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迎来重大调整 国产体育品牌如何熬过寒冬?
【中国鞋网-行业新闻】2012年的世界末日的谣言已经破灭,但是一场严峻的寒冬正等待着多国产运动品牌。近来以李宁(专卖店)、安踏(专卖店)、361°、特步、匹克等为代表的国产运动品牌频频爆出利润下滑、门店关闭、库存率居高不下的消息,在整体经济增速放缓、体育市场趋近饱和的大环境下,国产运动品牌将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
据业内人士分析,经历了北京奥运会后的迅猛扩张和“粗放式”发展,国产体育品牌已进入深度调整阶段,整个行业将迎来一次重大调整。
繁华过后 问题凸显
当年借着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的东风,中国体育品牌在2007年至2010年间进入了高速发展期。短短几年时间里,借助消费者的体育热情和商业赞助、广告营销以及港股上市,许多体育品牌赢得了充足的资本,发展势头也蒸蒸日上。众品牌争相在二三线甚至是四线城市大量开设门店,拓展自身的销售渠道。2009年,中国本土运动品牌李宁的收入规模甚至超过国际运动用品巨头阿迪达斯,跃居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第二名,与行业龙头耐克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但在快速繁荣的背后,也潜伏着重重危机。由于在盲目和迅速扩张过程当中不注重品牌的定位和产品的特质,导致了商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国内体育品牌之间的相互厮杀也日趋白热化。随着奥运现象不再,国产体育品牌的库存压力增大、品牌影响力减弱、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都渐渐浮出水面,行业整合、重新洗牌的趋势不可避免。
面对重重困境,很多企业意识到,几年来的盲目扩产带来的高库存和大肆扩张的门店,开始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曾经的大批量、大流通、低价格等简单粗放的扩张方式也不再适用。
于是“瘦身”成为多家体育品牌的首要任务。仅2012年上半年,李宁就关闭了1200家低效门店,这一关店比例高达15%.据了解,李宁关闭的门店基本都是三四线城市中销售情况不好的店面。收缩市场的不仅仅是李宁一家,匹克关闭了1000余家门店,安踏体育也减少了110家。虽然关闭低效门店是李宁等体育品牌的不得以之举,但是应该看到市场销量萎缩之时也是优化渠道的好时机,门店的关闭正是这样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
险中创新 定位准确
然而仅仅改变销售渠道并不能真正达到治本的目的,只有创新才能驱动发展。
创新转型之路充满了荆棘和坎坷。早在2010年李宁公司便开始宣传其品牌重塑计划。这次品牌重塑不仅启用了新的品牌标识,其沿用多年的品牌口号也从“一切皆有可能”变更为“MAKE THE CHANGE”.李宁公司意欲进行战略转型,鲜明提出了吸引“90后”这批年轻消费群体的概念。但是,这一系列动作却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不仅“90后”们不买单,李宁甚至还失去了很多忠实于其品牌的“80后”粉丝,使整个计划陷入失败僵局。李宁想要创新的思路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在改革创新、重塑品牌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在国产体育品牌集体走弱之时,德国运动服装和设备制造商阿迪达斯公司却在2012年销售额创下了145亿欧元(191.4亿美元)的新纪录,大中华区2012年前三季度销售收入增长16%,成为阿迪阿斯全球业绩最好的市场之一。强烈的对比不禁让人思考,中国体育品牌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有关专家表示,中国的体育品牌定位比较模糊,介于时尚、运动和户外之间,而阿迪达斯则有旗下子品牌三叶草主打休闲、时尚、潮流牌,赢得了众多年轻人的青睐,其清晰的定位准确地把握了市场脉搏,扩大了市场。其产品有着“总统慢跑鞋”美誉的Newbalance,专注于打造舒适的运动鞋,其产品的优良品质也获得了一批包含政坛领袖、企业精英的高端客户的喜爱。日前,国产运动产品创新乏力,更是让很多消费者“想说爱你不容易”,在外观设计和功能特性上来讲,不得不承认,国产品牌的确还和国际运动品牌有一定的差距,一味的跟风和模仿解决不了问题。专家呼吁,国产体育品牌只有加强研发设计团队注重创新打造新品、精品锻造品牌才会让消费者更爱国货,才能走出寒冬,迎来春天。(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