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分析 > 晋江十年,何以升维?

晋江十年,何以升维?

2023-09-12 14:14:44 来源:晋江经济报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晋江经验”写入中央文件,是晋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晋江不断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且看——

晋江十年,何以升维?



记者董严军摄

9月6日,中共晋江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审议了《关于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勇当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主力领军,全力建设中国民营经济强市的实施意见》。

号角吹响,这意味着晋江将全力建设经济总量更大、发展活力更足、创新能力更强、营商环境更优的中国民营经济强市、发展典范之城。

“不断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使之与时俱进、长盛不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21年的遵循,21年的笃行,“晋江经验”指引晋江先行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今日晋江,造就了一个超3000亿元、一个超千亿元、两个超500亿元和两个超300亿元的产业集群,造就了民营经济超7000亿元的规模,市场主体数量接连跨过10万、20万、30万三个大关,实现了GDP年均11.1%、财政总收入年均13.7%的增长速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晋江的产业、企业、城市、市场、服务不断晋位升级。今年过半,《人民日报》报道,晋江开启升维之路。值得探讨的是,从“升级”到“升维”,在“晋江经验”指引下,十年间,晋江跨越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何以升维?如何升维?

紧抓实体不放松建设中国民营经济强市

7月24日,晋江提出“全力建设中国民营经济强市”。

从产业之都到中国民营经济强市,过去十年,县级市晋江从全面发展之路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个县级市有多大?

晋江陆域面积仅649平方公里,却是全省乃至全国传统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随着产业和企业越做越大,这个县级市的经济发展容量出现瓶颈,面临的问题接踵而来。

首先,作为全省县域经济排头兵,勇立潮头后如何永立潮头?核心竞争力是破题的关键,从政府到企业,已成共识。

“如果还走以前的老路,我们现在的境况就差很多了。”晋工机械总经理柯金鐤说,正是5年前在新能源赛道上的积极布局,让晋工找到了发展的新可能。

今年上半年,国内工程机械行业迎来了冲击式考验:头部企业整体营收下滑超过40%,行业整体下滑也超过40%,在燃油挖掘机、叉装机等传统产品上,价格竞争已然白热化,“卖一辆亏一辆”成为没有差异化、缺乏竞争优势的中小机械企业的生存真相。

但在晋工,将新能源作为智能装备的新赛道后,出现了不一样的场景——系统使用寿命增加50%,有效散热效率提升20%,线束装配时间缩减80%……随着晋工新能源首款车电分离装载机批量下线,晋工在新能源赛道交出了又一突破性成果。

“我们也在研发新能源机械产品。在新能源转向上,中国市场无论是技术还是速度都领先不少,希望能够在这一方面携手合作。”到访晋工的世界五百强企业韩国现代建设机械中国事业总裁崔泰根竖起大拇指。

“国产品牌没什么科技含量。”

“都是噱头,有几家专心搞研发的?”

“国产品牌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东西?”

……

这是过往不少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刻板印象,也是品牌之都晋江在一路发展中寻求破解的课题。

在科技创新上积极投入,从企业的角度看,是品牌专业化的必由之路;从政府的角度看,是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的金钥匙。

扶上马、送一程。在企业、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晋江市委、市政府知道“往哪助推”——在先后实施“质量立市”“品牌强市”“资本上市”等一系列发展战略后,十年来,晋江市委、市政府又陆续提出“创新驱动”“数智转型”“资本赋能”等战略,助力企业塑造发展新动能,持续巩固产业集群新优势。

这两年,城市户外成为年轻消费者青睐的新型运动类型,趁着周末假期,约上朋友来一趟“CITYWALK”(城市徒步)也成为潮流。新的运动趋势带动了户外品类产品的热销,其中就包括安踏户外软壳衣、“水壳”冲锋衣等。



