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扫”出商机 亦暗藏安全隐患
【中国鞋网-消费市场】打开手机,对着一个小方块“扫一扫”,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与优惠。如今,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二维码的身影,从商场的优惠资讯,到电影院的影讯,再到报刊杂志的订阅,还有火车票据,只要“刷”一下就能获得信息。日前,记者走访发现,在我市二维码更多运用于商家优惠活动。不过,由于其容易制作,成本低,加上审核和监管缺失,二维码也暗藏一定的风险。
二维码上的商业信息
前天,市民蔡女士和朋友到德辉广场吃饭回来直呼自己“out”了。“刷一下二维码,不仅吃饭打八折,还送一扎果汁”。蔡小姐告诉记者,前天她约朋友吃饭,进去餐馆时,朋友拿出手机对着店门口宣传单上的二维码一刷,对话窗口即可出现该餐馆的名字,添加其为好友后,发送“优惠”二字,就得到该餐饮店的相关信息。上菜时,工作人员还赠送一扎果汁,“更意外的是,结账的时候还有八折优惠”。
记者走访发现,不仅是餐饮店有二维码信息,一些商场也会通过二维码传播优惠资讯。昨日,记者在德辉广场一楼新华都百货入口处,看到一张海报上印有二维码。记者打开微信,对着二维码一刷,添加对方为好友后,马上收到商家发来的促销信息。
“二维码最早是在火车票上”,市民郭小姐从去年就开始关注二维码,逛街、吃饭、看电影,只要看到二维码,她都会拿出手机刷一下。如今,她的微信里已经关注了10家商家信息,除可以及时了解商家最新资讯外,还能获知各种打折和优惠信息,有时候还能得到一些小礼品。
刷二维码小心安全隐患
正是由于二维码的先进、方便,同时随着微信的流行,不少年轻人养成了“逢码必刷”的习惯。殊不知,不少手机病毒、恶意程序、钓鱼网站等都是通过二维码传播的。前不久,市民唐小姐在团购网上看到一餐饮馆五折优惠的信息:“只要扫码,安装手机优惠券软件,即可享受折扣。”唐小姐在手机上装好优惠软件后,并没有收到优惠信息,而是第二天一早发现手机停机了,经查询,已欠费100多元。通过多方查找,原来是二维码下载的软件带有病毒。
“二维码给生活带来方便和实惠的同时,也存在风险。”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扫描不安全的二维码,手机容易被植入病毒,不但会泄露个人信息,也容易造成手机“吃费”,一些商家还会以此发布非法广告和不良信息。再加上目前没有针对二维码的相关监管,导致其暗藏一定风险。
“特别是印有二维码的火车票等票据,使用后不要随意丢弃,避免被不法分子盗取信息。”该人士特别提醒道。
相关链接
什么是二维码
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最早起源于日本。与普通条形码的横向识别相比,“二维码”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了纵向的识别功能。因而使数据在“混乱”中有着更强的识别和纠错能力。从外观上来看,“二维码”是用一些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中记录数据信息的。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应用十分广泛,如:产品防伪溯源、广告推送、网站链接、数据下载、商品交易、定位导航、电子凭证、车辆管理等。(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