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消费”兴起,谁来抢食市场“大蛋糕”?
【中国鞋网-要闻分析】吃饭在家、“逛街”在家、交友在家、工作在家……现代社会,“宅人”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从2010年开始,除了上班时间外,在沈阳某国企上班的荆田就很少出门了。虽然不怎么出门,但他的生活却过得有滋有味。“休假的时候,早上睡到自然醒,起床之后先在网上订餐,登录微博和QQ,等洗漱之后,快餐也就送来了。”荆田向记者讲述他宅在家里的起床流程。“刚开始的时候,周边一些朋友对我的生活方式还不很肯定,但是近来我发现,没事不出门的人越来越多了,说我懒的人越来越少了。”
宅群体 规模越来越大
“跟一般人比,我的‘宅’行为可能还要极端一些。”前年开春,在某软件开发公司做工程师的许新辞掉了工作,加入了居家办公一族。“网上调侃IT工程师的段子就是我们生活的折射。每天上班就开始对着电脑赶工,加班到晚上8点都是正常的,周末基本没有休息。我觉得生活不应该这样。”辞职后,许新成立了一个游戏工作室——以出售网络游戏装备升级道具为职业。“做这行就像做生意一样,我最开始投入了1.5万元,每天工作6个小时左右。两个多月后,我收回成本,就开始赚钱了。”许新表示,现在没有特别的事,他基本上不出门,在家上网同朋友聊聊天,看看电影和NBA,蔬菜、水果、生活用品都是在网上买。他觉得现在的生活比上班时舒心。“经过两年时间,我的工作室已经基本成型,正筹划着与朋友合伙扩大规模。”
宅群体 成网上消费主力
据阿里巴巴集团12月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辽宁地区前11个月在淘宝上花了300亿元。全国服饰鞋包消费中,36%都是在淘宝和天猫上完成的。不难想象,“宅人”为这数据贡献了不少力量。
白领贾鸿是个典型的宅人,每个月收入2600元左右,平日的用品中,大到电脑小到肥皂都会在网上买。她今年的网购账单是这样的:服饰鞋包5000元,日用品2500元,书籍800元,其他用品400元。也就是说,贾鸿每个月工资的三分之一都用在了网上消费。
记者了解到,电子商务越来越发达,居家生活越来越便利,很多人的消费行为已悄然转变。据某媒介公司对3万名中国人的调查显示,“宅一族”的消费,每年比一般消费者多花878元。
有业内人士指出,将近一半的中国城市消费者自认愿意宅在家里,他们的行为方式与普通消费者并无显著区别,但长远来说他们都或多或少会感染到宅消费行为,把原来在外的消费转移到家内消费。这无论对市场架构、还是对品牌商品都有巨大的影响。“宅”的兴起为市场营销者带来机会,也带来挑战。
宅消费 时代商家如何把脉
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速食店提供网上订餐业务,快递公司在市区范围内免费取件,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家想出各种新方法迎合“宅消费”。“宅时代”对人们消费行为的改变,一些商家和消费者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我本来只开实体店,后来很多朋友说想在我店里买东西,但是懒得跑,所以实体店营业了一年之后,我又在网上开‘分店’。现在网上咨询和购买的人很多,除了朋友,我还开发了一些新客户。”浑南新区某孕婴店老板卢女士说,在实体店的基础上开网店已经成为“圈内”的普遍共识。
“80后”小菲告诉记者,她也算是宅女一族,基本都是在网上买东西。作为消费者,她最关心的是价格,“在网上买东西确实省力省钱。现在商场里的东西太贵,一件普通的时尚类品牌羽绒服要3000多元!所以希望商家可以合理定位价格,这样才能吸引大家走出去。”
而高校博士生小程则表示,“宅消费”的兴起对网上营销而言是一把双刃剑。“现在网上消费可以说是如火如荼,但是‘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网上消费的诚信问题还有待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准确把脉对商家来说才是真正的挑战。”(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