如今,安踏已有能力实现产品100%自主研发。记者董严军摄

在人们的常识里,防风防雨的材料透气性必然会差,这是“矛”与“盾”的关系。但是在市场端,消费者对这两种产品特性的需求都十分明显。

事实上,以往这样的面料多为国外龙头材料商所垄断,价格昂贵且数量有限。如何让大众消费者都能消费?摆在安踏和科研合作伙伴们面前的,是一个行业突破性难题。

迎难而上。历时一年多,在安踏集团和东华大学共同建立的“联合创新研究院”一众研发人员的共同推动下,第一代“呼吸膜科技”研发成功,一举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和价格壁垒。

负责科研创新板块的安踏集团副总裁李苏表示,当下,安踏已有能力实现产品100%自主研发,创新产品比例超过85%。安踏集团还提出,到2030年,在自主创新研发上的累计投入将超200亿元。“未来,我们还将通过科技创新,成为体育产业的推动者和基础材料、科技的引领者。”

在晋江三创园,入驻企业有零有食创新冻干产品,实现从传统喜糖到绿色健康食品的赛道转换。过去3年多来,凭借在冻干水果这个新兴单品上的率先突围,有零有食实现营收从百万元到千万元,再从1亿元到5亿元的极速增长,成为冻干水果品类中的第一梯队品牌。

今年5月30日,科技部公布“2022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三创园科技孵化基地(科创慧谷·晋江)上榜,成为晋江市首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在三创园入口处,“创新创业创造”“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大字格外显眼。十年来,在晋江总体布局下,三创园逐步建成一个由育苗、孵化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接力式科创闭合生态圈,成为企业创新创业的“凤凰巢”。在这里,一个个孵化项目将“梦想”变成“现实”,初创企业从“新秀”成为“名角”,新兴产业由“独木”长成“森林”。

传统优势产业借助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转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而在新产业培育壮大上,晋江以高起点建链,集成电路、医疗健康、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集成电路“芯”产业是晋江这片热土上“种”出来的又一个百亿元产业。

百亿背后,是晋江市委、市政府产业布局的“惊险一跃”。7年前,晋江敏锐地捕捉到发展集成电路的机会,大胆决策,规划建设总规模2.4万亩的集成电路产业园。

“中国鞋都能造芯片?”“做芯片可比做鞋子难多了!”“晋江没有基础,怎么和别人争?”——当时,不少人提出质疑,不相信这个以做鞋服起家的县级市能干成。但晋江,毅然投入数百亿元。

“市里下定决心,砸锅卖铁也要干!”泉州半导体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晋江分园区办事处主任林嘉达回忆起当初的情景,依然豪情不减。

持续做大纺织服装、体育用品等千亿元、百亿元传统实体产业,做大存量,是“安全的选择”。但拓展新产业,做多、做大增量,更关乎晋江产业结构、产业健康、产业未来。

如今,这颗芯片种子,已在晋江生根发芽。晋江集成电路年产值规模早已破百亿,成为晋江产业经济新的增长极。

数据显示,目前,晋江集成电路产业筑链成势,已落地胜科纳米、中探针、颖华、华清、三伍微等50多个产业链项目,总投资超1000亿元,逐渐形成覆盖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配套、终端应用等全产业链的产业生态。

背靠完善的产业集群和本土链主企业,数以万计的晋江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找到立足之地,涌现出产值超亿元企业1258家、超10亿元企业154家。

在晋江这片民营经济发展沃土,良好的政企互动推动着不同体量、不同赛道、不同阶段的晋江企业积极进取,构建起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近几年,全球市场不振、消费动能不足,叠加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外贸订单明显萎缩。重重难关在前,中小企业如何渡过?

