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多元化:决战未来“综合平台”
【中国鞋网-鞋业趋势】2012年整个零售业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下滑,电子商务却逆势繁荣,抢足了风头。易观国际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交易额将达12200亿元,同比高达增长53%。
同时,2012年也是电商试水多元化的一年。阿里推出小贷金融,苏宁、国美旗下电商均宣布进军金融业,京(专卖店)东开始涉足网游。1月8日工信部发布《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为电商多元化又添一把柴:苏宁提出线上线下的融合,传出全力争夺虚拟运营商牌照的消息。
辉煌的销售战绩并未让众电商满足,在网络消费竞争激烈、格局未定之时,电商却急于多元化,目的何在?
“说到底还是综合平台竞争所迫。”资深电商经理人徐得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阿里、苏宁、京东这几家大型平台发展多元化业务是形势所迫,综合型电商要做开放平台,为平台商家、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物流、金融必须要跟上。
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电子商务的发展则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消费观念。然而,诸多网站、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历程绕不过一个共同的难题:如何将网站拥有的巨大访问数据流量变成现实的收益,即流量变现。
“仅靠商品产销这种模式赚钱,难度是非常大的,所以电商都在寻求利用手中现有大量用户数据实现更多盈利的手段。”上海万擎商务咨询有限公司CEO鲁振旺对记者说。
众所周知,零售业的利润率一直是偏低的。从全球来看,即使是像沃尔玛这样拥有成熟的经营模式和稳定供应链的大型零售集团,其利润率也仅2%-3%。而低价优惠是网络购物相对实体购物的最大优势,因而其还要更低一些。
“除了实物消费,一些服务将能达到流量变现的效果,并且盈利更多。”鲁振旺表示,美国亚马逊是一个典型例子,云计算、电子书和视频等服务已经成为其主要利润来源。
由此看来,电商追求多元化,其最终目的依然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充分挖掘用户价值,利用所掌握的用户数据获得更多利益。
此外,促使电商多元化的客观原因还有:网络消费群体的增长红利正在逐渐消失。从2002年至今,互联网经历了十年的高速发展,业界公认:培养最初一代消费者网络购物观念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未来的网络消费群体可能不会像以往那样高速增长了。
“电子商务的核心是消费需求。未来最大的可能是对既有网络消费者的争夺,用更好的平台和服务吸引竞争对手的用户。”鲁振旺认为,通过进行多元化,电商流量变现的丰富(专卖店)性、广度和盈利能力都会大幅度地提升。“这才是未来综合性大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显然,电商多元化的举动说明他们已经充分意识到:被动不如主动,迟来不如先飞,抢占“大平台”的战略高地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诸多战略中,多元化历来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企业多元化失败,未能实现协同效应却消耗了大量资金与资源,往往会连主营业务的发展时机和战略优势也一同失去。
对此,鲁振旺建议电商应进行相关多元化,先从关联性强的行业做起。“要明确自身用户群的属性和自身业务属性,选择跟原有用户、业务相关性更强一些的行业,平稳渡过多元化的‘跨界’过程。”
“未来电商的主业还会是零售,金融、电信只是服务其整体业务战略。”徐得红认为,电商多元化应分清主次业务。他同时也强调,竞争必将是残酷的。“随着平台电商行业格局的逐渐明晰,强者愈强,弱者出局,最后能生存并发展持续下去的,或许不会超过3家。”(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