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Michael Kors从轻奢跌落快时尚
【中国鞋网-品牌观察】轻奢仅是昙花一现,这个介乎于奢侈品与快时尚之间的噱头,渐渐回归本质。Michael Kors经历了北美主消费市场的同店销售额出现首次负增长之后,这个品牌的股票继而成为近半年来消费类板块中表现最差“之一”,跌幅高达44%。
轻奢之王节节退败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Michael Kors股价半年内跌幅高达44%,远远落后于标普500指数0.2%的增幅。美国市场的分析认为,品牌消费者的忠诚度正在不断下降,因过于频繁的促销策略使得品牌价值也在跟着打折,这些因素导致了品牌在北美市场不断倒退。
在Michael Kors名声大噪之后,疯狂扩张是品牌的业绩支撑,然而门店数量超过了品牌消费市场的承载力,门店之间形成了相互竞争。为了刺激消费者购买欲,品牌在奥特莱斯折扣渠道内不断打折。在正价门店与折扣市场并驾齐驱的同时,高端顾客群不可避免的在流失。而当门店曝光率过于频繁,品牌价值因打折受损,部分年轻消费群体也对品牌失去了兴趣。
5月底,Michael Kors发布的2015财年四季度业绩显示,销售增长仅有17.8%,较过去三年来最高74.4%涨幅可谓明显放缓。最大市场北美地区的同店销售大跌6.7%,三季度该数据已经首次降至个位数。
集团首席财务官Joe Parsons表示,北美市场的低迷,令公司不得不采取更高的折扣来吸引顾客,这直接导致毛利率减少至58.4%,上年度同期的水平为59.9%。
集团主席兼CEO John Idol坦承,顾客在店内的消费正转移到毛利较低的首饰产品上,而毛利较高、单价较高的腕表产品,预计2016财年的销售会加速下滑。
可以说,Michael Kors曾经爆发式增长令公司对于品牌长期成长性的估计过于乐观了。
亚洲市场还买账吗
未来怎么办?Michael Kors集团将希望寄托于国际市场的扩张以及电子商务旗舰店等。
相对于北美主市场的成熟,Michael Kors正式宣布进军亚洲市场还是去年秋天的事情。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将是集中布局的市场。
不过,随着中国消费者的成熟,海内外信息的畅通,一个在本土已经过气的品牌,中国消费者恐怕很难像预期那样为品牌痴迷了。
不久前,Michael Kors一则消息出现在中国市场:在美国被指控价格欺诈,并赔了488万美元。消费者发现,品牌在奥特莱斯渠道内的产品吊牌上,都会标出一个高于实际售价的“厂商建议零售价”,这个建议价从未真正作为实际售价被使用过,是为刺激销售而特制的。
不过,折扣确实能够短期内刺激消费者的购物欲。近来,随着奢侈品在中国市场纷纷降价,Michael Kors专卖店渠道也开始最低至5折的促销活动。北京西单大悦城一层的专卖店曾一度排起长队。
轻奢噱头实为快时尚
类似的促销伎俩,在国内市场屡见不鲜。但作为颇昂贵的轻奢品牌,此举并不利于树立好口碑和品牌形象。之所以作为轻奢品牌,即“买得起的奢侈品”,其对外宣称的品质与形象是要够得上奢侈品的。但从品牌历史、故事性与品牌调性来看,Michael Kors并不具备这一属性。在品质上保持上乘,学习奢侈品的经典风格,但设计上拥有一定时尚度,抛开品牌历史内涵和手工精良制作的奢侈品特点,迅速崛起的轻奢品牌仅仅是一种以高端定位的快时尚皮具品牌。
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认为,轻奢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个营销噱头。
她表示,所谓的轻奢消费,是时尚消费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缝隙,品牌商们抓住了这一点,用轻奢概念大做文章。“未来的奢侈品市场是越来越细化的,结构会划分得非常清晰,任何的消费群都会有相应的消费市场出现。轻奢品牌如果不对自己锁定的目标客群做深入分析,不在产品创新、售后服务、形象策略方面做更多的努力,是很难维持长久发展的。还是那句话,未来的市场结构将会高度细化,只有主动做市场,把握了解消费者,才是长久之计。”(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合作媒体:)