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举步维艰“中国制造”走到末路?
【-品牌观察】“一切皆有可能”和 “JUSTDOIT”,一个是的广告语,一个是的广告语,是不是很像?没错,李宁运动品牌走到今天,完全就是靠这种模仿起家的。但是与耐克卖创意不一样的是,以李宁为首的中国运动品牌更多注重的是产品销售,是一味地互相抄袭与模仿,于是走到死胡同。
李宁只是一个缩影,在上世纪90年代,各种各样的国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特别是一些成名的运动员,更是以自己的名字直接命名品牌,而一大批新锐力量,其前身就是沿海为国际体育品牌代工的企业,直接利用成熟的国外产品依葫芦画瓢。2003年,仅福建晋江一地运动品牌在中央电视台五套 “体育频道”打广告的就有四十余个。龙年伊始,冒进的国内运动品牌陷入危机,龙头老大李宁由于2011年净利润剧降50%,而不得不再次宣布大裁员,调整组织结构,降低人员成本。
国内运动品牌的危机,影射出中国模仿式产品的危机。我们可以看一组简单的数据,2010年的科研投入为1亿元人民币,李宁是2.5亿元人民币,已经是国内同行的顶级水平。但是,像耐克、这样的国际巨头产品生产是交给其它公司的,这些国际巨头最大的费用支出是科研和品牌推广。以耐克为例,其每年投入新产品科研的费用为销售收入的5-10%左右,按2010年其销售收入190亿美元匡算,这笔费用是15亿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近百亿,是李宁的40倍!
李宁是中国企业界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产品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过程中,面临生死抉择。与世界500强企业科研投入为销售收入5-10%的比例相比,中国的创新型企业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比只有1.86%,国内其它大中型企业这个比例甚至不足1%。而在依靠廉价劳动力竞争的日子一去不复之后,科技创新将成为举足轻重的竞争力量。无奈的是,很多中国企业目光短浅,缺乏创新的企业要想在国际化的竞争中发展壮大,谈何容易。
因此, “李宁现象”或许只是一个开始。(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
- CURRY 12 "WHAT THE BAY" 鸳鸯配色发布,致敬湾区传奇与全明星荣耀
- 耐克全新品牌宣传片《不争辩,只争胜》,致敬女性运动员和运动的力量
- 奥康情人节礼物已送达!
- On 昂跑推出 Cloudsurfer 家族革新之作 Cloudsurfer 2 训练型跑鞋
- 高蒂女鞋GAODI情人节特辑 | 以鞋为礼,步步生爱
- 诺贝达女鞋ROBERTA DI CAMERINO来点水钻高端局
- 迪欧摩尼
- 法洛蕾
- 斯米尔
- Charles&Keith
- 骆驼服饰
- 啄木鸟包包
- 康莉
- 金狐狸包包
- 老鞋匠
- 唯聚时代
- 德尼尔森
- 莱斯佩斯
- 花椒星球
- 红蜻蜓童鞋
- 意尔康
- 途漾潮鞋
- 康奈
- 四季熊童鞋
- 沙驰
- 牧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