架桥铺路、助企纾困,党委政府冲在前。

今年来,晋江党政企携手,精准招商,抢滩海内外市场。6月份,晋江市出台《晋江帮扶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专项行动方案》,从开拓产品销售渠道、帮扶企业降本增效、保障企业资金需求、创造和谐营商环境等四个方面,梳理出43条干货满满的措施,全面帮扶中小企业纾困解难。

全面落实退降补政策,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成效——2022年,晋江财政全面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全年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超50亿元;及时出台和实施稳大盘稳增长75条措施,全年兑现各级产业扶持资金24.9亿元;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帮助692家企业获批省级纾困基金贷款26.75亿元。

该帮的帮到位,该放的放彻底。

“没想到陈埭的营业执照在梅岭市场监管所也能办好,省时省力又省心,实在太方便了!”8月初,在梅岭街道市场监管所服务中心大厅内,晋江市推行“全域通办”后的首张营业执照正式发出。经营业主张南鑫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仅用时10分钟,他就拿到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张南鑫自然不是晋江推动集成改革、持续提升营商环境的唯一受益者。

“放在以前,我们至少还要3个月才能开工建设。”恒安集团综合管理总经理刘清贤欣喜地说,他们在拿地当天,同时拿到“五证”,“一下子省出3个月的时间提前开工。”

恒安新项目能够提前开工建设,受益于“多评合一模拟审批”等推动项目建设的创新模式。

去年以来,晋江市推动项目集成审批再提速。数据显示,目前,晋江行政许可事项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平均压缩91.38%,实现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可办率98.56%,“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行政许可事项占比99.78%,与8省19个县市达成“跨省通办”伙伴关系,多项数据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优化再提升。

“生人熟人一个样”“我们抢出时间,企业赢得速度”“让企业更快、更安心地参与经营竞争”……这些早已成为晋江党政机关的座右铭、关键词。



九十九溪田园风光项目区。记者秦越摄

推进新型城镇化

打造高品质Ⅱ型大城市

位列Ⅱ型大城市,去年年底,晋江成为全国县域中的一匹“黑马”。

人口聚集造就大城市,但是城市“提格升级”靠的并非“人海战术”,背后不仅要有产业基础、经济实力作支撑,也须城市配套、人居环境等要素共同加持。

曾几何时,“城不像城、村不像村”是晋江给人们的印象。相比持续领跑全省的经济体量,晋江的城市建设明显跟不上其发展步伐。

正确处理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过去十年,晋江的城乡面貌在阵痛中发生蝶变,脱胎换骨。

在梅岭街道桂山社区桂华苑小区,今年60多岁的庄志华漫步在花园式的小区中庭。回忆起以前的生活,他很是感慨,“那时的桂山‘既不像城,也不像村’。每次外地的亲朋来访,都笑话我们这里是城乡接合部。就连社区的厝边也没几个人觉得自己是城里人。”

十年来,随着城市更新改造,桂山社区新建安置房40多万平方米,3000多名居民搬进现代化小区,享受宜居的生活环境。用庄志华的话说,“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改造前,庄志华一家九口人同住在自建的民房里,家里的9间店面每月租金收益不足万元。改造后,庄志华置换了4套套房和几间店面,店面每月能带来近4万元的租金收入,全家人生活品质明显提升。

城市更新改造带给桂山的,还有四通八达的城市路网、高端的商贸旅游配套,以及持续优化的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配套。

今日的桂山,以世纪大道、塘岸街、湖光路、梅园路为轴,着力发展第三产业,楼宇经济蓬勃发展,居民安居乐业,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一座城市带来的获得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今的晋江,蓝天白云相伴,空气质量优良率100%,城市“气”质优已成为一种常态。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9.98%,25个市级公园、143个镇村公园成为市民日常休憩的好去处。

进入发展新阶段,区域间发展竞争更加激烈,对于提高城市品质、增强城市承载力、提升城市能级、打造城市品牌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晋江没有停步,16个组团片区更新改造,六大新增长区域建设逐步推进。

今年,加快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晋江区域建设,成为晋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及重塑城市空间的重大机遇。

