是借口。
这样的“民族品牌”,还是少点最好。
假洋品牌的好日子快到头了!
假洋品牌的兴起、壮大,其实是瞄准了广大消费者的弱点。
第一,过去信息闭塞,消费者没有辨别真假洋品牌的能力。
第二点更关键,那就是不少人打心里认为外国月亮比较圆。
而且,这种心理从不仅限于商品。
就像青岛每逢大雨而不被淹,就会有人跳出来说,那是因为下水道是当年德国人修的!多年来,相关故事传遍网络,连汉奸都被感动得忍不住现身。
殊不知德国人造的下水道长度,仅占目前青岛排水系统的1/1000。
一个下水道尚有如此待遇,外国人在中国的日子更是滋润。
例如,常有外国人在外网分享“在本国失业了,来中国后月薪数万”,还有人专注约P,将中国称为“pussy paradise”。
国内一度诞生了一种新行业:租赁外国人。在活动中,一个不学无术的外国人,可以是建筑师、艺术家、外交官等等,出场费高达两三千元。
纪录片《梦想帝国》里,一个从事该行业的外国人坦言:“在中国,你可以没有任何学历和知识,只需要给他们看一张白人的脸。”
外国人在中国吃香,因为有他们在场,不论是约会还是活动,好像立刻就高大上了。
同理,能跟外国搭上边的中国品牌,仿佛也自带国际范儿,前途光明。
但这种盘外招,是时候停止了。如今的假洋品牌,根本损人不利己!
乔丹体育是个最好的例子。
因为乔丹体育先下手为强,乔丹或耐克在中国做商业推广时,不能有乔丹的字样,Air Jordan只能是AJ。但这些对耐克对AJ影响甚微,因为定位、价位完全不在一个层次。
最受伤害的,其实是乔丹体育的国内同行,以及冲着乔丹的名头购买产品的消费者。
而对于乔丹体育,品牌名的作用很大吗?和遍布全国的线下店以及数不清的营销费用相比,哪个对它贡献更大?
答案应该是后者。
结果事到如今,品牌名却成了它的一大累赘。因为诉讼纠纷,乔丹体育不仅IPO受阻,更逐渐掉出了竞争队伍,只能看着其他同行一个个高歌猛进。
和乔丹体育类似,最初叫“别克”,也涉嫌侵权问题。但它很快做了改变,因此几乎没为企业发展带来什么障碍。
饱受拖累的乔丹体育,如今也不得不变革。今年8月,乔丹体育品牌高级总监林佑勳说,“未来,我们要走一个专业化正规化的品牌经营道路,正正当当,不暧昧,不去打擦边球。”
所有的假洋品牌,都该引以为鉴:是要选择被现实拍醒,还是自己早点醒来?
至少,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结语:
假洋品牌的好日子快到头了,归根结底是环境变了。
近代以来,中国不仅屈辱不断,经济科技更长期落后于发达国家,太多人因此妄自菲薄。消费者不论是向往洋品牌或是神话洋品牌,都没什么可奇怪的。
但现在呢?买洋货不见得高人一等,买国货也不见得多么不堪。
大部分消费者的心态,早就摆正了。
现在的情况是,买苹果手机和买小米手机的人,买耐克和买李宁的人,都可以有同一个理由:我喜欢。
在当今中国,假洋品牌的旁门左道还能坚持到何时?
还是长点心吧,不要再用20年前的套路瞎糊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