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制鞋产业在困境和风雨中不断前行
1992年东莞厚街镇建成首个与鞋有关的专业市场——“厚街皮料市场”,1993年富民服装城在东莞虎门建起,东莞的服装皮企产业升级序幕正式拉开了,十七年过去了,东莞的产业升级在困境和风雨中依旧前行着。
产业发展之路
东莞皮企的主要产业----东莞鞋业从最初的港人回乡自办厂的引进阶段到现在已经历了吸收阶段、承接以台湾为主的东南亚鞋业梯次转移的规模扩张阶段和鞋业产业深化内部分工的整合发展阶段以及现在的鞋业企业与鞋业产业转型的升级发展阶段。
自1978年厚街籍的香港人率先在东莞厚街镇珊美村租赁场地开办首家“三来一补”鞋厂——“行乐鞋厂”,主要产品是来料加工皮革男装鞋。随后,如珊美艾美皮艺厂、寮厦金鼎塑胶皮类制品厂等如雨如春笋般涌入。80年代在港资鞋厂的带动下,东莞制鞋业及工人掌握的制鞋工艺得到长足发展。,开始由镇加工办牵头自筹资金兴建厂房引进开办鞋厂,主要加工生产。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制鞋业中心从日本、台湾移向了我国。国际产业梯次转移的契机和东莞原始积累的鞋业基础,使得东莞各外资鞋厂得到迅猛发展,形成了庞大的鞋业生产产业带。
1992年厚街镇建成首个与鞋有关的专业市场——“厚街皮料市场”,专营成品鞋、鞋配件等。厚街镇已形成了等鞋材鞋料专业市场近10个,经营面积约450000平方米,为鞋业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配套,产品辐射全国。
到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在鞋业生产加工企业的推动下,东莞鞋业产业内部分工日渐完善。整个产业从生产环节到原材料采购、机械设备、零配件加工及供应,再到产品的营销、配送、资讯、设计以及会展等,基本上实现了产业化和专业化。
近年来,在全球金融危机,招工难、原材料价格升高、房价电价上扬、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外销利润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下,鞋业企业迎来了“大洗牌”时代。采取技术强企、品牌已经成为东莞皮企发展的共同趋势和必然选择,也是东莞众多鞋企努力转型的方向。2006年底,东莞积极开拓总部经济,引导企业就地转型升级,扎根发展。并在“第六届中国东莞国际鞋展-鞋机展”(2007年11月28~30日)高规格地举办一场“世界鞋业发展论坛”,正式立项建设“世界鞋业(亚洲)总部基地”,通过总部的龙头带动、基地辐射作用,推进东莞乃至全市、全省、全国的鞋业转型升级。
到2010年,东莞已有1600加皮企实现就地转型升级。目前以兴昂、等为代表的东莞知名制鞋企业,已开始创立自己的品牌,走上了一条品牌研发与加工制造相结合的转型之路。
困境 困惑
东莞鞋业正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时段。各种因素的影响,将制鞋企业逼回到十字路口:一条路是屈从于生存压力,继续寻找压低成本的方法;而另一条路则是转型,这是一条并不比前者轻松的路。东莞拥有15000家加工贸易型的企业,被称为“世界工厂”,产业升级具体怎么操作却很多企业管理者都不知道,从东莞的整体来看,近10年的升级之路之后,加工贸易业仍然占了绝大部分经济份额,这些企业仍然以接订单的方式生存。习惯了加工贸易型的企业愿意升级的只有少部分,而这少部分企业中升级成功的少之又少。
莞货转型内销之路也很难走,莞产,其外销之路都走得极为顺畅,莞鞋占据了世界市场70%的份额,但在内销方面却颇有些步履蹒跚,颇多困惑。东莞的鞋企开拓内销市场,更多从专业角度入手、忽视了市场定位和商场对接。进入百货商场的对手则多为国际一流品牌,初入场时“困难很大”。莞货与连锁百货缺少通道,就拓展市场而言,部分东莞鞋企表示多通过专业展会打开销路,通常国外国际性的展会在外销方面效果不错,而国内的专业展会则多为区域性,对内销的拉动效应不是太大。尤其是在与连锁百货衔接方面,“缺少应有的渠道”。目前,连锁百货在引进入场货品时,很看重商品的“买相”,且对有市场消费力的品牌甚为钟情,从而使得部分卖场的品牌看上去多有些大同小异,对于缺少品牌的东莞鞋品而言立足和发展空间相对比较小。(中国-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合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