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鞋商的国际化视野
中国鞋网10月20日讯,日前,在厦门举行的闽商论坛上,周少雄、丁世忠及许志华进行了场“铿锵三人行”。他们分别就泉商国际化之路以及泉商如何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国际并购等问题进行探讨。
泉商天生有国际化视野
在探讨泉商国际化之路的话题时,周少雄、丁世忠及许志华都不约而同地谈起家族与华侨的渊源。可以说,处于泉州侨乡这块对外文化经济交流频繁的土地,泉商对于国际化与市场化天生就很有感觉。
周少雄介绍道,他父亲是金井一位外汇派送员,小时候他经常跟随父亲把境外寄来的外汇单送到华侨家庭,他从中不但感受家乡与海外的亲密关系,也由此明白男人要立志,敢于闯荡,担当家庭重任。
丁世忠是阿拉伯人的后裔,500多年前,他的祖先漂洋过海来到泉州。丁世忠说他所在的晋江陈埭镇是一个容易萌生商业细胞的地方,因为这里的人骨子里有敢搏、不服输的精神,这是经商最基本的天分。当地人有着到海外谋生的传统,海外侨民赚了钱,会输送资本回来,并带来市场信息和订单,因此催生了当地的制造业。生活在这种环境下,他似乎与生俱来就知道市场与国际化的重要性。
许志华的爷爷9岁从印尼回国,他们家也算归侨。许志华说在成长的过程中,他时时处处接受了华侨文化的熏陶。比如家乡的哪座学校是哪个华侨捐建,哪条路是哪个华侨捐建。他从小学到中学所获得的奖学金、文具、书包大多是华侨设立的教育基金奖励的。可以说,这种氛围让他意识到企业家要有社会责任感,要回报社会。
用战略的眼光布局国际化
谈起泉商的国际化之路。这三位很有代表性的泉商分别就他们的创业历程进行了阐述。
周少雄表示,中国已经加入WTO,这个国际化竞争不仅是中国的企业走出去,而且国外的企业也会进入中国的。现在,世界几乎所有的国际知名品牌服装都进入中国市场,如果国内市场都保不住,谈何国际化?所以不是外销的企业才要考虑国际化的问题,内销企业能在中国市场战胜这些外资巨鳄,也是国际化的一种表现。也只有在本土打赢与国际品牌的竞争,才能更好地进行海外市场拓展。
国际化战略是许志华走马上任以来始终在坚持的事情。在论坛上,许志华表示,现在整个市场是全球一体化市场,中国市场是全球市场的一部分。所以,泉企要突破自己思想的束缚,积极拥抱国际化,用战略的眼光布局国际化。在品牌要素、人力资源要素、资金资本要素、生产资料要素等很多要素都要全球化考虑。
丁世忠则表示中国目前已经从国内生产制造大国逐步转变成自主品牌销售大国,但还不是国际品牌的大国。目前中国企业不仅要在中国做大,还要走向全世界,要实现品牌国际化。“企业活得久早晚一定国际化。明年是安踏成立20周年,再活20年一定会国际化。”丁世忠表示。
如何利用资本进行国际并购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之下,泉州运动鞋、服装企业“走出去”尤为踊跃,采取直接并购、跨洋联姻等形式开拓国际市场。去年,安踏出资3.3亿元从百丽手中收购意大利高端运动品牌FILA,成为泉州运动品牌中首家收购国际品牌的运动品牌企业。
如何利用资本进行国际并购而快速进入国际市场已成为泉企关注的问题。“收购是企业扩张很好的形式,但得看企业是否有能力整合、消化、驾驭,符合不符合企业的战略?”许志华表示。
周少雄则认为,并购其实是一种资本运作,这种运作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利用资本平台扩大规模的一个手段。
丁世忠坦言收购FILA后,在收获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表示,企业进行国际并购,要量力而行,避免消化不良。“最重要的是首先要培养一支熟悉外国市场规则、拥有国际品牌运作管理经验,又熟悉本企业文化的管理团队。”他同时提醒要注意防范品牌收购陷阱。
周少雄建议,泉企并购国外企业一定要考虑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程度,要和企业产品定位相关联,要做自己熟悉的行业。“品牌需要多年积累,即使品牌已经拥有了现成的销售渠道和经营管理团队,企业也要看能否引导统领国外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团队。”周少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