在抢滩布局新领域新赛道的同时,晋江进一步推动“强主城、优辅城”,以重点片区为载体,促进区域连片发展,带动整体成势。

今年6月,晋东新区土拍热潮不断,两宗优质地块接连触顶成交;另一边,总投资20亿元的上海六院福建医院(福建和敏医院)建设也在紧锣密鼓推进。

在泉州“一湾两翼三带”城市空间总体布局下,晋东新区环湾向湾,坚持规划引领,以空间重构为抓手,统筹新老镇区协同发展。在腾挪空间的同时,疏解厂居混杂问题,完善功能配套,带动产业升级,提升城镇品质。

推动新区发展,为晋江城市建设带来发展良机。今年来,按照“百平方公里集聚百万人口”规模标准,晋江以“规划+片区+体系”为实施路径,加快晋东新区、科创新区、高铁新区、紫帽片区、梅岭中片区、池峰路南延片区等项目规划建设,推动城市功能集聚、业态提升、连片发展。

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大局中扛旗领跑,晋江并没有囿于“一城一域”。十年来,晋江全面融入闽西南、泉州环湾,借势提质,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作为福州、厦门“一小时生活圈”和厦漳泉“半小时交通圈”的重要交通设施,位于永和镇坂头村的福厦高铁泉州南站正以崭新面貌静候四方来客。

不远处,便是梧林立交互通。作为全市最大的互通,梧林立交互通串起了高铁片区的三条干线,包括泉州市二重环湾快速路晋江段、晋江东部城市快速通道一期工程、晋江南高速出口连接线延伸段工程。

眼下,福厦高铁泉州南站通车运营进入倒计时,配套交通路网、安置房、学校等项目建设频频取得新进展。搭乘高铁“快车”,高铁新区雏形显现。未来,环湾快速路网体系将日趋完善,进一步保障高铁站实现车流快速通达、人流快速集散,切实增强各城区道路网络联系的通达性。

城市不断蜕变,是人民的需求,也是产业发展的需求。

田、林、水、村,走进晋江市九十九溪流域田园风光项目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如诗如画。

请来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教授主笔规划设计,融土地整理、生态保护修复、人居环境整治于一体,将这片曾经污水横流、土地弃耕、房屋散乱的区域,改造成宜耕、宜居、宜游的“都市田园综合体”。总投资约22亿元的项目,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做成了令人惊喜的产业新形态、城市新名片。

田野周边,组团式分布着闽南特色的现代民居,一些村民正在为即将开业的饮品店、餐馆忙碌着……村民有了多种收入,市民在这里观光休闲,绿意之中生机盎然。

把最好的地块留给民生,晋江一向如此,但要做到并非易事。当前,晋江土地开发强度已触“天花板”,而土地利用效率却不高。一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晋江陆域面积649平方公里,土地开发强度已达49%,工业用地的容积率却只有1.07,工业用地紧缺与土地利用效率低的矛盾日益突出。

如何“增容量不增用地”,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晋江结合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举全市之力推进综合产业园区建设,踏上园区进化的必由之路。

为什么这么做?原因很简单,通过园区标准化建设,盘活低效用地,按照2.0的容积率提升目标,晋江市工业园区有望释放近3万亩土地空间。

综合产业园区的嬗变,在集成电路产业园区(工业园)上演。日前,该园区2号区块项目填海竣工海域使用获福建省自然资源厅验收,实现了晋江历史上围填海项目填海竣工验收“零”的突破,将释放约505亩的“沉睡土地”。

“冷”的土地“热”起来。8月3日,晋江新智造产业园招商进度达到100%,且入驻企业均为规上企业,其中50%来自晋江市域外。

在晋江,园区标准化建设和开放招商相辅相成,一个筑巢、一个引凤。随着晋江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不断推进,逐步释放出产业“强磁吸力”的新优势。

除了重塑城市空间,留住城市基因也为城市建设带来发展良机。

梧林传统村落里,市民在落日余晖下漫步,清新、宁静、和谐之美映入眼帘;青石板、古大厝、番仔楼,徜徉在保存完整的百年古建筑群里,时光仿佛慢了下来。

在闽南风情馆,随着阵阵锣鼓声起,布袋戏手艺人陈国成演绎起《大名府》等剧目的精彩选段。光看演出还不过瘾,市民游客纷纷套上布袋木偶,学习体验木偶戏技艺,沉浸式感受闽南“非遗”文化的魅力。

