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第一家运动服饰上市公司乔丹体育基本情况
公众关心的焦点在于,球星乔丹与拟上市公司乔丹体育之争。监管层应及时把乔丹体育的最新诉讼进展情况公布出来,避免市场猜测。及时而准确的信息披露是注册制的要求,这一要求不止要求上市公司和中介,应该也同时涵盖证监会自身。
一、公司概况
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乔丹品牌、运动服装及运动配饰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中国领先的体育用品品牌企业,福建省百强企业和福建省纳税前三十强企业。
公司实现年销售收入近40亿元,净利润超6亿元,在全国各地开设的品牌专卖店超过6000家,相关从业人员8万余人。公司长期致力于销售渠道的构建和拓展,运行严格规范的经销商管理制度、标准化的专卖店运作模式和科学的网点规划布局,实现了品牌营销系统的优化和提升。
目前,乔丹体育已在国内建立了具有较大规模的营销网络,品牌专卖店铺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 公司紧密围绕乔丹品牌的产品定位和价值趋向,将体育竞技中的拼搏和精神融入到公司的经营文化和产品推广中,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体育产业的联合,强化专业竞技运动的品牌形象。
二、品牌争议
作为中国鞋服的热土和品牌聚集地,“品牌之都”泉州涌现了一些品牌创立与崛起的模式,比如“模式”、“九牧王模式”、“乔丹模式”、“三舒模式”等。安踏、等企业,早期做外贸生产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与技术,通过“明星+央视”方式,打响了品牌,利郎、等亦属此模式。以西裤作为看家产品的九牧王,自90年代起通过直营方式拓展渠道(以商场为主),通过全国各地的店铺展示把品牌做了起来。2002年,九牧王《西裤专家》广告片在央视投放,然而2000年该品牌的西裤已处于领先地位,更早之前的1998年它已基本完成全国一级市场的布局。
“乔丹模式”,体育用品品牌乔丹由于与世界篮球明星·乔丹(MichaelJordan)存在着自然联想,一诞生就是一个知名品牌,在加盟商经营管理的支持下,在中国体育用品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2011年11月,乔丹体育获得过会批文,不久迈克尔·乔丹向中国法院起诉乔丹体育涉嫌侵权——至今乔丹体育未能上市,也让中国广大消费者知道了原来二者之间“不存在一毛钱的关系”。
在中国企业品牌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年运动排行榜》中,排名第十的“金榜题名”,排名第五的乔丹体育却“落榜”了。行业不景气、乔丹体育与乔丹之间的诉讼之争被市场认为是乔丹体育多次“落榜”的元凶。
乔丹体育已于3月底正式起诉美国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MichaelJordan),要求其停止侵害乔丹体育名誉权的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800万美元。乔丹体育称,按中国法律,构成法律保护的姓名权客体须是公民决定或使用的姓名,而中文“乔丹”不是迈克尔·乔丹的姓名,只是英美普通姓氏“Jordan”的中文惯常翻译,不构成中国法律下的姓名权客体。
东南大学法学院律师张马林表示,乔丹体育的理由在法律上站得住脚,同时,迈克尔·乔丹并非注册商标,也不受商标权保护。
自2002年起先后10次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及商标评审委员会对乔丹体育的“qiaodan”、“乔丹”等商标提出异议和争议,但这些主张从未获得支持。
李光斗曾撰文指出,由于许多消费者将其名称和图案与迈克尔·乔丹联系在一起,使为乔丹体育大大节省了宣传费用。但乔丹体育也一直担心如此有指向性的品牌名称是否会为其带来诸多麻烦。近年来由于资金链的紧绷,让乔丹体育不得不选择站在风口浪尖上。
现在,“乔丹”这个品牌是去是留?乔丹体育面临两难的选择。无论这场官司的结果如何,乔丹体育都会面临巨大的危机。
现在摆在乔丹体育面前的两条路:一条是“转”;一条是“扛”。所谓“转”就是改名,壮士断臂,放弃“乔丹”,另创新品牌,这需要巨额的资金与时间成本,但未必不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李光斗以361度(01361.HK)为例称,2003年,当时如的别克运动鞋已经占据了国内运动鞋市场的前三甲的位置,并获得了“国家免检产品”称号。不料,因与美国通用的“别克”汽车品牌“撞车”,迫于别克汽车和工商局方面的压力,不得不将品牌名改成361度。361度曾宣称,仅重新包装新品牌就投入了5000万元,而这5000万元也只是改了招牌,真正扭转消费者心智的投入是很难计算出来的。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361度也已经慢慢恢复了当年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并成功在香港上市。虽然道路坎坷,但这也让“别克”从此甩掉了借腹生子的嫌疑。
