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品牌是否有做强体育产业的决心
【-行业新闻】当前,国内体育界、经济界对林书豪的讨论可以说是滔滔不绝。对此,也有人就认为,林书豪如果出生在国内,肯定成不了现在的他,没准凭他1米91的身高很可能连专业队都进不了。
这颇有点此前讨论乔布斯的论调。前不久,国内还在讨论乔布斯如果出生在中国,会不会取得现在的成就,自然悲观者多。不管是林书豪还是乔布斯,假设他们在国内的前途,都是很难回答的问题,一点都不现实。
应该承认,美国高度发达的体育产业为林书豪提供了良好的成才环境。
所谓体育产业,广义上讲分为三个部分:职业体育赛事表演、电视节目转播以及围绕这两块内容衍生的体育用品业。从欧美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来看,前两部分占据主要位置。
相比较而言,美国的体育产业尤其发达,尤其是职业体育赛事,其篮球、棒球、冰球、橄榄球等四大联赛,全球知名。而且进入这些职业联赛,对许多年轻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可以一夜成名,也可以一夜暴富,这里产生了许多财富的神话。
以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NBA)为例,许多著名球员的年薪都可以达到2000万美元以上,一般球员的年薪也可以达到600多万美元,再加上一些广告代言,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市场。
除了的吸引,在美国,学校体育开展的更加红火,这也为许多年轻人进军职业球员提供了沃土。美国大学、中学均有各种联赛,每年的赛事也丰富多彩,在一些重要的比赛中,电视转播甚至优先照顾这些比赛。例如在美国,为了转播每年的大学生篮球联赛(NCAA)决赛,NBA的转播都要为其让路。
体育优异的学生可以通过奖学金的途径进入名牌大学就读。林书豪就在著名的哈佛大学读经济学,他也是通过中学、大学篮球联赛脱颖而出,最终进入职业联赛的道路。许多美国人都愿意将打篮球、打棒球、打冰球、橄榄球当做自己的人生梦想,就像林书豪的篮球梦。
赛事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美国整个体育产业更加发达。作为全球最强的经济体,美国也是世界头号体育强国,体育产业高度发达。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与体育相关的产值略超过全国国民生产总值(GDP)的1%,全国体育产业的产值在各大行业排名榜中居第22位。
而据美国著名的商业咨询公司凯尔尼公司的统计,美国体育产业的市场价值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达到了1520亿美元,成为美国的第11大产业,占其GDP的2%。在美国一些州的各行业产值排行榜上,体育产业的产值已跻身前三位。美国的NBA、NFL等联赛在全球都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吸引了全球各地的企业提供赞助。
美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大量体育明星的带动不无关系,同时又培养了大量的体育明星。
和欧美发达的体育产业相比,中国体育产业显得十分弱小。2008年,中国国内体育产值仅占GDP的0.52%,而欧美发达国家通常占到1%左右。
中国的体育成绩不可谓不好,奥运会上我们摘金夺银如探囊取物,连俄罗斯这样的传统体育强国都被远远抛在身后。但一提到有影响力的体育明星和我们的体育产业,则要寒酸很多。
不可否认,我们的体育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遭遇了不少难题。比如:号称亚洲最大的足球联赛中超,因为体制的束缚,一度没有赞助商愿意插足;篮球联赛也办得不温不火,大多数球队处于亏损状态;排球联赛更是到了办不下去的地步……
体育转播也因为央视的一家独大,几乎掌控着所有的播放权,没有竞争,陷入一潭死水状态,更没有任何盈利可言。
体制难改、体育赛事不景气、体育人才难以培养、体育产业发展滞后,恶性循环一旦形成,改革起来困难重重。也正因此,最近几年来,许多家长根本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投身竞技体育,毕竟风险太高,收益太低。照此情景发展,结果必然是后继乏人。在这种背景下,很难吸引更多的体育人才参与其中,自然也培养不出林书豪这样的球员。
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国内的一些体育用品企业已经蠢蠢欲动,开始在林书豪身上做文章,有的企业已经派出公关团队去接触林书豪,想从他身上挖掘出更大的市场价值。
中国不能只是有奥运冠军,而是还要有更多的体育明星。希望林书豪火热,能点燃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创新的热情,更好地探索中国体育产业做大做强之路。(-最专业最权威的鞋业资讯中心)
- 上一篇:中国鞋服行业摸索时尚转型发展路径
- 下一篇:蔡崇信豪赌估值30亿欧元的脏脏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