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市场 > 疫情挑战,行业龙头可能逆势逞强

疫情挑战,行业龙头可能逆势逞强

2022-05-07 09:09:23 来源:亿邦动力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从深圳到上海,再到北京,最新的疫情到底有多大影响,目前还没有官方数据。不过在微观层面,一些企业称他们快扛不住了。

一家杭州的电商企业,去年下半年业绩不好,今年年初刚有所回升,不料清明节前又被疫情打乱节奏,即将到来的旺季嘎然而止。过去两个月,业绩下滑将近50%,一切开支照旧。

无独有偶,一家白酒企业,单月销售额首 次下降60%-70%。受局部疫情影响,成都春季糖酒会延期,各地经销商要么被隔离,要么被困家里,该公司创始人称,有些事情没法儿在家里做,对他们影响很大。

疫情之下,大批中小企业瑟瑟发抖,何况抗风 险能力更弱的小微企业。不过,亿邦动力调查发现,这些都是事实,却不是全部。

在市场另一端,消费者和订单正在快速向头部企业和品牌聚集,行业集中度大幅上升。即使同样受到影响业绩下滑,占市场主导地位的龙头企业,下滑幅度也更小。上游原材料涨价,只有少数中下游工厂和品牌敢涨价,有些涨价甚至超过增加的边际成本。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项研究,证实了我们的观察。冰火两重天背后,既是市场结构大调整,也是企业生存逻辑的改变。当市场出现浓密的悲观情绪时,大多数人陷入极度恐慌,很容易忽视结构问题和自生能力。

疫情第三年,如果说这些头部企业和品牌教会了我们什么,最重要的一条是永远要对意外做好准备,先活下去再说。说得严重一点儿,这也算是一条警示。

01强者愈强:疫情下的马太效应

在正常年代,头部企业大多比中小企业活得更好。

而中小企业,要么卖给大厂,要么一头扎进细分市场,让自己成长为头部,其余多数则会被慢慢淘汰。在中国,超过98%的中小企业会在成立十年内走向死亡。

若无外力干预,这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市场演化过程。不过现在,疫情导致的封锁和衰退,极大加速了该进程。202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一项研究称,疫情爆发以来,“头部化”现象更加明显。

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第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总额增长3.3%。按照消费类型分,一季度商品零售同比增长3.6%,而餐饮同比增长0.5%。

很显然,这样的宏观背景之下,各行业的中小企业冬眠求生,而不少头部企业却在逆势增长。最近,几百家上市公司发布的第一季度业绩报告,也正好印证这一点。

比如在运动鞋服领域,李宁第一季度同比增长20%-30%,安踏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0%-20%,特步第一季度同比增长30%-35%,斯凯奇也在中国市场同比增长9%。一位李宁内部人士告诉亿邦动力,尽管局部地区受疫情影响,李宁线上全年增长目标仍为此前定下的20%。

再比如调味品领域的海天股份,第一季度同比增长23.03%;烘培食品品牌元祖股份,第一季度同比增长7.94;休闲零食龙头企业良品铺子,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4.3%……

如果列下去,这个名单还可以拉得更长。另外,即使同样受疫情影响,业绩出现下滑的企业中间,占市场主导地位的龙头企业,似乎也是最 大赢家。

最近疫情封控,线下娱乐几乎停摆,两性用品销量减少,两性用品行业整体下滑20%左右,多家品牌面临巨大销售压力。不过,一家头部两性用品品牌的销售额只下降了10%,据称该品牌天猫店铺受影响较大,而京东店铺还在增长。

“消费者欲望降低,行业头部品牌内卷,一方面是大盘下滑,都在想办法自救,一方面也要趁着病,要对手的命。”该品牌电商负责人告诉亿邦动力。

一增一减之间,市场份额不就向行业头部集中了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也表明,疫情爆发以来,发达经济体市场集中度大幅提升,大体相当于本世纪前15年的增幅。

此前有媒体报道,疫情爆发以来,酒店、化妆品、购物中心等领域市场集中度快速提升。疫情爆发前的十年时间里,中国购物中心CR5(Concentration Ratio ,五个企业集中率)的数值一直保持在15%-20%之间,疫情爆发后该数据明显上升,目前接近30%。

疫情期间,不同行业市场集中度均出现上升,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并购和战略投资的增加。其中最典型的案例,便是近年来走向火爆的收购亚马逊品牌的浪潮。

另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在越来越多的行业,那些占领导地位的龙头企业的排名,尤其是CR5和CR10所含企业的排名,更加趋于稳定。

2020年春天,亿邦动力在泉州晋江采访,不少商家告诉亿邦动力,很难再出现挑战安踏、李宁和特步的新势力。这表明,在没有强大的竞争对手和新势力挑战之下,主导企业的优势和市场支配地位正在加固。

02逆势涨价,竟是一手好牌

2020年下半年,原油、金属、化工材料、煤炭等纷纷开始涨价,压力很快往下传导,影响到纺织服装、玩具、消费电子、黄金珠宝等行业。

普宙,一家无人 机品牌企业,去年以来业绩逆势增长到同期的4倍。与去年同期相比,成本总体涨幅在10%-20%,尤其是芯片类的上游组件,甚至出现10倍增长。“平时100多块的芯片模组已经涨到了1000多元。”普宙无 人机总经理余泽轩告诉亿邦动力。

