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分析 > 国产体育品牌利润纷纷下滑 资金偏紧成本上升

国产体育品牌利润纷纷下滑 资金偏紧成本上升

2013-04-09 09:10:58 来源:中国鞋网/新浪网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中国鞋网-要闻分析】()公司日前公布的财报显示,其出现上市八年来首亏,2012年亏损近20亿人民币;同期,()也遇上市五年来业绩首次下滑,净利下滑21.5%至13.58亿;净利下滑幅度更高达60.1%至3.1亿。

  本土体育品牌怎么了?品牌模糊、产品同质化、盲目扩张,外界对它们的“衰退”总能找出种种原因。在管理学家看来,正视“缺陷”才是走出“衰退”的。

  无效率扩张透支优势

  “有些款式卖不动。”清明节期间,龙岗区一家李宁专卖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节日生意并没有预想的火爆。他说,该店部分顾客是打工者,随着这个片区一些工厂的内迁,有些熟客再也没有见过。

  记者登录李宁网站发现,该公司仅在深圳龙岗区的专卖店就有近40家,几乎覆盖了龙岗区所有人群集中的板块。相比之下,另一家外国知名体育品牌在整个深圳地区的专卖店不过20家左右。“销售额和门店数量不成正比。” 一位不愿具名的深圳券商纺织业分析师对记者分析说,不少国产品牌的专卖店没有起到带动销售和提升品牌的作用,只是当初盲目扩张的产物。

  事实上,大幅扩张的并非李宁一家。李宁、安踏、、匹克等分别于2004年、2007、2008和2009年登陆港股。“资金助推了盲目扩张。”以上券商分析师说,这些品牌利用当时香港各路国际资本对“中国内需”和奥运概念的追捧,募得大笔资金。之后,资金主要放在了门店扩张上。一方面,过快的扩张忽视了选址和管理,导致单个门店的盈利效率很低;另一方面,大量加盟店的出现,导致整个渠道失去了对市场的反馈能力,总部无法得到市场变化的准确数据,也就无从调整产品。

  “库存严重,在二级市场拿不到钱,只能引进PE。”以上分析师认为,从目前来看,当初“不差钱”的国产体育品牌正面临资金压力,这会加剧危机。但从反面来看,也意味着企业有了投资收益的压力。如果PE能操刀进行有效的经营革新,李宁这样的企业仍有重新崛起的机会。

  成本上升压低利润

  日前,记者在深圳部分门店调查发现,市场上国产体育服饰的同类产品和国际品牌的差价一般在90元至150元之间。这意味着,如果成本相差不大,国产服饰每件的利润会比国际同行低100元左右;如果双方在同样的市场层面竞争,国产品牌则已经被逼到了价格的“死角”。

  国际品牌的品牌优势会给本土同行带了何种压力?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王高认为,压力首先来自于低成本优势正在丧失。之前,一些中国企业的确有成本优势,但目前,一些外资品牌和国产品牌的贴牌工厂已经没有区别,大家的成本相差不大;与此同时,一些外资品牌还逐渐把工厂转移到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因此,“低成本”可能成为了“过去时”。

  “外资品牌渠道下沉是另一重压力。”王高指出,目前,、等品牌也开始做低端产品,用三四百元买到外资品牌的运动鞋已经很容易。

  记者也从珠三角和福建一些服装代工企业获悉,尽管服装行业正处在“去库存”阶段,很多工厂已半停工。但只要恢复生产,企业主立刻发现工人的工资已经上涨。业内人士认为,这将是内资品牌的噩梦,因为它们价格本身就低,终端价格上的议价空间不大,当成本提高,利润必然更薄。

  潜在消费者群体下降

  在不少人看来,中国体育品牌在发展路上一直在主动“避让”外资品牌。当“80后”经济收入增长,越来越多地选择外资品牌时,不少内资品牌开始主动将目标客户选择为“90后”身上,称之为“年轻一代”。但问题在于,资本助推下的产能突进和门店扩张忽视了“90后”与“80后”人群的不同之处。

  首先是人口数量的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80后”有1.24亿,接近当前全国人口的10%。但进入90年代之后,新出生人口数量开始大幅下降,从1990年每年2620万的峰值降到当前的每年1600万。以上券商分析师说,潜在消费者群体数量的锐减,已经体现在各家国产品牌的库存积压和销售疲软上。“宏观数据很说明问题,国产品牌有必要调整策略。”

  更重要的是,“90后”也未必就属于国产品牌。“他们比‘80后’更潮、更酷,真正有持续购买力的大城市‘90后’会选谁?”以上分析师如是质疑。

  观点

  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主任苏勇:

  转型需重塑供应链

  目前,国产体育品牌正进行去库存等自我改革。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苏勇认为,国产体育品牌除了降产能,调产品结构之外,更重要的是重新审视渠道和供应链建设。

  他举例说,曾有一家国内著名服装企业,为扩大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张门店,形成了1/3直营和2/3加盟店的结构,但最终导致消费者和企业市场部门缺乏“沟通”。企业花了大价格请一线影视歌星代言,但品牌宣传并未带来销售数据,却带来了飙升的库存。

  苏勇认为,“调头”需要准确的市场信息,而准确的市场信息又来自于高效而牢固的渠道。首先,渠道不畅,必然信息沟通受阻,产品开发将和市场脱节;与此同时,薄弱的渠道会降低供应链效率,库存周转率和资金使用率都会降低,企业缺乏竞争力。因此,重塑渠道和供应链建设应该被放在第一位。(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