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两个群体 " 退出 ",改革必然缺乏动力
【-中国商人】最近两则新闻引人深思。一则是香港高校今年招收了多名内地高考尖子;另一则是关于所谓的“第三波移民潮”——越来越多中国的富有中产阶级,通过技术或投资移民等方式,前往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居住。前者属于知识移民,后者属于财富移民。换句话说,知识和财富从中国“退出”而进入了另一些国家。
1970年,当代政治经济学家赫希曼(Albert O.Hirschman)发表了一部题为《退出、声音和忠诚:回应公司、组织和国家的衰落》的著作。在这本著作中,赫希曼讨论了公司、组织和国家是如何衰落及防止衰落的几种途径。根据他的研究,组织衰落的主要原因在于失去组织成员的“忠诚”,即如果组织成员“退出”了组织,那么组织必然衰落。如何保持组织成员的忠诚?有两种途径。一是组织为其成员提供满意的服务,二是容许组织成员发出“声音”,批评组织的不足,从而令组织改进其服务。但如果组织不能为其成员提供满意的服务,或者在组织成员不满的情况下不容许发出“声音”,或者在组织成员发出“声音”后服务依然得不到改善,那么组织成员就会选择“退出”。一旦选择了“退出”,那么组织的衰落将变得不可避免。
简单地说,目前出现的知识和财富的“退出”潮反映出来的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就是人们对“声音”机制的效用已经失去了信心,开始选择“退出”机制,也就是日常人们所说的“用脚投票”。
最近几年教育移民的发展表明,越来越多的高考尖子毫不犹豫地选择“退出”中国高教体系,到海外寻找他们认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另外,这些年每年都有数万人“退出”高考,即不参加高考。这两方面的情形清楚表明人们对中国教育体系的高度失望。
对中国教育制度的不满,这些年社会上的“声音”不可说不大。但是,这些“声音”显然并没有发生作用。每次改革总是被既得利益所操纵,成为他们追求私利的机会,从而恶化教育体系。在“声音”不发生效用的情况下,人们很自然会作“退出”的选择。
财富的“退出”也有几乎同样的背景。历史上,移民的大多是社会的底层。但这一波移民的主体则是(上层)中产阶级。而中产阶级作“退出”的选择,也同样说明了这个群体对有关现存制度体系正在失去信任。
中产阶级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这个群体的“退出”很难理解,因为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经济发展强劲的国家。从发财致富的角度,他们没有任何理由作“退出”的选择。实际上,很多作了“退出”选择的人仍然离不开中国。只不过是今天赚了钱,明天就存到海外。这表明他们对有关体制毫无信任感。
根据赫希曼的研究,如果人们选择“退出”,那么结果就是“声音”的消失,而“声音”消失的结果,就是体制改革压力的消失,这样一个体制就会走上衰落的不归路。简单地说,随着知识和财富的“退出”,中国的内部改革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和其他社会一样,知识和财富是中国社会最有能力发出“声音”的两个群体,一旦这两个群体选择“退出”,改革必然缺乏动力。
- CURRY 12 "WHAT THE BAY" 鸳鸯配色发布,致敬湾区传奇与全明星荣耀
- 耐克全新品牌宣传片《不争辩,只争胜》,致敬女性运动员和运动的力量
- 奥康情人节礼物已送达!
- On 昂跑推出 Cloudsurfer 家族革新之作 Cloudsurfer 2 训练型跑鞋
- 高蒂女鞋GAODI情人节特辑 | 以鞋为礼,步步生爱
- 诺贝达女鞋ROBERTA DI CAMERINO来点水钻高端局
- 其乐
- 公羊
- 迪欧摩尼
- 法洛蕾
- 斯米尔
- Charles&Keith
- 骆驼服饰
- 啄木鸟包包
- 康莉
- 金狐狸包包
- 老鞋匠
- 唯聚时代
- 德尼尔森
- 莱斯佩斯
- 花椒星球
- 红蜻蜓童鞋
- 意尔康
- 途漾潮鞋
- 康奈
- 四季熊童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