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市场 > 中国鞋业聚首皖北地区 宿州打造中部鞋城

中国鞋业聚首皖北地区 宿州打造中部鞋城

2013-03-18 08:23:05 来源:中国鞋网/安徽日报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中国鞋网-国内动态】春耕大忙时节,记者来到皖北农业大市宿州,欣赏了一眼望不到边的青青麦地,便急急地寻访那座现代制鞋产业城。从(专卖店)台高速路放眼望去,制鞋产业城气势恢弘,北至南外环路、东至宿怀路,南至北杨寨乡北部、西至淮北市濉溪县交界,50平方公里都是鞋城“版图”,这样的制鞋产业规模在全国都很少见。

  鸿星尔克(专卖店)、鑫国龙等整鞋项目今年9月投产,卓耕、富通、新濠畔等鞋业市场项目建设,一期工程10月份投入使用……在鞋城,记者看到了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今年争取10个亿元以上项目落地建设。 ”鞋城有关负责人说。

  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皖北地区,一个鞋业板块缘何“无中生有”,横空出世?全国鞋业板块众多,竞争激烈,宿州鞋城何以实现“三州归宿”、脱颖而出?作为新型城镇化“第一枪”的宿州鞋城为皖北振兴,“四化同步”,产城一体化提供了怎样的“样板”?

  龙头带动

  引进“金凤凰”,成就“百鸟林”

  “鞋城的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远处隐隐约约的那群楼就是鞋城‘千亩苑’20万平方安置小区一期,它们就是鞋城为农民工在城里安的家。再瞧这边,那栋楼是刚落成不久的海关办事处,是为鞋城出口需要设立的,在宿州是破天荒的大事。 ”陪同采访的鞋城工作人员小朱不时感叹:“真是沧海桑田,三年前,这里许多地块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 ”

  据鞋城产业规划,到2015年,鞋城建成区达10平方公里,安排10万人就业,10万人居住,主导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0亿元。

  摊开鞋城规划图,产业城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陆维福踌躇满志,滔滔不绝。 “目前,一期10.8平方公里鞋业基地已基本建成,有工业、居住、商业三大板块。 ”他说,一期已经形成产城一体的格局,其中工业区形成鞋区、鞋材配套区;居住区面积为2.04平方公里,可容纳10万人居住,有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商业物流区包括卓耕、富通、新濠畔、奥特莱斯四大市场、中心商务区和物流园区“二区”、中国鞋街“一街”以及陈河湿地公园“一河”。

  地处南北过渡带的宿州,濒临沿海,背倚中原,这座皖北农业大市缘何与“鞋”结缘,凭空崛起一座鞋城? “早在四年前,谁也没想到宿州会与制鞋产业沾边。 ”负责产业城招商引资的赵部长说,“鞋城的出现,今天回过头来看可谓是‘偶然中的必然’。 ”

  常言道,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而宿州鞋城却是先引进一只“金凤凰”,终于成就“百鸟成林”。这个“金凤凰”就是全球鞋业航母百丽鞋业。 2009年,全球排名第二的鞋业巨擘——百丽鞋业牵手宿州,此后“一石激起千层浪”,东艺、泰马、鸿星尔克、安踏红蜻蜓等知名鞋企纷至沓来。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它决定一个产业的高度、规模和可持续发展程度。宿州之所以兴起一座鞋城,关键在于我们引进了牵动力大、带动力强的鞋业龙头企业,从而吸附了一批企业、集聚了一个产业。 ”宿州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三州”归皖

  放大“集聚效应”,打造全产业链条

  “现代人讲时尚,对款式要求很高,鞋子生产样式转换很快。 ”本省一位制鞋厂的老板最近很苦恼,每更换一个样式,就意味着要重新进一批原材料,可是制鞋厂所在地没有完善的配套企业,有时候仅为了一个纽扣都得从深圳大老远空运过来。制鞋业对配套产业的依赖可见一斑。正因为如此,这家企业准备迁入宿州,因为在这里,上下游企业配套,生产中缺这少那的苦恼没有了。

  “往中西部走”是制鞋业内多年来的热门话题。随着产业梯度转移涌向中西部地区,安徽、湖南、江西等资源和劳动力大省都在抢食“东鞋中移”这块大蛋糕,竞争激烈,宿州现代制鞋产业城何以在全国脱颖而出?