如今,这座记载历史的村落,不仅保有乡愁,还获得全新生机,“活”了起来。

历史是城市的记忆。这些年来,晋江注重把城市更新改造与文化传承发展相结合,在城市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守护城市的根、文化的魂。梧林传统村落如此,五店市传统街区更是如此,让市民生活有品质、精神更富足。

现在的晋江,碧水蓝天绿地逐渐成为城市新的靓丽名片,文明文化也成为城市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这些年来,晋江扎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成第二体育中心、全民健身中心、文化中心等一大批文体设施,打造五店市传统街区、梧林传统村落等一批闽南文化“活样本”,安平桥、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成功列入世遗名录,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城市文化品位和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



晋江新智造产业园 记者陈巧玲摄

坚持以人为核心

构建最具幸福感城市

产业和城市的发展,落点都在人。

当前,晋江市的城镇化率达69.8%,常住人口超200万,其中一半以上是外来人口。十年来,群众的生活需求逐渐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过渡,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延展,养老、托幼、托教、医疗、休闲娱乐等成为群众关心关切的大事要事。

在晋江这样的产业之城,庞大的流动人口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也给社会治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何让大家拥有“来了就是晋江人”的归属感?

人才要引进来、留得住,要给政策、给服务。在晋江,同城同待遇,城里村里一个样,新老晋江人一个样。

来自湖南的周习军已在晋江安家落户。2021年,他通过积分优待政策,不仅买到了心仪的房子,儿子也顺利就读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

2011年,晋江在全省率先推出居住证制度,持证可享有子女义务教育、社会保险、医疗互助等22项市民化待遇;到2014年,市民化待遇扩大到30项。在教育方面,新晋江人子女与晋江户籍学生享有同等待遇,就近入读公办学校。

“我们的归属感,都写进了日常生活中。”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周习军的心情。

十年来,晋江率先实行12年的免费教育(包括高中和职业中专)。在校的中小学生中,来晋务工人员子女达20万人,占总生数的52%,而且90%都在公办学校念书。晋江8所省一级达标中学中,有6所在农村。

家门口就能读名校。

步入晋江学校(清华附中合作校),闽南传统古厝的建筑设计尤为靓丽,独有的连续弧形屋面绵延起伏,煞是好看。

“好的校园环境,能够营造好的学习氛围。这所学校的颜值确实高。”今年秋季开学前,家住霞茂山庄的刘春华带着即将上小学的儿子漫步校园。教学楼、体育馆、综合楼……每到一处,都能听到儿子“哇、哇”的称赞声,言语中满是对入读这所学校的期待。一旁的刘春华见状,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心满意足地在“硬件”一栏打了满分。



福州大学晋江校区 记者陈巧玲摄

位于金井镇的福州大学晋江校区,也充满浓郁的闽南风情。这所“211”高校的到来,既展示了晋江的城市魅力,更书写了小城或小镇成功办知名大学的佳话。

目前,福州大学晋江校区入驻有福大海洋学院、先进制造学院及微电子研究院等,规划用地1380多亩。2023年,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招收硕士研究生311人,本科生490人;本年度秋季学期,福大晋江校区在校人数达到3500人。

随着福州大学、清华附中、国科大等一批高端教育资源进驻,晋江已拥有2所“双一流”大学、1所职业本科、8所省一级达标中学,优质教育链条初步成型。

近几年,晋江成功引进一批顶级优质医疗资源。其中,牵手国内高端医疗机构树兰医疗集团,率先走出公立医院与民营医疗机构合作的新路子;推动上海六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等国内顶级医疗资源落地晋江,全市诊疗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大病不出市,小病不出村。

