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鞋类“网上定制”营销模式席卷而来
最近,以个性化定制鞋类为主打的爱定客网站,越来越受欢迎。“我们把鞋子分解成各个不同模块,消费者可随意组合,会有上千万种变化。”昨日,爱定客总经理党启元在位于上海的总部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
爱定客,由泉商注资,上线仅一年半。网站拥有独立工厂和自己的设计师团队,还与游戏、动漫、电影等公司合作开发产品。
据悉,国际知名品牌,也有推出定制鞋款,但定制鞋周期长,价格更是动辄成千上万元;而在爱定客定制鞋子,只要200-300元,且7天就能发货。
对此,党启元解释说:“大品牌一般没有专为定制鞋设立生产线,而我们的消费者只要提交自己设计的鞋子图片,生产流水线就能直接通过系统看到订单的设计数据及要求,很快进入生产程序。”
传统品牌纷纷试水
除了爱定客,在泉州,、、、等传统也已纷纷开始试水C2B(即消费者对企业)的个性化营销模式。
特步(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利华介绍,近期该公司位于厦门的电商部门已完成系统测试,网络DIY平台即将上线。
“这是项系统工程,对传统生产型鞋企来说,除构建平台外,还要储备供应商、设计团队和材料。”他认为,传统鞋服企业的电商从B2C(即商家对客户)零售形态向C2B个性化营销转型是必然趋势。
去年10月,由泉州市鞋业商会推动成立的网上泉州运动品牌馆正式上线,揭开了行业借助网络平台抱团发展的新篇章。借助这一平台,各大品牌在做好零售的同时,更努力拓展“网上定制”等新业务。
该品牌馆运营商、泉州市网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晓军认为,从国外来看,线上消费者除选择广为人知的品牌和
追逐奢侈品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既不喜欢大众化的东西,又难以消费奢侈品,他们就会选择个性化商品。“这部分商品受众面略窄,但较固定,有很大市场空间。”
据黄晓军介绍,鞋类的个性化定制一般指设计师根据脚型、尺寸、走路跑步时的状态,结合时尚潮流等因素为消费者设计专属鞋款,再由商家生产制作。“但受制于成本因素,目前我们的企业还只能满足基础定制的需求,也就是由商家提供固定款式,消费者来填充颜色图案。”
预示行业转型方向
个性化定制,离不开柔性生产线的引入。柔性生产线,即把多台可调整的机床联结起来,配以自动运送装置组成的生产线。它依靠计算机管理,并将多种生产模式结合,从而减少生产成本,做到物尽其用。
泉州勾勾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斛辉认为,传统的鞋企生产线是批量生产,每个款式须生产成千上万件才能实现
成本的降低,而柔性生产则是根据订单来确定生产量,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在C2B模式下,鞋企要具备生产线的柔性反应能力,也就是小批量生产能力,实现从‘以产定销’到‘以销定产’的转型。”党启元认为,在C2B产业链中,如果“C”(即消费者)没有达到一定规模,对生产者来说就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成本将成为最大的挑战。
据了解,目前,在泉州的运动鞋企业里,361度、乔丹体育等为数不多的品牌已引进柔性生产设备,并进入试运行阶段。但这些企业普遍认为,“网上定制”目前还只是泉州鞋企创新探索的一个方向,量还不是太多,传统的B2C仍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鞋类电商的主流模式。
“传统鞋服品牌涉足‘网上定制’业务,在现阶段未必能盈利。但它有利于拉近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增强消费与生产的互动,推动泉州鞋企重设计、勤创新。而这些,正是今后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晋江市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王明军说。
短期难全面推广
上网定制自己的专属鞋,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然而,这种模式也对传统鞋企提出更高要求。