  “这离不开决策准、规划起点高、看得远、动手快,以快打慢,短时间内形成产业配套集聚规模。 ”陆维福分析认为,而全国其他地区,要么是没马上形成鞋城规模,要么是没认真落实配套集聚。而宿州劳动力资源丰富,这对被称作“候鸟经济”的制鞋业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条件,凭借龙头带动,放大“集聚效应”,就像磁铁吸附铁屑一样,滚雪球般越做越大。

  “把宿州打造成为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加工制造新中心、转型升级新标杆。 ”鞋城产业规划如此对自身定位。继百丽之后,东艺、康奈、泰马等知名鞋企及制鞋配套企业纷至沓来。目前,制鞋产业基地规模以上企业71家,协议总投资186亿元。随着以鸿星尔克为代表的泉州鞋业的到来,加上先期入驻的以广州为代表的广东板块和以温州为代表的浙江板块,中国三大鞋业板块“三州归宿”已渐露端倪,中部鞋都的称号将名副其实。

  “我们不是简单地对发达地区制鞋产业进行复制,而是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实行差异化竞争,在新的起点、更高水平上推进产业升级发展。 ”宿州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说,在打造制鞋产业基地设计之初,就遵循产业化发展的理念,通过引进国际国内知名整鞋生产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强化配套服务,带动畜牧养殖和商贸流通、研发创意、教育培训和会展旅游等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最终形成“制鞋业为主导、产业链完整”的制鞋产业基地。


  产城一体

  务工何必千里外,家乡也能创大业

  “夫妻同在园区工作,子女就近入学”、“在园区就业三年,提供一套保障房”……在鞋业基地,写明各项就业优惠政策的横幅不时可见,政府的贴心承诺成为前来应聘的农民工的“定心丸”。

  在企业展板旁,来自桃园镇的青年农民李磊正专注地边看边记。 “普工月工资不低于1800元,上不封顶,这样的工资待遇与江浙一带差不多了。 ”农民王丽在鞋城参观了一家企业,当看到员工宿舍都配有空调、淋浴间、卫生间,且设有棋牌室、健身房时,她高兴地和这家企业签了约。

  新生代农民工素质高,也爱闯荡,如何让他们安心留下来长期服务企业?在宿州百丽鞋业招工现场,一位企业员工向大家介绍升职经历,“我去年12月进厂,经过2个多月的努力就提为组长。 ”得知企业对员工有翔实的职业生涯规划,一些青年农民工说:“务工何必千里外,家乡也能创大业”。

  “我们从正月初八开始招工,到现在已经新招了两千多人了。 ”2月26日下午,百丽培训经理叶昌林对记者说,百丽在宿州的鞋业基地有员工8千多人,员工流失率仅在5%左右,今年返岗率比以前高,宿州鞋业基地产能则占了公司的40%的比重。

  “跨国企业之所以看中皖北欠发达的宿州,主要是因为这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叶昌林说。为了让一线员工在企业能看到发展前景,增强留在企业的信心,百丽实行“干部本土化”,班组长、车间主任甚至管理层都是从一线员工一步步提拔,让普通员工看到晋升的希望。此外,百丽还和宿州电大合作,实施农民工“圆大学梦”计划,为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铺路,这些有知识、有技能、有追求的员工很快将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

  “产业城要持续发展,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就必须增强产业城吸附人口、延介扩展的能力。为劳动力资源提供人性化服务,让农民就地市民化,是其中一个重要抓手。 ”陆维福说。为实现这个目标,宿州市优先推进产业城内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保障房建设,发展职业教育,对招收录用的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着力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等;同时,还采取措施,鼓励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各类保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

  目前,鞋城的千亩苑安置区已开工建设35栋安置房和地下停车场,和谐苑开工9栋,百丽世纪丽城保障房已开工建设15栋小高层(18层)。 “城镇化离不开产业的发展,产业集聚给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契机和空间。 ”陆维福说。

  “我们在充分借鉴重庆、成都、中原经济区经验做法的基础上,通过制鞋产业城建设,以整体承接转移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吸纳城乡人口,以人口聚集推动城市化进程,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双轮驱动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探索中部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 ”宿州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说。

  话题延伸

  产业转移破瓶颈需迈几道槛

  “城市催生产业、产业支撑城市”。城镇化、工业化双轮驱动,是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工业扩张、城市扩容,不可避免地会遭遇资金短缺、用地紧张、用工不足等生产要素瓶颈,怎样应对?

