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葬礼策划师的“双面人生”
【-人才新闻】到八宝山殡仪馆采访的这天,天色阴沉,加上馆里一片庄严肃穆的气氛和隐隐传来的哀乐声,令人觉得非常压抑,可是接触到在这里工作的一群年轻人之后,这种压抑感便荡然无存,黑色的工作服遮盖不住他们飞扬的青春,每天面对死亡和伤痛并没有抹去他们脸上的笑容。80后葬礼策划师陈晨告诉记者,在殡仪馆的工作和生活就像“双面人生”,因为北京的习惯是上午举办葬礼,所以他们上午在工作现场不能有笑容,要严格遵守行业的各种忌语,一丝不苟地完成葬礼流程,而下午是属于自己的时间,一大群年轻同事一起快乐相处,开心而轻松,“我们已经习惯了,这就是我们的工作,而我非常热爱这个职业。”
冷门转热
半个月接到500份简历
北京女孩陈晨是2006年来到八宝山殡仪馆工作的,所学专业和殡葬没半点关系,“我学的是财务,当时看到殡仪馆招聘青年引导员,就来报名应聘,因为这里是事业单位,福利待遇都不错,重要的是很稳定,所以家里人也很支持我来这里工作。”那一年一共招聘5名引导员,前来报名应聘的大学生很多,竞争相当激烈,陈晨最后被录取,也算得上是过五关斩六将,对此她很自豪。
殡葬行业一直是冷门行业,过去很多人对此有忌讳,一度曾出现后继无人的断档局面,而现在冷门已经开始转热。记者在殡仪馆看到,很多工作人员都是80后,其中不乏帅哥美女。记者从殡葬管理处了解到,殡仪系统几乎每年都会有招聘计划,招聘的岗位除了一线工种外,还有管理人员,而且殡葬服务的工种也在不断拓宽,会将殡葬美学、心理安慰等现代殡仪文化融入服务内容中。曾有一次北京市殡葬系统计划招收五至六名大学应届毕业生做行政工作,半个月内就收到了清华、北大等高校学生的500多份应聘简历,近四分之一是研究生。而此次八宝山推出的10名葬礼策划师,也是一水儿的年轻人,看中的就是他们的创意和观念。
23岁的杨薇薇毕业于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算是八宝山殡仪馆为数不多的“科班出身”。她在学校前两年学的是社会工作专业,大三的时候转学殡葬专业,所学的课程包括遗体整容、遗体防腐、殡仪服务员、火化机操作等,她是这里最年轻的遗体整容师。
这些年轻人从不讳言自己的工作,性格爽朗的陈晨面对记者,总是笑个不停。“我们朋友之间会问‘你在哪儿工作’,我说‘在八宝山’。朋友就会说:‘哎哟,那工作不错。’”陈晨告诉记者,“现在找工作那么难,能在这里工作觉得很踏实,起码不用啃老。”
哀乐一起
和逝者家属一起大哭
“我刚来的时候,经常听到哀乐一响,便情不自禁和逝者家属一起大哭。”陈晨笑着回忆几年前刚工作的情形,“工作环境确实比较压抑,要改变很多平时的习惯,例如见到逝者家属不能说‘你好’、‘再见 ’,只能说‘您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不能面带笑容,后来就逐渐变成了一种工作习惯。”
“做我们这个工作,确实不能精神太脆弱,像我这样大大咧咧的,很快就可以适应。”陈晨说得轻描淡写,“但是保持淡定,并不代表麻木和冷漠。”另一位葬礼策划师赵东来也表示,从事这项工作最重要的一个素质就是要有爱心,“一颗感恩和悲悯的心”,“这些年我接触了无数的逝者家属,亲人去世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巨大的打击,他们是那样悲伤、无助、慌乱,面对丧事无从下手,急切地想寻找一个依靠,而我们就是他们可以依靠和信任的人。”曾有一名农民工在京生病去世,他的家人想在八宝山办一个稍微体面一点的葬礼,可是又没什么钱,“我们馆有对弱势群体的优惠政策,只收了1000元就把丧事办妥,家属们跪下感谢我们。这个工作就是一种善行。”
双面生活
心理疗法解决情绪困扰
陈晨和许多女生一样,喜欢看书,看动漫,她甚至还喜欢看鬼片。“美国拍的恐怖片都很血腥。相比之下,我们天天看到的也就不算什么啦。”她咯咯直笑,“看那个就是纯粹让自己放松一下。”
记者观察到,殡仪馆内有好几个篮球场,还有活动室和各种健身器材,陈晨告诉记者,下午工作不忙的时候,大家就会三五成群地打球、踢毽、跳绳、健身,同事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单位会经常开展一些业余活动,包括看电影、拔河比赛、运动会、演讲比赛等,“都是怕我们心理压力大,通过这些活动来减减压。”她说。“单位还会请心理咨询专家给我们办讲座,专家带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听着舒缓的音乐,放松身心,这是对情绪的一种调节。”到目前为止,殡仪馆的工作人员没有出现过心理疾患和严重的情绪困扰。
这些年轻人的终身大事并未因职业而受到影响,赵东来告诉记者,他已经结婚成家,妻子对他从事殡葬工作从来没有过反对意见。而陈晨的男朋友也不曾对她的工作说过半个“不”字,“我男朋友的爷爷是个老红军,每次见到我都夸我工作得好,还经常介绍一些朋友来找我办业务。”
虽然从事的工作和死亡沾边,但是这些年轻人的生活和同龄人并无差异,要说不同,可能是对生命多了一分思考和尊重。“在别人最脆弱的时候,我能帮到他们,我就觉得这个职业很神圣。”陈晨郑重地说。(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类资讯中心)
- 上一篇:HR的另一个未来
- 下一篇:金山有位坚守了几十年的“宝藏”修鞋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