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坚鞋业探路埃塞俄比亚:寻求廉价劳动力
公司总裁张华荣刚刚从中国过来检查,通过窗户看到了这群工人,他立即冲出了房间。曾是一名军人的张华荣用中文大声训斥他们,揪着其中一人的Polo衫不放,要求另一人把衣服扎到裤子里。不知所措的工人们静静站着,直到这一场怒火逐渐消退。
塑造一些雇员的形象只是张华荣在当地活动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从华坚在当地工厂支付的每人每个月约40美元的薪酬中获得好处——这仅仅是在中国薪酬水平的不到10%。
55岁的张华荣说,“埃塞俄比亚就像是三十年前的中国。”他在1982年退役,自己在江西的家中靠三台缝纫机做鞋创业,现在名下已经有Nine West和Guess等多个品牌。他这样描述埃塞俄比亚的情况:“糟糕的运输基础设施,大量的失业人口。”
在应时任埃塞俄比亚总理麦乐斯-泽纳维(Meles Zenawi)的邀请下开始埃塞俄比亚冒险历程的近三年之后。他说,他对自己的东莞华坚鞋业公司在当地工厂的利润并不满意,对于地方当局广泛的低效率,和迟迟无法得到提升的,仅相当于中国工厂三分之一的生产力深感疲倦。
相当于中国四倍水平的运输和物流成本迫使华坚鞋业建立了自己的卡车公司,张华荣还说,在同一间工厂使用四种语言——埃塞俄比亚的官方语言阿姆哈拉语、当地方言奥罗莫语、英语以及汉语,使得整个经营更加复杂。
从埃塞俄比亚的首都沿该国的主干道前往华坚鞋业的工厂距离是30公里(18英里),但是路上需要花费两个小时——这可以被视作在当地经营所遭遇挑战的一个象征。油罐车和卡车在崎岖不平,坑坑洼洼,有时候甚至根本没有完工的路上颠簸着。山羊、驴和牛在路面随意行走,偶尔还会走到路中间。当地的小巴和外表破旧的出租车大多数是蓝色的拉达,它们都是该国的前社会主义盟友苏联提供的。
尽管如此,华坚鞋业还是成为埃塞俄比亚作为从鞋到T恤和手袋等等劳动力密集产品制造中心潜力的一个极好案例。在一个80%的劳动人口聚集在农业中的国家,制造业者在寻找新的工人方面几乎不会遇到困难。埃塞俄比亚有9600万人口,在非洲仅次于尼日利亚。
《龙的礼物: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一书的作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国际发展和比较政治学教授德博拉-布纳迪格木(Deborah Brautigam)说,廉价劳动力和低价电力供应的组合,再加上政府吸引外国投资的迫切心情,都使得埃塞俄比亚成为相比其他非洲国家更有吸引力的选择。他表示,“他们试图打造一次转型所需的条件,(埃塞俄比亚)可能成为非洲的中国。”
华坚鞋业在埃塞俄比亚有3500名工人,2013年生产了200万双鞋。工厂在该国首个由政府支持的工业园区,2012年1月开始生产——此时距离张华荣决定进行投资仅仅三个月时间。他说,工厂在第一年即实现了盈利,现在每个月能挣到10万美元到20万美元。不过张华荣依然说,这个回报还不够高,随着工人变得更加熟练,这个数字还会增加。
在明亮的荧光灯下,机器嗡嗡作响,工人们切割、粘合、缝制准备发往美国的马克-费舍尔牌棕色皮靴,监工们检查白板上的配额数字,向优胜团队发放一小笔现金奖励,并批评那些没能完成配额的工人。
在埃塞俄比亚以及坦桑尼亚、卢旺达、塞内加尔等非洲国家能否成为劳动力密集产品的制造基地这一问题上,中国、非洲以及全球零售业者都有其利益所在。推动贸易,提升就业,刺激投资都是将在8月4日到6日的第一次白宫美国和非洲领导人峰会期间将会讨论的主题。(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