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降党建搭台筑“共富工坊”人人有事做家家收入增
人本“共富工坊”
今年以来,仙降街道以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为主抓手,立足产业优势,聚焦群众幸福指数提升,注重发挥两新党组织实质作用,积极培育“共富工坊”系列公共品牌,打通产业优势转化共同富裕胜势新通道。目前,仙降已建成“共富工坊”5家,带动600余名群众就业,实现人均月增收1000元。
党建搭台匹配供需
家门口收获“稳稳的幸福”
仙降作为远近闻名的工业重镇(街),拥有“中国胶鞋名城”“中国箱包名城”两张国字号金名片。作为全国最大的胶鞋生产集聚区,胶鞋产业产能占全国市场近70%;起源于1992年的箱包产业,已形成从原料供应到物流配置、配套成型的产业集群,产能占全国的30%。
“仙降是工业大镇(街),集聚了一批胶鞋、注塑鞋、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仙降也是人口大镇(街),很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却因学历、家庭等原因,很难在‘家门口’就业。”仙降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仙降以党建引领,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村企党建联盟为纽带,构建“党建+工坊”工作机制,拓宽村集体经济创收路径,降低企业生产用工用地成本,促进村民增收、企业增效、村集体增益,把“共富工坊”打造成为展现党组织战斗力的“红色地标”。
以浙江人本鞋业(以下简称人本鞋业)为例,公司党支部率街道之先,成立人本鞋业“共富工坊”,与村党支部开展联动,优先向周边村社剩余劳动力和低收入农户提供岗位,让60余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收获“稳稳的幸福”,成为村企联动的生动实践。
近日,记者走进人本鞋业“共富工坊”,仙降村村民陈阿姨正熟练地进行鞋帮加工作业。她笑着说:“家门口就业,孩子也能带得住,真正实现了守家赚钱两不误。”
“在我看来,‘共富工坊’更像是一场‘双向奔赴’,以前岗位缺人,企业需要对外招工,如今,我们企业更习惯向村支书‘要人’,对企业来说,家门口的员工更稳定,对员工来说,家门口的工作更方便。”人本鞋业工会主席刘海彬说。
党建引领因地制宜
送岗上门实现共富全覆盖
“共富工坊”设立的初心是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增收,如何打造既有人气又接地气的工坊?仙降街道给出的答案是:强化党建引领,因地制宜打造“共富工坊”,多模式解锁“共富密码”,真正将“共富工坊”打造成强村之坊、富民之坊、助企之坊,奋力绘就共同富裕新图景。
“新居民多也是我们仙降的特色之一。”仙降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突出当地新居民常住人口近7万名的优势,在仙降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打造“零工驿站”,在企业与新居民间搭建桥梁,帮助企业积极吸纳新居民劳动力。目前,匡杰飞织、人本鞋业两个“共富工坊”便解决了400余名新居民的就业问题,实现人均月增收1200元,并带动浙江欣顺鞋业有限公司、浙江鸿一箱包皮件有限公司等企业打造“共富工坊”。
此外,该街道还把党建阵地拓宽至特殊群体,实现共富全覆盖。如仙降街道残疾人“共富工坊”通过党建引领,为残障人士提供就业增收岗位、娱乐健身场所和综合活动中心,增加生活获得感。
“一天可以安装上百个呢!能凭自己的双手为家庭减轻负担,真好!”近日,走进仙降街道残疾人之家“共富工坊”,20余名残疾人在“共富助跑员”的指导下安装箱包滑轮。
“我们在为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岗位的同时,也增强其自理、适应能力,使他们快速融入社会。”残疾人之家相关负责人林福星说。目前,街道共有25名残疾人通过共富工坊,自力更生从事来料加工工作。
致富有项目,增收有门路,家门口就业也能带来稳稳的幸福。仙降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仙降还将根据辖区产业实际,探索阵地扩容机制,运用村社文化礼堂等阵地,为各村社富余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此外,探索管理新机制,规划建设仙降村社共富中心,对辖区“共富工坊”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对外统一窗口,统一承接订单,统一结算,促村民增收、村集体增益、企业增效,真正让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转化为“富余新动力”,让工坊成为仙降共同富裕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