在网上泉州运动品牌馆运营商、泉州市网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晓军看来,对意欲转型的传统鞋企而言,除了引进先进的柔性生产线,建立一套全新的生产经营模式也很重要。
“当前,实现‘网上定制’最大的难题还不是引进生产设备,而是从生产到供应链的整合,这对传统制造商的生产经营模式提出很大的挑战。”他认为,根据鞋类产业的发展实际,“网上定制”暂时只能在有实力的工厂、品牌中先行试水,短期内很难在整个行业普及。
泉州某知名品牌鞋企负责人则认为,电商更为强调客户体验和柔性供应链,而泉州企业则更习惯于做整单,喜欢大进大出,一单下来至少几万双。“要拓展电商业务,须换一种做法,建立快速反应的供应链,这对原来的供应链体系是一种颠覆。而比普通电商更高一层的个性化定制,对成本控制、出货品质、出货效率等的要求更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个性化定制鞋类为主打的爱定客网站,希望未来能和线下鞋企加强合作。“泉州鞋企在鞋子的生产上比我们有优势。如果它们想要试水‘网上定制’,但没这样的生产线,又不打算在前端技术方面投入太多资金,可通过与我们合作,实现定制服务。”爱定客总经理党启元说。
“类定制”席卷而来
“短期内,‘网上定制’业绩在电商平台的占比还很难超过5%。”特步(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利华坦言。
尽管在鞋类电商业务板块,真正意义上的定制还难成主流,但“类定制”已席卷而来,成为不少企业的重要营销手段。
2011年,许多同行还只是把电商当作清库存的一个手段,特步已开始打造网络专供产品。如今,其电商超过90%的业绩,来自网络专供产品。“我们认为,电商应发挥消费导向的功能,避免库存过多。”肖利华说。
去年,特步曾与淘鞋网合作推出“步步庚心”专款鞋。双方首先对网站150万用户进行分析,发现用户以学生、女性为主,这也和歌唱明星韩庚的粉丝群吻合。因此,“韩庚一代”上市至今,价格维持在一双250元以上,销售额达500万元。
与特步类似,361度的品牌电商平台也并非根据每一个客户的个性需求来定制产品,而是采取锁定某个明星粉丝群,推出2-3款、每款1-2个颜色、总量只有几百双的明星鞋款,定量生产。
位于晋江的拖鞋生产企业得沃,个性营销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其采取的模式是,先开发一系列款式,根据网络下单情况,生产、发货,不留库存。
“对这些品牌的客户而言,买到手的鞋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算定制,但可算作因时而制的‘类定制’。”黄晓军说。
探求差异化发展
购买鞋子,消费者想“私人定制”;电商之路,企业也要“私人定制”。业内人士认为,不管是定制还是“类定制”,体现的都是电商企业对差异化发展的主动探索。
“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商业,通俗地说,就是钱变货,然后变更多的钱。然而,现在大部分电商卖家在做的,却是钱变货,然后变更少的钱。比如说,一件进价26元的T恤,在网络上28元包邮。”肖利华认为,定制与“类定制”标志着电商企业从价格战向价值战转型。
泉州市鞋业商会会长丁水波认为,要在互联网领域打响泉州品牌,离不开区域运动品牌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抱团发展。“在这方面,可利用网上泉州运动品牌馆,加大线上线下的整合力度。”
美国一网站尝试通过社区系统来卖衣服,曾1天卖出3万多件T恤,国内也有佐丹奴将其网上商城与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社交媒体合作的案例。对此,晋江市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王明军说:“无论是与社交媒体合作,还是自建社交化电商平台,都反映了电商社交化的必然趋势。”
近期,浙江皮鞋在杭州推出全新终端体验店。在体验店内,几台智能仪器和一个大屏幕特别显眼,今后顾客进店买鞋,将看不到实物鞋,顾客选鞋、试穿、下单等过程都将在网上完成。奥康董事长王振滔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无鞋专卖店’不仅是体验营销和渠道模式上的创新,更是有效降低库存、控制成本、转变传统鞋业大批量生产的突破点。”
泉州鞋业有关人士表示,发展电商正是要学习这种差异化的思维,而不是陷入同质化、价格战的泥潭。(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