  破解用工难——

  制鞋企业向宿州转移,最重要的是配套和用工。 “目前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的产业工人已成为产业转移的关键因素。为确保‘双转移’既‘转得出’,又‘接得上’,中西部地区必须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到园区就业,在城市安家’的梦想。 ”省社科院有关专家认为。

  宿州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是事实,但把他们引得进、留得住、让他们过得好,是转移制鞋企业发展的关键。

  “我们启动了安居工程建设,根据进城农民工不同的工龄、年龄、发展阶段、收入水平,向他们提供不同的保障性住房,真正实现务工人员在园区打工,在城里安家。 ”宿州市有关负责人说,为让工人有一个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和稳定的收入,开展了制鞋产业工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打造全方位的农民市民化的教育培训基地,让他们能够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实现乐业,成为稳定的产业工人。同时,吸引农民工进基地务工的优惠政策,解决好其医疗、子女入学、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等问题,提供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

  破解用地不足——

  当前国家土地宏观政策日益趋紧,用地报批程序复杂,征地用地难度加大。 “一方面,我们现有的建设用地存量紧缺,每年新增指标有限,仅为2000亩,这与制鞋产业基地20万人20平方公里的发展规划用地需求差距较大;另一方面,现有的建设用地利用率不高和土地闲置的问题依然存在。 ”宿州当地有关部门人士说。

  为了破解土地瓶颈,宿州向上争取建设用地指标,重大项目力争“点供”;同时,抓存量盘活,支持对空心村、煤矿塌陷区进行整理复垦,由国土部门立项并置换成建设用地指标。 “农村建设用地盘活的潜力巨大。 ”据抽样调查推算,通过空心村整理和全面推进新农村规划建设,累计可置换出新增建设用地100万亩左右。预计到2020年,全市可复垦村镇建设用地3万亩,除去村庄安置建设用地指标外,可节余建设用地指标1.5万亩。


  破解资金短缺——

  虽然近年来宿州市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但可用财力较少,制约了制鞋产业基地一些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

  在破解资金瓶颈方面,宿州立足于运用金融工具和资本运作手段,多渠道破解资金难题。 “首先是争取国家支持”,宿州市有关负责同志说。以制鞋产业基地重大基础设施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为抓手,尽可能多地争取政策性投资、国开行贷款。同时,进一步加大新型金融机构的建设和金融产品的创新,提高金融业服务基地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此外,发行企业中长期债券,拓宽融资渠道,激活民力。

  用足内力和引进外力也是关键,除了帮助企业进一步盘活现有存量资产、资源,增强投、融资能力外,还通过BT、BOT、“以地生财”等经营模式,着力破解财政暂时性困难,加快基地发展步伐。

  经济快评

  “抢”的启示

  皖北传统农业大市宿州独辟“鞋”径,平地崛起一座“鞋城”,不仅带来了极为可观的利税,也带动了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着实令中部许多城市艳羡不已。然而,有谁知道,这竟是一座“抢”来的城,它背后的故事值得深思。

  抢,离不开敏锐的眼光。若没有高度的前瞻性,就产生不了抢的方向和动力。农业人口比重大,经济长期欠发达,工业化和城镇化面临诸多瓶颈,急于“突围”的宿州把新一轮产业转移视为借力起跳的最佳契机。宿州把目光瞄向了转移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市场空间广的制鞋产业,并提出新观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非“夕阳产业”,而是“常青产业”。思路决定出路,有准备的宿州如磁铁一般,随时吸附每一个机遇。

  抢,需要独特的优势。离不开对自身优势的清醒认识和判断,更离不开对机遇的利用把握。为分切产业转移这块“蛋糕”,中部城市无不使出浑身解数,仅是制鞋产业,全国就有多个城市不谋而合、奋力争抢,但最终宿州分得“最大一块蛋糕”,这归功于善用以情招商。政府超前谋划,解决后顾之忧,更增加了企业落户的信心,例如上下游配套的建立,使企业不出宿州就可采购到任何一个需要的零部件。

  抢,要凭借创新能力。不是抢到篮里都是菜,如果不抓紧升级改造,就只能是吃别人的剩饭。为避免重走沿海发达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宿州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坚持在新的技术、新的平台上实现新的跨越,走转移与转型结合、扩张与提升共进的新型产业发展之路,打造集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研发创新、教育培训、会展旅游五位一体的“中国鞋城”,落户的鞋企纷纷“脱胎换骨”,制鞋产业呈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抢进一个产业,能否成长壮大,还需要不断营造与优化良好的发展环境。从硬环境上讲,产业集聚要以园区为载体、产业为纽带、人口为依托,通过高标准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形成“产业新区,人居新城”,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一体推进。从软环境上说,有效承接产业转移,不仅要学会善于招商,更要善于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创业、兴业条件,即不仅要招商引资,更要亲商、爱商、富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互利发展、合作双赢。

  “鞋城”已然成为皖北地区“四化同步”的示范区和先导区。“后发地区不脱层皮,急起直追,就想把经济搞上去不现实。”宿州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曾这样说。发扬“脱层皮”精神,把宿州送上快车道,正在化为当地各界的行动,“鞋城”故事也正是上演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