现在的“乔丹”也面临着当初“别克”一样的境遇。而且消费者对乔丹的个人崇拜远远胜于别克迷,这也会使失去“乔丹”的乔丹体育未来的路更加艰辛。
“扛”则是对飞人的质疑不予理会,生意照做,官司照打,并且坚持IPO,但从此以后乔丹体育能否摆脱山寨的阴影,消费者能否接受或许是个更严峻的考验。乔丹体育在“扛”的同时可以考虑培养一个新的品牌,进行双品牌运作,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分散风险。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姚欢庆表示,乔丹体育明显是在知情的情况下利用著名运动员的姓名来推销自己的产品,是典型的“搭便车”行为。
赵占领还指出,中国企业在前期打造自己品牌的时候需非常谨慎,使用他人的姓名或者知名产品名称来注册商标只是短期行为。短期内可以借助别人的知名度扩大自己品牌的宣传、降低成本,但从长远来看,没有独立的品牌会给企业带来风险,甚至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乔丹体育上市的进程受影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甚至企业可能因为诉讼丧失了已有的商标并需要重新去打造品牌,这个转型代价是非常大的。
三、行业地位
运动服饰是国内A股品牌服饰行业的最后一块拼图,本轮IPO重启后,A股将涵盖童装、户外、家纺、女装、商务休闲、男装、休闲服、运动服饰、鞋类等九大品类。
行业老大都“断粮”了,作为行业老五的乔丹体育日子也未必好过。虽然乔丹体育2012年、2013年的财报并未公布,但在2012年行业老大李宁都巨亏近20亿元,行业整体低迷的环境下,恐怕乔丹体育也很难逃脱运动服饰业的寒冬。
财报显示,2012年行业老大李宁不仅巨亏19.55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减少24.5%,毛利大跌36.9%。存货周转天数也由上一年的72天增加至90天,存货达9.2亿元。此外,李宁还关闭店铺1821家,约占总量的22.06%。即便到了2013年上半年,李宁营业收入仍较同期减少24.6%,未见好转,净利润更是从2012年同期的盈利4400万元变成亏损1.84亿元。
公司主要运营乔丹体育品牌,主要产品包括运动服装、运动鞋、配饰等。2008-2010 年,公 司营业收入从 11.6 亿元增加到29.3 亿元,净利润从 1.3 亿元增加到 5.2 亿元,年均复合增 长分别是 59%、99%。从公司公布的有限数据看,2008-2010 年,公司品牌零售终端数量 从 4156 家增加到 5374 家,年均复合增长14%。
公司品牌定位于14-29 岁年轻、时尚的运动消费群。截止 2011 年中期,乔丹品牌店铺数量 达 5743家,在已上市的国内体育品牌中排第六位,销售收入位也排名第六位。从公司发展路径和规模看,公司是与李宁、安踏、特步等是直面竞争的品牌。
公司在成长路径、经营模式上与安踏、李宁等品牌无大差异,且直面竞争。近年品牌的渠道已到一定规模,从安踏、李宁等品牌看,后期空间有限,在经营模式转型上同样面临挑战。
国内体育行业增速明显放缓,且叠加消费环境低迷影响,预计行业性调整仍需时间。2012年以来,关闭非盈利店面、支持终端渠道去库存、经营模式重塑是体育运动用品行业主旋律,推断公司也难独善其身,能否度过此轮体育运动行业调整难关仍待观察。另外,国内消费者品牌消费意识越来越强,关于商标诉讼等争议对公司的品牌形象有一定负面影响。
四、ipo资料
乔丹体育本次拟发行1125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0%,拟发行后总股本56250万股,募集资金106423.82万元,拟于上交所上市。
五、市场定位
乔丹体育可比公司
贵人鸟 361 度 特步国际 体育 安踏体育 中国动向
13PE 15.66 7.89 9.91 13.63 18.19 34.52
总市值(亿元) 82.71 40.94 75.53 41.75 301.45 80.28
乔丹体育拟发行1125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56250万股,流通股本和总股本都较大,是第2轮新股发行里募集资金最多的,发行股本最大的。募集资金106423.82万元,预募价格9元多,拟于上交所上市。
体育用品行业景气度一般,公司业绩估计受行业影响。作为a股第一家运动服饰上市公司,同行业上市公司都在港股,估值都比较低,股价表现低迷。
最好的参照物就是贵人鸟,如果13年报符合预期,乔丹体育的市场定位为15元左右。股本较大,行业因素,成长性受限,很难获得炒作和新股大幅溢价。(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