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才新闻 > 深圳海归创业苦乐不均 三成海归变“海待”

深圳海归创业苦乐不均 三成海归变“海待”

2004-06-26 09:51:43 来源: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记者从团市委、市青联等单位日前联合主办的“魅力深圳——归国留学人员同城聚会”上了解到:深圳已经成为留学人员创业的理想之地。到目前为止,我市留学生企业已经达到486家,我市各大医院的院长80%以上是“海归”人才。资料显示,由于水土不服,仍有近三成“海归”变成了“海待”。专家建议,留学归国人员还应继续充电,要补上经营管理这门课。 深圳“海归”企业达486家 海归来深创业热潮风起云涌。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的留学人员企业已经达到了486家,总投资金额达20亿元。2003年留学人员企业上缴税金8000多万元。 据介绍,最近两年,我市每年引进海外留学人员超过千人。目前我市已经累计有5700名海外留学人员在深创业、工作。大批海归人才活跃在我市各行各业,我市各大医院的院长80%以上是海归人才;在我市各部门担任处以上干部的海归人才达300多人。 三成“海归”缘何成“海待”? 并不是所有“海归”的创业之路都是一帆风顺的。有关部门提供的数字还显示,由于水土不服,有近三成“海归”成了“海待”。 一位在英国攻读管理学硕士的“海归”人士,在国内求职时的目标是年薪在15万至16万之间。这位年轻人一直认为,自己的大学同学目前在国内的薪酬已经达到这个数字,自己要求并不高。令他苦恼的是,他的求职计划屡屡受挫。 深圳留学生创业园总经理张滨龙告诉记者,在国内人才市场对“海归”人才趋于理性的今天,仍然期望几年前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年薪和其他相关待遇,成为了用人单位与归国留学人员之间深入沟通的障碍。 张滨龙说,用人单位目前更注重的是经历而不是学历。海归回国创业,需要有一个重新扎根的过程。他们首先要改变对自身定位不准,期望值过高的不成熟心态,“留过洋”并不能代表着高职位、高薪水。 “海归”创业还需“充电” 创业也是一种高风险的投入,不谙“水性”的“海归”无法避免风浪。据了解,很多“海归”都是学技术出身的,对经营管理、市场运作知之甚少,由于缺乏实战经验,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无法抵御“风浪”。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一些留学人员企业管理方式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有的企业几乎是家族式管理;有的企业不了解市场运作的基本规则,碰到问题就知难而退,轻易放弃创业计划。 清华基因城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深圳清源同茂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武宾建议,为了补上企业经营管理这一课,“海归”们最好能在国内外企业中先工作一段时期,然后再考虑自主创业或是与他人合作创业。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