如今,依托村级卫生所建设的“党建+”邻里中心健康服务站,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所需的药品。而这,仅仅是晋江打通群众就医“最后一公里”的一个缩影。这些年来,晋江市不断加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三大医共体”格局日益完善,优质卫生健康资源和服务人员双双下沉,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乡全覆盖。

5月13日,晋江市正式启动“医保移动支付及医保患者先诊疗后付费”便民服务项目。晋江市也成为我省全面实施该项目的第一个县级市(含县)。

“住院前不再先交押金,入院流程也更简便。整个治疗做完,我们只需缴交医保结报后的个人承担费用,极大减轻了费用压力。”安海镇居民吴秀骞的家属体验了这一便民项目后,赞叹“医保真给力”。

5月2日,吴秀骞因患有糖尿病到提前试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的安海医院住院治疗,5月7日出院,其间医疗费用7200元。按原有模式,入院时需先预交500元押金,整个住院期间要先预交7200元以上,待出院医保结算时再将医保报销7128元退还病人。实行医保患者先诊疗后付费后,吴秀骞在门诊就诊后,直接从诊室入住病房。住院期间,患者不用再缴费,出院时,只需一次缴交医保报销后的个人支付金额。

“感谢政府推出的长护险,不仅减轻了我们的家庭负担,母亲的状态也越来越好。”家住新塘街道南塘社区的柯先生由衷地感慨。

原来,101岁的林阿婆是柯先生的母亲,由于年事已高,只能长期卧床。2021年11月,林阿婆被确认为长护险待遇享受对象。1年多来,护理人员每三天一次,上门为林阿婆开展至少1.5小时的护理服务。

2020年7月起,晋江在全省率先启动“长护险”试点工作,探索开展失能(半失能)人群长期护理保险工作。两年来,对象服务满意率达100%。这其中,待遇享受对象不仅有像林阿婆这样的百岁老人,还有年仅3岁的幼儿。

这些年来,晋江市每年把70%以上本级财力投入民生领域,构建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环境和社会保障等7个民生保障体系,下大力气推进公共服务扩容提质,打造形成三大本硕高校版图、三大医共体格局、“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有更好的公共服务,拥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生活在晋江,从资源配套上的体验感,很难察觉出城乡之间的边界。

在安海镇坝头溪边自然村,顺着能琴公园的廊道漫步,目之所及,占地19亩的溪边生态公园、书藏楼美术馆与闽南风格的红砖小别墅相映成趣,一片令人心驰神往的旖旎风光尽收眼底。

“村庄改造前,这片都是石头厝,也没有像样的道路。规划改造后,整个村庄变化非常大,不仅路宽了、环境好了,大家的生活品质也提高了,这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溪边村民许友达的新房正在装修,三层楼实用面积有300多平方米。

幸福感不仅来自“安居”,更在于“乐业”。去年,溪边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并启动宝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项目。该项目的推进,让村民成了最直接的受益人。宝旺公司不仅为溪边村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入股村民还可以从项目所得收益中得到分红,剩余资金则用于支持溪边美丽乡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三块地”改革,让乡村“活”起来。

2015年,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启动,晋江是福建省唯一的试点县。2016年底,晋江又被赋予“农村土地征收”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两项改革试点。经过几年的改革,晋江整体的宅基地银行授信达31亿元。

“乡村的宅基地跟城市商品房是一样的,是资产。宅基地不动产权证书的作用相当于房产证。”农民拿到证书后,开心得合不拢嘴。截至目前,晋江已经发放此证11万本。

值得一提的是,为鼓励进城落户、异地搬迁的农村村民退出宅基地,晋江探索形成了指标置换、资产置换、货币补偿、借地退出等4种宅基地退出方式。此外,晋江还允许符合条件的宅基地在全市村集体经济组织间流转,进一步显化宅基地和农民住房财产属性。

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与农村统筹发展的今天,农村“三块地”改革为晋江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让乡村沉睡资源变成资产,让资产变成资金。

(记者 蔡斯洵 柯国笠)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