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妇女不过节 赶制12双特殊皮鞋
中国鞋网9月6日讯,中元节是壮族最重视的节日,其隆重的程度甚至超过春节,古来就有“七欢春愁”的说法(意思是过中元节时正值夏收,家家有粮食,所以过节很快乐。不像春节,正是青黄不接之时,收获少的人难过年关)。壮家过中元节很多是从农历七月初十就开始过了,一直到七月十七,过七八天哩。
而就在这样隆重的节日里,处在边关的靖西县安宁乡的黄东配、赵彩欢等8位壮族妇女却没有心思过节了。8月20日(农历七月十一),她们接到加工12双出口俄罗斯皮鞋的特殊任务,要求在农历七月十五那天完工,并通过快递运至深圳,之后转送俄罗斯。
为什么有这12双特殊皮鞋的加工任务呢?这12双特殊皮鞋的加工任务为何下到边远的边陲靖西?话还得从头说来。原来,广东拥日鞋厂接了一宗出口俄罗斯的订单,对方要求先送12双皮鞋样品,黄东配、赵彩欢曾在该厂的样品车间工作,都是技术尖子。后因黄东配家里有事,赵彩欢要回家生小孩的原因,两人都辞职了。后来拥日的老板在安宁投资建厂,她俩双双被招进厂。因为广东那边人手紧,老板就把这12双出口俄罗斯皮鞋样品的制作任务交给安宁的分厂来完成。
一边是家家户户杀鸡宰鸭的热闹场景,一边是8位女工加班的忙碌身影,两者相比,有些反差,倒也还和谐——都是火火热热。
为了完成好这一特殊的任务,这8位妇女进行了精细的分工:两人负责设计和裁剪,两人缝纫,两人合成,两人包装。为了保证质量,还互为质检员,层层把关。
按说,8位女工要在三四天时间里完成12双出口皮鞋样品的制作任务,这在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工厂,不是什么难事,何况她们还是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熟练工。但黄东配她们所在的工厂刚创办,设备还没增添齐全,而且这12双皮鞋质量要求很高,这关系到这家新开工厂的声誉问题,关系到国家声誉问题,当然也关系到她们今后能不能长久在家门口打工的问题,所以她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加班加点,精工细活,每一步都反复检查,直到满意才到下一道工序,就这样一直忙到中元节的上午9时,终于按时完工并将皮鞋样品发送深圳。
黄东配她们所在的工厂名叫安宁乡拥福鞋业加工分厂,今年7月5日才开工投产的,老板是一个叫黄朝刚的土生土长的安宁人。他到广东打工后自主创业,目前在广东拥有3家工厂。在安宁乡的拥福鞋业加工分厂前期投资近30万元,吸收60多人就业,年内计划投资100多万元,安排就业200多人。
说起这个工厂的诞生,有些故事。原来,安宁乡党委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对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开展专题调研,发现安宁乡在外出务工人员中,有约30%的人到过或正在广东鹤山沙坪镇的皮鞋厂里工作,仅安宁街现在就有200多人在皮鞋厂里打工,有8人自己办厂当老板。工人当中,月工资高的有8000元左右,低的也有1000多元。入党积极分子黄朝刚就有3个厂,其中在广东鹤山沙坪镇的拥日皮鞋厂员工达200多人,仅安宁籍员工就有150多人。乡党委知道这情况后,派员深入到工厂调研,并与几位有实力的安宁籍老板洽谈,希望他们能够回乡创业,促进家乡加快发展。而黄朝刚本人也关注家乡的发展,看到边境地区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他萌生了返乡办厂,通过家乡地处中越边境一线的便利通道,将产品打进东盟国家的念头。就这样,“瞌睡的遇上枕头”,安宁乡拥福鞋业加工分厂诞生了。
主管黄东配对记者介绍说,鞋厂的员工都是来自安宁乡各个村屯的本地妇女,“车面”是技术活,厂里负责这块的女工大多有在鞋业打工的经历,是技术熟手,能保质保量。
22岁的赵彩欢是安宁乡新造村止屯村民,前些年一直在广东江门一带的鞋厂打工。她说:“在这里做工跟在广东做工,都是在车间里头,都是按件记工,挣多挣少,关键看你的能力。一个月大概可以拿1600元左右。”
“在安宁,我吃住在家里头,厂里到屯里骑电动车20多分钟,每天还有点时间照顾小孩做家活,我觉得很好。”一位女工说。
- 上一篇:大妈亲手缝制鞋垫答谢反扒民警
- 下一篇:离职前起贪念 盗窃产品鞋被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