上游原料涨价之后,很多中下游企业面临两难选择,一边是疫情导致市场销量下滑,急需降价促销稳住销量,一边是原材料和物流成本上涨抬升成本,急需涨价保住利 润。

然而事实上,绝大多中小数企业都不敢涨价,会默默扛下来。他们担心涨价以后,被经销商和消费者抛弃,彻底走下牌桌。

叶华是浙江柯桥产业带的布料商人,每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净利 润率为5%-8%。不过从今年开始,由于原材料、租金和电费等涨价,他不得不调低预期,并以近乎平进平出的方式运转,只为换取现金流。

只有少数中下游工厂和品牌敢于涨价,有些涨价甚至超过增加的边际成本。比如,2022年以来,LV、香奈儿、迪奥等多家奢侈品品牌就纷纷调价,部分热门款式涨幅高达20%。

如果奢侈品是特例,那么再看看消费品。

前文提到的海天味业,就曾在2021年10月上调酱油产品价格。涪陵榨菜,也因原料、包材、辅材、能源等成本持续上涨,上调产品价格,涨幅为3%-19%。

不久前,麻辣王子也宣布将旗下一包辣条的价格,从24.9元调到29.9元,涨价幅度达到20%。而更早之前,卫龙辣条也宣布调价,按照10%的涨幅,旗下的辣条产品都要上涨1元左右。

据西部证券的一项统计,2021年12月以来,涨价词频排前三的分别是汽车、食饮和交通运输。其中,汽车相关品牌出现51次,交通运输相关出现12 次(主要为成品油调价),家电品牌出现8次,视频和消费电子分别出现4 次,日用品、轻工分别出现3 次,服饰、医药分别出现2 次,鲜花、电动车、互联网零售分别出现1 次。

而市场整体的涨价,通常由极少数头部品牌或者龙头企业发起,中小企业跟随。头部品牌发起涨价,背后是对渠道的掌控能力,也是在消费市场的议价能力。通常,只有头部品牌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市场趋于集中以后,才会主动涨价。

另外,从产业链上来看,多数涨价也首先由品牌和上游原料厂家发起,后逐渐向生产加工缓解传导。通常,生产加工环节议价能力较弱,多数代工企业也会默默吞下上游的涨价。

反过来看,在一个趋于高度集中的市场里,某个特定年份加价幅度排前面的公司,下一年继续保持高加价幅度的概率,通常比较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也表明,最近几年该数据接近85%,这比20世纪90年代人类进入信息时代高出10个百分点。

03两大关键,生死攸关

市场结构调整,企业生存逻辑改变,已成既定事实。

如果说,这些头部品牌和企业教会了我们什么,最重要的一条是永远要对意外做好准备,增强自生能力,先活下来再说。

首先,最重要的是现金流,生死攸关。

2020年春天,疫情爆发不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北京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公司联合调查发现,995家样本企业,85%的企业现金流最多可以维持三个月,只有10%的企业能维持6个月以上。

相对来说,稳健经营的龙头企业,资金实力相对比较雄厚,可以维持更长时间。也正因如此,面对疫情、海啸、地震等不确定性事件时,市场份额才会向头部集中。

2021年7月,国家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通知,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格限制。“双减”冲击教育培训公司,不少纷纷关门倒闭,新东方活了下来。

今年2月底,新东方发布2021-2022财年上半年财报,账上还有10.5亿美元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受限制现金。上年同期,该数字为26.48亿美元,一年耗掉16亿美元(约合人民 币100亿元),救下了新东方。

一旦现金流断裂,将引发一连串效应。“尤其中小品牌,如果现金流不足,供应链又受到限制,停工一个月,对它们的打击是非常大的。”一位投行人士告诉亿邦动力,“即便接下来恢复经营,也面临劳动力缺失、订单不能按时交付、物流价格大幅上涨以及国际违约等。”

大多数中小企业很难手握大量现金流,尤其是初创品牌。对他们来说,比手握现金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不确定性时代获得融资能力和融资网络。

很多龙头企业能在关键时刻拿到钱,除了资金实力雄厚、有抵押物等,更重要的是他们善于积累企业无形资产,比如合规经营、信用评级、品牌建设和数字化能力等。当市场波动导致信贷等渠道资金收紧,满足上述要求的企业还是可以拿到钱。

当然在关键时刻,除了外部融资渠道输血,更关键的是自生能力。亿邦动力调查发现,今年春节以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多数是渠道、供应链较为单一的企业。

林先生是福建泉州一家运动鞋服代工企业,3月18日,泉州出现疫情,他的工厂被迫关闭。一个月后,泉州解封时,他的内销产品错过了旺季,而三万多双原本销往中欧的鞋子,也变成了库存。“手上还有一些订单,原本4月交货,现在也被延期到5月甚至6月。”他说。

2020年疫情爆发以后,不少以代工起家的企业,就已经意识到单一渠道和单一供应链受制于人。从那时起,不少商家就开始拓展多元渠道和供应链。

今年4月下旬,尽管华东地区出现了零星的疫情,不少企业的订单受到影响。不过在“中国塑胶模具之乡”浙江台州,一家生产垃圾桶的企业似乎并未受到影响,还在忙碌地生产订单。

这是一家中国室内垃圾桶龙头企业,拥有职工1000多人,年产值超过5亿元,除了给世界各大品牌OEM代加工生产,还有自有品牌。疫情爆发之前,他们的自有品牌主要在超市等渠道销售。疫情爆发之后,超市等渠道受到影响,他们开始大力拓展线上渠道。

不过,中小企业要想在现金流和渠道领域有所成就,却并不容易。它们既是生死攸关的关键,也是黑色金子和血色教训,更是警示。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