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业转移潮涌河南 “国际鞋都”梦想起航
【中国鞋网-行业新闻】风靡欧美的鞋、以及深受小朋友喜爱的麦当劳赠品玩具……很多人不知道,这些世界名牌鞋均“出生”在河南周口。同时更多的国内外知名制鞋企业正以蜂拥之势向周口集聚。
搭乘产业转移,河南鞋业再次“借风”,取得招商引资新成果。
8月27日,2011年周口市承接制产业转移合作交流洽谈会在郑举行。来自台湾区制鞋同业公会、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美国西雅图台商会等510名国内外客商参加会议。
此次洽谈会共签约项目63个,合同金额132.8亿元。其中,项目12个,合同金额31.9亿元。
作为产业转移重头戏之一,此次洽谈会只是河南鞋业成功招商的一个缩影。
近两年来,包括周口、安阳、郑州多个河南地市都成为制鞋产业转移“洼地”。其中,仅周口一个市就招揽来台湾、香港、深圳等地19家制鞋企业前来投资建厂。今年上半年,周口鞋类产品出口414万双,出口额4261万美元,分别占全省45.8%和58.9%。
鞋业转移潮涌河南
“走遍世界,我们最后落脚周口。”在8月27日的洽谈会上,台湾区制鞋同业公会原理事长林昭杰说,“20年前我们把台湾制鞋产业转移到东莞,使得东莞成为享誉世界的‘国际鞋都’。5年前,我们开始在大陆寻找新的产业转移地点,去年终于落脚周口。”
世界鞋业发展史上,台湾举足轻重——掌握世界80%品牌鞋的生产和贸易。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们经营了20年的台湾制鞋业环境发生变化。”林昭杰说,于是台湾鞋业转移到东莞,“20年后的东莞也面临着和台湾同样的问题。人民币升值,土地费用升高,缺工问题也日益凸显。”
林昭杰表示,制鞋工业需要具备以下特点:有丰富劳动力、平原、交通便利、同意先做外销,慢慢转内销。转战河南,正是看重河南无可比拟的多方优势。
截至目前,河南周口已引来20多家来自台湾、香港等地的,制鞋工业累计招商超过60亿元,现有产能1200万双,带动3万人就业,初步形成以扶沟宝昌、西华凯鸿、商水强鸿、鹿邑祥龙为龙头的制鞋产业集群。
其中,西华县的凯鸿鞋业公司,总投资1.1亿元,年产400万双高档时装女鞋项目,7条生产线已于去年全部建成投产。扶沟县宝昌鞋业公司,目前已形成月产15万双的生产规模,公司计划在3年内达到月产量100万双。
“国际鞋都”梦想起航
产业转移给周口制鞋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无限机遇。与此同时,一个历时十年、涵盖整个制鞋产业链发展的“国际鞋都”蓝图也逐渐浮现。
实际上,早在去年周口就制定《周口市制产业出口基地发展规划》,而占据河南半壁江山的周口制鞋业迅猛发展背后,映现的是其十年蓝图勾勒下的大“国际鞋都”梦想。
“我们大目标是打造中部鞋都,计划到2015年,基本保证周口各个乡镇都有一家制鞋企业。”去年,接受记者采访的周口市发改委主任王国从透露。
按照周口市规划,如无意外,到2020年,一个以出口为主,占地总面积39400亩,分布于周口市11个产业集聚区,集研发、生产、物流、配套设备交易等产业链为一体的“中部鞋都”将浩大落成。
而“中部鞋都”并非是河南的终极梦想。
林昭杰表示,台湾制鞋工业的移师能使东莞成为享誉全球的“”,而周口乃至河南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多方优势,相信经过10~20年的努力,河南“国际鞋都”不再是梦。
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张杰也认为,随着工业在河南的进一步形成规模集聚,不仅能让越来越多河南人在家门口就业,更多世界名牌也将实现“河南制造”。
对此林昭杰表示,要实现从代工到自主河南至少还需要20年~30年。要想做百年更急不得,只有在把代工做大做强的基础上,自主知名品牌才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