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支撑出口韧性?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美元计价下,中国6月出口同比17.9%,预期11.9%,前值16.9%;进口同比1.0%,预期3.0%,前值4.1%;贸易顺差979.4亿美元,预期764.7亿美元。
6月出口同比17.3%,再次超出市场预期;环比7.7%,显著高于季节性。我们理解,一是疫情期间部分积压的出口订单延后至5-6月,6月进入全面复工复产阶段,产能利用率较5月进一步回升,带动订单的释放。6月中下旬,八大枢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当旬同比分别达11.1%、5%。二是外需的回落并不如市场预期那么快,以海外主要经济体PMI回落来代表外需走弱的判断较为粗放,加息导致全球经济放缓的逻辑又偏长期,事实上国外一些结构性需求的抬升持续支撑我国的出口。三是订单转移至东南亚国家的迹象也不明显,中国制造业优势所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完整产业链短期很难被东南亚等国家超越,疫情好转后部分订单依旧回流中国。
分商品来看,海外疫情影响减弱带动出行需求和生产需求抬升是两条积极主线。箱包、服装、鞋靴等代表出行社交需求的商品出口增速延续高位,6月同比增长分别为47.1%、19.5%、45.7%。钢材和铝材等金属中间品在去年高基数下依旧实现41.2%和62.7%的高增长,一方面来自东南亚工业生产恢复对相关生产资料和中间品需求的提升,集成电路和汽车零件出口也保持较高增速;另一方面也可能承接了俄乌冲突后部分金属品订单的转移。
耐用消费品需求回落是一条消极主线。地产相关产品延续低位,家具、家用电器增速分别为-0.3%、-13.1%。耐用消费品中,手机和汽车增速较5月都有明显回落,6月增速分别回落11.2pct、25.5pct至2.8%、21.2%,汽车出口增速较2021年实现的三位数增速明显放缓,部分有基数原因,更重要可能是来自美国耐用消费品支出的放缓(3-5月美国耐用品消费支出增速分别为-9.7%、-7.9%、-5.6%)。
分国别来看,除对欧盟外,6月我国对主要经济体出口增速都有所回升,对新兴市场出口依旧强于发达国家。6月对东盟、韩国、印度、巴西等出口同比分别为29.0%、25.3%、63.8%、41.2%,均高于出口整体增速,其中对印度出口增速大幅回升21pct;对美国、欧盟、日本出口同比分别为19.3%、17.1%、8.3%。
往后看,海外出行需求的延续和生产修复对相关中间品和资本品需求的抬升可以弥补我国耐用消费品外需的回落,这是支撑我国当前出口增速的主要原因;海外加息导致全球经济放缓,从而外需走弱的逻辑演绎相对较慢,短期我国出口或延续韧性。
此外,6月进口同比1.0%,低于预期和前值,指向内需修复依旧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